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题六(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测试题六(解析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期末测试题六(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权力运行需要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下列对权力认识正确的有()①权力是把双刃剑②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③权力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④权力运行可以随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宪法规范权力运行。

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

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

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权力需要规范和监督,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否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说法错误,权力运行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不能随意。

故选:A。

2、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法。

我国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A.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B.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D.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规定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的宪法基本原则,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是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具体要求,C是我国的国家性质,D说法错误,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故选:B。

3、“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下列做法属于保护和促进人权的是()①实施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制度②人民法院对所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行公开审理③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④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展义务教育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题干中①③④都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表现,符合题意。

②做法错误,不利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不符合司法保护的要求。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一般。

4、《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指出,“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国家制定并实施了3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发表了12个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

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说明()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③我国的人权主张为世界各国所接受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和保障人权。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我国人权事业的进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③说法错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接受我国的人权主张。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明确考查的主旨,排除错误说法,完成解答。

5、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中学生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因此,中学生要认真学习宪法。

这给中学生提出的要求是()①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②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③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④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和监督程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增强宪法意识。

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要认真学习宪法,宣传宪法;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维护宪法权威,积极同破坏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所以①②③是正确的;④错误,不是中学生考虑的内容,排除。

故选:A。

6、十二岁的小宇,因在超市偷了几个发夹,被超市员工发现后“捆绑”挂牌示众。

为此,人民法院判决超市老板及两名员工赔偿小宇医疗费及精神抚慰金2万多元。

法院的判决说明()A.超市相关人员的权利得不到法律保护 B.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权C.公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利不受任何侵犯 D.未成年人的一切权利受法律的特殊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格尊严权。

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在我国,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不容非法侵犯。

我国宪法第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人民法院判决超市老板及两名员工赔偿小宇医疗费及精神抚慰金2万多元。

法院的判决说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

选项B 对。

选项A错误,本案例中超市相关人员的行为侵犯了小宇的人身自由权;选项C错误,公民的经济和政治权利不受非法侵犯;选项D说的太绝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受法律的特殊保。

故选:B。

7、小华同学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发到区政府网站的“区长信箱”里。

这说明小华同学()①懂得依法行使监督权②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③能自觉维护公共秩序④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行使监督权,就是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

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强的表现。

【解答】小华把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发到政府网站的“区长信箱”里,是依法行使了监督权、建议权,是能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表现,表明小华同学公民意识强,①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③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故选:D。

8、2018年11月18日,九旬老人史久镛被评为外交领域的先锋人物。

20世纪80年代,曾任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工作组成员的他,就香港问题和英方谈判时,史久镛等人始终坚持“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立场不动摇,最终促成香港的早日回归。

史久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这一国家层面的内容②要树立国家安全意识,把国家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始终是我国公民的职责所在④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维护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持可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我们要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国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题干中史久镛等人在就香港问题和英方谈判时,始终坚持“香港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一立场不动摇,体现了他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决心,维护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表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的价值准则。

①②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③说法错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的职责。

故选:B。

9、2019年4月15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日”集中普法宣传活动,加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

下列做法缺乏国家安全意识的是()A.我国将滞留在巴厘岛的中国游客平安接回国B.小飞向有关部门举报某工厂夜晚偷排放污水C.小翔携带高清摄像机,在军事禁区附近偷拍照片D.我国要保护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答案】C【解析】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国家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

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维护国家安全是公民的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我们每个人作出贡献。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可为。

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治意识;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规定,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定义务,不断提高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善于识别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伪装,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以此分析选项可知,ABD选项都属于国家安全意识强的表现;C选项威胁到国家安全,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19年3月21日响水爆炸事故发生后,史某康在网络发帖称“18名消防员因吸入大量致癌气体而牺牲”。

经查,史某康发布的是虚假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

史某康的经历告诫我们()A.公民享有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自由 B.公民享有权利时应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C.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 D.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

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题文材料中“史某康发布的是虚假信息,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表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享有权利时必须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故B正确;A本身说法正确,但该观点与材料不符;C错误,史某康的行为不是行使监督权,是散布虚假信息,应排除;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

D本身说法正确,但史某康是因违法被拘留,与享有人身自由权无关。

故选:B。

11、2019年3月3日,由各民主党派人士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围绕污染防治等问题,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B.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团结民主、互相监督C.人民政协是我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题干描述体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依据课本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它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D 符合题意;A错误,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的机关;B错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C错误,人大会是我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