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他把这本书分为五个专辑:教学即创造、教育即生 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即支点、变革即未来。还没真正 走进书本,我就被这五个观点吸引:正如作者所说, “教师是改变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教 学,靠我们老师去研究,去探讨,去探索,必定是创造; 教育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美好,是要帮助人们正确认识 和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亲子关系、家校关系、阅读与 写作的关系等”,让人们“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所以教育即生活;一所学校就是孩子的社会,“让学生爱 上学校,在其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所以学校即社会; 做为教育的实践者,我们需要掌握教育原则,需要归纳 教育策略,我们需要理论做支撑,所以,理论是我们的 支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教育的变革,一股脑儿 地冲刷着我们的思想,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去 接受。
二、成功的课堂现象: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 2、教师讲得少,注重学生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3、教师能相机引导。 4、适当的拓展与延伸。 5、让学生明确目标,确立目标意识。 7、关注全体学生,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与激励。 8、注重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9、教学目标确定恰当。 10、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手段新颖。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 惑和难题,其中绝大多数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 法和途径,并且已经被别人进行了总结,发表 在各类著作、报刊或新媒体中。如果我们是一 位读者,就可以在其中找到路径或答案,在前 人的力挺下站得跟高、行得更远。 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在教育实践 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的道路上 获得更多的成功。
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 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名片。
以书为师 与书为友
第二,加强教学专业化的研究。众所周知,除 了教育教学的一些共性之外,事实上每一门学科都 有其特殊性,故而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才能使教 学有鲜明特色,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第三,重视教育效能感的提升。教师的教育效能感 是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 主观判断。目前的研究表明,教师效能感是学生学业 成绩提高的一个重要的预测变量。而教师效能感很可 能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我认为,教 学效能感不仅展现了“以情传情”、“以情动人”的 感性一面,而且还有理性的一面,即需要教师于教法 等种种方面打磨与改进,以求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改 善学习心理与学习行为。这样看来,之前所提到的 “师德素养”、“教学专业化”都可算作“教育效能 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内容简介
毫无疑问,阅读是个人成长的必要途径。对于教 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 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漫长的阅读之旅,是一段艰苦 而欢喜的修行。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精 选了50余部教育类著作,阐述从中得到的诸多收获, 带领读者领略阅读之美,汲取教育智慧。
当我走近常生龙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时, 心仪之感油然而生。仅仅看到这个书名,便觉得与众不 同——不在文采,而在视角。这本《读书是教师最好的 修行》,从“要读书”这一视角出发,通过作者的工作 体会与阅读之间结合而得的思索体悟,使得读者明了自 己与书籍之间就应达成一种精神的契合——相信通过用 心阅读与吸收书中智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思索, 定有心得。
做一个特立独行的老师
今天,你翻新了陈旧的教案;明天,你颠覆了传统的教 学方法;课堂上,看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你一个新颖 的问题;课堂外,你一个慧黠的微笑,都是特立独行。
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喜欢你的课,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时刻以身示范。
成效见课堂 一、 如何打造有效的课堂
1、关注全体,激发兴趣 2、学会知识,教会方法 3、因材施教,有效互动 4、达到目标中,作者告诉我们“学 校教育要关注的三个方面”:一是阅读习惯;二是满腔热忱;三是 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 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必须要求老师自身拥有阅读的习惯。 一是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二是通过阅读,能“让老师拥有思 想”,“获得更多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收获诗意和创造 情怀”。作者还告诉我们,老师要“像写情书那样写日记、随 笔”。热忱,也是我一贯推崇的思想。我认为,一个老师,必须 热爱自己的事业,将自己满腔的热忱投入到教育当中来,才会不 知疲倦、不计较得失、全心全意、发自内心的去爱学生,爱教学。 作者在此文中,也强烈地表达他的观点:“热忱是一股强大的力 量,热忱是行动的动力”,“一个充满热忱的人,不管他从事什 么工作,都会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并有着浓厚的 工作兴趣;不论工作有多么艰辛,历经多少磨难,或者需要多少训 练,都会用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去认真执行”。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常生龙先生这样写道:“在 阅读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读书的美妙。每当 我在遇到难题的时候,总有一本书在那里等着我, 给我启迪,让我豁然开朗。”我亦有同感,书确 实像开山的斧头,像涉水的轻舟,像茫茫大海上 的灯塔。当你安静阅读的时候,总有一些心仪的 观点跳出来,令你怦然心动,有一种“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在这本书中,透 过理性而深刻的文字,你可以想象从读者到作者 的那种神圣感责任感意义感。当很多人已经进入 梦乡,常生龙先生依然在敲打键盘、用心思考尊 重个性的教育生活;芬兰教育的秘密、、、、、、 阅读让我们的世界彼此相连。
这本书中呈现的太多方面我都非常喜欢和认同,比如: 永正老师写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 中的诀窍一“自己先变成孩子”; 道格· 莱莫夫著的《教无 不胜:卓越教师的49个秘诀》中的“设定高的学习期望” 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海姆· 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 学生说话》中的“防止暴力”、“善用鼓励”、“学会倾 听”、“拒绝伪善”; 张贵勇著的《读书成就名师——12位 杰出教师的故事》中的“成长无捷径,读书很重要”、 “阅读有方法,成效见课堂”,蔡兴蓉著的《下辈子还教 书》中的“语文教师的使命”; 罗恩· 克拉克著的《罗恩老 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中的“给予高期待, 收获大进步”、“信任添力量,细节显功夫”; 苏霍姆林 斯基著的“把了解学生的工作落在实处”、“像医生了解 病人那样去了解学生”; 金林祥等著的《陶行知教育名著: 教师读本》中的“新教育”、“新学校”、“新学生”、
刚捧起常生龙老师所著的《读书是教师最 好的修行》一书,封面上一行小字就吸引住了 我:“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与最美景致一次 次的邂逅”。如他所说:“在这个急速变化的 时代,养成阅读的习惯,可以让自己始终站在 时代的制高点上来思考和筹划,可以让自己在 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在教育探索 的道路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也是通过读了这 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捧书为生
——读常生龙《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有 感
作者简介
常生龙,河南武陟人,上海市物理特级 教师,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荣获 “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管理贡献奖”、《中 国教师报》“2011年度全国十大最具思想力 教育局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推 动读书十大人物”等荣誉和称号。《中国 教育报》《上海教育》等报刊专栏作者, 《教师博览》签约作者。
第一,努力完善师德素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以 为,恪守作为教师的一份本真善良,心怀学生,是成就学生、成 就教育的重要基础。这种善良并不单指做一个好人,对于教师而 言,这既要化为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丰沛热情与精进钻研 的精神,努力把“教师”从一种普通的职业定位上升到事业奉献 的高度;又要化为对于学生在做人上与学习上的关爱指导,使其真 切地感受到 “春风化雨”的人格魅力。这一切说来是容易的,做 起来却必定不会如此爽快利落,甚至会有很多难题摆在面前,但 是,我们是要往这个方向毫不迟疑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