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理知识点

军理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主要目的:保卫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

2.国防基本类型:扩张型(美)、自卫型(中)、联盟型、中立型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受中国共产党领导4.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国家最高军事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5.我国武装力量由解放军、武警、民兵组成,分为海(23.5)陆(85)空(39.8)二炮(10)四大兵种6现役员额为230万人,分为七大军区,预备役组建于1983年,二炮组建于1966.7.17.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基本方针: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基本作用:保持一定的国防威慑能力、保证雄厚的兵源、进行现代人民战争8.现代国防具有威慑作用的功能9.1997.3.14《国防法》:标志着我国依法国防,依法治军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2001.4.28《国防教育法》10.公民服兵役的主要形式有学生军训11.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灵魂、国防实力——支柱、经济实力——基础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分类:按阶级——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无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国家——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按时代——古代军事思想(孙武)、近代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现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火器时代军事思想、核武器时代军事思想、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3.军事思想的特点:鲜明的阶段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实践性、一定的继承性4.军事思想的发展过程:形成期(夏商西周)早期:《尚书》《军政》《军志》成熟期(春秋战国):《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尉缭子》《三略》《六韬》《李卫公问对》——“武经七书“丰富发展时期(隋唐)体系完备期(宋明元清)5.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6.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7.毛泽东思想的性质: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1919.5——1927.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1927.8.1南昌起义1927.8.7“八七”会议《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1935.1——1945.8 《论持久战》9.战争观: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毛泽东10.方法论: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必须着眼于特点,着眼于发展;必须实施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指导;必须立足全局,照顾局部,把握重要关节。

11.人民军队思想:A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C制定了服从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铁的革命规律D实行了军队内的民主制度:即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E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任务: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F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12.人民战争: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13.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A保存自己,消灭敌人B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C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D慎重初战,执行有利决战,避免不利决战E作战指导上力争主动,坚持灵活性与计划性相结合F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G灵活运用三种作战形式,适时进行军事战略转变14关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思想:A国防建设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B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C发展现代化国防科学技术、D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E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F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1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A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树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新的里程碑。

B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C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和国防建设事业的科学指南D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6.(邓小平)人民军队的三化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17.(江泽民)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18.(胡锦涛)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19.(习近平)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而奋斗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1.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对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是战略谋划的思维起点。

2.战略:亦称军事战略,是指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3.军事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总的线路、方针、政策和策略原则的集中反映。

4.战略的构成要素:A战略目的:指战略行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既是制定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实施战略的落脚点和归宿B战略方针: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针,是指导军事行动的纲领个制定战略计划的基本依据。

C战略力量:战略的物质基础和支柱,它以国家综合实力为后盾,以军事力量为核心D战略措施:也称战略手段。

是为准备和进行战争而实行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保障措施。

5.决定战略的基本要素A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总和B政治因素C战争力量:指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D地缘战略关系E战略文化传统:一个国家在战略行为上所表现出来的持久性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特征。

F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在国际关系上对国家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

6.综合国力状况: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实力和潜力的总和。

7.国际战略格局: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互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8.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A军事战略格局:威斯特伐利亚合约:标志欧洲国家主权意识的觉醒维也纳体系:限制法国的崛起B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抗争战略格局C多极战略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美苏争霸战略格局E冷战后国际战略格局:一超多强9.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10.“多极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A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正在破灭其一,几乎所有国家都不赞成建立以“美国为轴心的世界”新格局其二,美国在国内面临众多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不具备承担“领导世界重任”的能力其三,在国际上,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挑战,对美国的“世界新秩序”形成一大制约其四,当今世界仍有许多尖锐矛盾和复杂问题,无论美国如何强大和富有,都不可能包揽解决所有问题B欧盟势力影响日益扩大现拥有28个成员国。

《欧洲宪法》草案C俄罗斯重整大国地位D日本正在由经济大国向世界政治大国甚至军事大国转型E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11.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美国对华政策是既“遏制”又“接触”,中国表现出既“冷静”又“克制”12.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特点A我国疆域辽阔、边界线漫长、周边相邻国家众多:与14个国家有共同边界、与7个国家隔海相望B战略地位重要、为众多大国利益的交汇点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的核心枢纽13.中国的安全环境的基本态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东紧西急;北和南忧14.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方针,坚持“睦邻、安邻、富邻”政策开展外交。

15.中国已与12个邻国确定了陆地边界。

16.中国政府对待南中国海的态度是:南中国海关系到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利益,一寸也不能放弃。

基本方针: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17.俄罗斯——“北风之神”第五代核动力潜艇国防政策、军事战略(P109)18印度作战思想:一是强调攻势作战,先发制人;二是实施全纵深立体作战;三是注重作战动机,掌握战场主动权;四是强调诸兵种联合作战,突出空军作用;(五、六、七P110)19日本国防政策:把防范矛头直接指向中国和朝鲜军事战略:自卫队由“国土防护型”向“海外参与型”转变,军事力量又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20.美国:海外有5个基地群,军事基地374个,分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人国防政策:确定了四项国防战略目标,提出了四种手段,明确了四条方针.四项目标:确保美国免遭直接攻击、确保全球行动自由战略进入、加强与伙伴联盟、建立有力的安全环境。

四种手段:即确保、劝阻、慑止、战胜。

四条方针:积极和多层次防御、持续防务型转型、基于能力的方式、管理防务风险。

军事战略:提出“保护、预防、战胜”三大军事战略目标。

21.欧盟联合机动部队、欧盟快速反应部队。

22.世界核生化环境:核反应堆:Ⅰ代——沸水堆Ⅱ代——压水堆Ⅲ代——快中子反应堆第四章军事高技术1.全世界运算最快的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

峰值为5.49亿次2.精确制导武器: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3.地地导弹、潜地导弹部分采用自主式制导系统。

4.遥控制导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驾束制导)两类。

5.复合式制导: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组合的制导。

6.精确制导导弹:按导弹射程可分为:近程导弹(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中程导弹(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3000-8000千米)、洲际导弹(8000千米以上)7.精确制导炸弹:第三代制导炸弹精度更高并具有低空、远距离、全天候作战能力。

8.精确制导炮弹:制导炮弹可分为光制导炮弹、米波制导炮弹、红外成像制导炮弹、模式制导炮弹。

9.制导雷:分为制导地雷、制导水雷、太空雷。

10.伪装技术:指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地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

现代伪装技术主要包括防光学侦察伪装、防雷达侦察伪装、防红外线侦察伪装。

11.隐身技术的应用: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舰艇、隐身坦克。

12.现代侦察监视技术: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兵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13.按照用途,雷达可分为,远程预警雷达、导航雷达、炮瞄雷达、火控雷达。

14.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

15.通信对抗技术:通信干扰、通信抗干扰、16.雷达对抗技术:雷达干扰、雷达电子防御17.网络防御技术:安全防护技术、“防火墙”技术、实施信息安全机制18.中国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9.根据担负的任务不同,侦察卫星可运行在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大椭圆地球同步轨道。

20.气象卫星按所在轨道可分为两类: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也称为极轨道气象卫星)、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第五章信息化战争1.人类战争的四个战争形态: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2.信息化战争的五要素: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信息战、多维空间、信息化武器装配3.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装备、信息化弹药、信息化作战平台、自动化指挥系统4.信息化战争:指信息化军队在陆、海、空、天、电磁、信息、认知、心理等多种领域,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