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旋喷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工程施工图纸、地勘报告等。
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现行法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国家正在推行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条文。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14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DB42/269-2003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6509.85m2,其中运维检修用房建筑面积6071.97m2,共7层,建筑高度27.8m,特种车库/水泵房地下1层,建筑高度6m,地上1层,建筑高度6.3m,建筑面积437.88m2。
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抗震等级为运维检修用房三级抗震,试验大厅和特种车库/水泵房四级抗震;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基础形式为筏板基础。
拟建建筑物概况一览表
1、场地岩土层结构特征
该工程属于山间盆地地貌,孔口高程在887.35—891.81m之间,盆地四周为山体,坡度较缓,植被发育。
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为素填土、粉质粘土、卵石、淤泥质粉质粘土。
第一层素填土地:褐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粘性土及少量砾石、卵石堆积而成,欠压实。
第二层粉质粘土:褐色,可塑,稍湿,粘粒为主,次为粉粒,局部含少量砾石,刀切面稍滑,土质较均,粘性较好。
第三层卵石:黄褐色,稍密,稍湿—湿,卵石为主,含量约55-65%,粒径30-60mm,个别达100mm,多呈次圆状,成份主要为灰岩、硅质岩等,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余为粘土及粉细砂充填。
第四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褐灰色,可塑,湿,粘粒为主,次为粉粒,局部夹少量砾石及淤泥,刀切面较光滑,土质较均,粘性较好,土质较软。
第四—1层卵石:褐灰色,稍密,饱和,卵石为主,含量约55%,粒径20-50mm,个别达90mm,多呈次圆状,成份为灰岩、硅质岩等,级配一般,分选性一般,余为粘土及中粗砂充填。
2、水文地质条件
(1)地表水
场地内无地表水体,最近地表水体位于场地北侧150m青杨河,河宽约25m,水深约1m,水位标高约在883m左右,补给源主要为大气降水。
(2)地下水
根据含水层性质及赋存条件,场地地下水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
3、地下水、土的腐蚀性
地下水、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
四、基础选择形式
根据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场地岩土层赋存特征,地基稳定性和均匀性等特征,以及拟建楼的结构、形状及荷载要求,结合场地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能特征,拟建场地第二层粉质粘土、第三层卵石承载力相对较高但厚度薄,有下卧软层第四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采用高压旋喷桩注浆地基,筏板基础。
五、设计概况
高压旋喷桩和基础之间设置厚度300mm褥垫层、材料可选用中粗砂和级配碎石,褥垫层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其夯填度不应大于0.90。
褥垫层宽出搅拌桩或基础垫层周边300mm,桩顶部深入褥垫层内100mm。
六、施工部暑
1、劳动力计划
根据施工要求配备2个班组,工人约10~15人。
2、施工机具计划
施工时,需提供400~500kw的电源和10t/d的水源。
4、材料计划
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宜采用饮用水。
5、工期计划
(1)施工准备:1天,包括机具、人员、材料进场,测放桩位等。
(2)施工工期:本工程投入8台成孔钻机、2台旋喷机,计划施工有效工期为40天(不包括雨天、停电、设计变更等因素影响,工期截止时间为桩检测合格日期)。
七、主要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2、施工工艺
(1)钻机定位。
移动旋喷桩机到指定桩位,将钻头对准孔位中心,同时整平钻机,放置平稳、水平,钻杆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 1%~1.5%。
就位后,首先进行低压(0.5MPa)射水试验,用以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正常。
(2)制备水泥浆。
浆液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制浆液,制浆过程中应经常测量浆液密度,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浆液不准使用。
(3)钻孔(二重管法)。
当采用地质钻机钻孔时,钻头在预定桩位钻
孔至设计标高。
(4)下喷射管。
将高喷台车移至孔口处,先进行地面水试喷,以检查高喷系统的工作是否正常,各项工艺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经检查一切正常后方可下管,下管深度达到设计要求时,经现场技术人员认可后方可开喷施工。
下管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如孔内阻塞,塌孔等,应立即停止下管,将喷管提出地面,重新扫孔,处理完毕后再重新下管。
(5)提升喷浆管、搅拌。
喷浆管下沉到达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旋转不停,高压泥浆泵压力增到施工设计值(30MPa),坐底喷浆 30s 后,边喷浆边旋转,同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试桩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钻杆。
(6)桩头部分处理。
当旋喷管提升接近桩顶时,应从桩顶以下 1.0m 开始,慢速提升旋喷,旋喷数秒,再向上慢速提升 0.5m,直至桩顶停浆面。
(7)清洗。
向浆液罐中注入适量清水,开启高压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存的水泥浆,直至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喷浆管头上的土清洗干净。
(8)移位。
移动桩机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9)补浆。
喷射注浆作业完成后,由于浆液的析水作用,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使固结体顶部出现凹穴,要及时补灌。
八、质量保证措施
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性能必须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的规定。
水泥储存时间超过3个月时应重新取样试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使用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2、水宜采用饮用水,使用非饮用水时须化验并符合下列规定:
(1)硅酸盐(以三氧化硫计)含量不超过2700mg/L;
(2)含盐量不得超过5000mg/L;
(3)pH值不得小于4。
3、施工前,应根据现场环境和地下埋设物的位置等情况,复核旋喷桩
的设计孔位。
4、旋喷桩的施工工艺及参数应根据土质条件、加固要求,通过试验或根据工程经验确定。
本工程采用双管法,高压水泥浆的压力应大于30MPa,流量应大于70L/min,气流压力宜大于0.7MPa,提升速度宜为0.1m/min~0.2m/min。
5、喷射孔与高压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钻孔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为±50mm。
垂直度允许偏差应为1%。
6、当喷射注浆管贯入土中,喷嘴达到设计高程时,即可喷射注浆。
在喷射注浆参数达到规定值后,随即按旋喷的工艺要求,提升喷射管,由下而上旋转喷射注浆。
喷射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
7、旋喷注浆完毕,应迅速拔出喷射管。
为防止浆液凝固收缩影响桩顶高程,可在原孔位采用冒浆回灌或第二次注浆等措施。
8、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参数和材料用量施工,用浆量和提升速度应采用自动记录装置,并做好各项施工记录。
九、安全保证措施
1、施工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向职工进行安全交底。
2、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着装,配备防护用具。
3、施工现场的各施工设施、管线等,均应符合防火、防漏、防风及工业卫生安全要求。
4、施工现场存放设备材料,存放整齐,安全可靠,保证道通。
5、现场危险处应有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
夜间要有足够的照明强度。
6、施工现场电气设备和线路要配置漏电保护器和避雷装置。
7、工地应配备适量的灭火器材。
8、非专职机具操作人员不得顶岗或独自操作,严禁酒后操作。
十、文明施工
文明施工是企业形象的良好表现。
所有进场人员必须在项目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文明施工活动。
良好的精神面貌,正常的设备运行,整洁的施工现场是文明施工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安心工作。
搞好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各个主管部门的关系,搞好同周围群众的关系,做到利民不挠民。
施工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废弃物按指定地点排放,要防止粉尘,噪音等污染,不破坏自然环境。
十一、竣工成果资料
1、竣工平面图
2、施工记录表
3、地基处理竣工报告
4、地基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