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爬梯安装拆除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爬梯安装拆除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通用表(A表)建设项目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成,不再需要者,收集归拢到妥当位置后报安全人员处理。

10、临时用电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要求,二级箱与三级箱不得混用,配电箱上锁,箱门外张贴《责任牌》,箱门内张贴《电工巡检记录表》,箱内不得放置其他杂物。

11、必须执行“三相五线制”,施工电线必须使用橡皮电缆,必须按要求架空或埋地敷设。

采购使用的材料设备,须经项目部电工验收通过,现场电线接头使用黑色电缆和黑色绝缘胶布。

临时用电不得使用一分多插排或转接头;12、作业场所应有足够的照明,上下班途中注意交通安全。

13、现场所有人员必须做到遵守国家法律和地方、行业法规和公司、项目部规章、制度;服从项目部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项目部有权对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安全隐患等进行处罚。

14、对各级各部门检查指出的问题,态度端正,安排人员、费用、材料,按时限、按要求整改,留影像资料回复并报安全部复查。

不得拖拉、敷衍。

15、班组长每天上班前或作业前应结合操作规程和交底要求进行班前安全教育,重点讲明操作安全注意事项和作业技术标准,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16、分包负责人、班组长应带头遵守安全制度,负责所属人员的班前教育、安全交底和作业现场、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制止工人违章作业。

17、劳务分包、班组负责人必须督促工人搞好场容卫生,做到工完场净、材料整齐。

18、六级以上大风及大雨、大雾、大雪、雷电、高温天气原则上禁止室外及高处作业。

二、从业人员安全风险告知安全爬梯安装拆除作业从业人员可能存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坍塌等危险。

详见《从业人员安全风险告知书》三、职业病危害告知安全爬梯安装拆除作业环境可能存在高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详见《职业病危害告知书》四、针对性交底作业前,对作业环境和机械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按要求设置警戒区域,派遣监护人,随时观察作业区周边人、物等情况。

作业时,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方案和交底要求进行。

(一)脚手架1、承插型施工安全爬梯是由特制钢管脚手架搭设组成的脚手架组合。

该脚手架组合主要构件为可调底座、立杆、横杆、横撑、斜拉杆、楼梯、扶手、紧固螺丝。

2、脚手架的钢管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或裂纹现象的严禁使用。

3、清除搭设场地杂物,平整搭设场地,夯实并硬化约20 cm为宜,设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

4、脚手板(垫板)应选用5cm厚的杉木或松木板,宽度20-30cm为宜;作业层脚手板应满铺、铺稳,不得有探头板。

.5、严禁在未夯实的回填土上搭设脚手架。

立杆应垂直平稳的放在金属底座或垫木上,立杆、水平杆接头应错开,扣件用拧紧螺栓,禁止用其它材料绑扎。

6、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7、搭设脚手架的材料应一致,严禁钢质、木质或竹质材料混搭。

(二)安装拆除流程第一步:底座安装首先将可调节底座4支按照2438mm长,1268mm宽的距离摆放在需要安装爬梯的合理位置。

将螺母调节到最低点,同时保证4个螺母应调节在同一水平线上。

第二步:安装立杆与横杆将2970mm的立杆(也就是3米长的立杆)4支分别套在可调节底座上并用横杆将立杆连接成一个整体,长度方向用2438mm的横杆,装在高一点方向的销库里。

宽度方向用1268mm的横杆,装在低一点方向的销库里,注意宽度方向最下面一条不装横杆,应装用角钢焊接成的1268mm横撑(用于置放楼梯在上面)。

横杆按顺序向上安装。

安装时注意整体爬梯架身的水平与直角度。

通道进口一面,中间部分不用安装横杆,做为通道进口。

第三步:安装横撑和楼梯横撑的装法是以第一条(进口处最低一层装横撑)为基础,对面1.5米处再装一条(横撑是用来放置楼梯的。

楼梯的垂直高度为1.5米),以此类推对面每隔1.5米装一条(一个面上间隔3米装一条)。

楼梯安装与横撑同步进行:直接将楼梯放置在横撑上,摆正放好即可。

注意:转角平台大方向的在下面,转角平台小的方向在上面。

第四步:安装斜拉杆斜拉杆是用来安装在整体架子外面以保持架子的稳定性。

3141mm的装在长度方向,2351mm的装在宽度方向。

注意:斜拉杆一定要装在两层架子之间,每层每个面上安装一条,使其起到连接上下层的作用,采用V字型整体连接方式安装,以增加爬梯的稳定性。

第五步:安装楼梯内扶手楼梯扶手是装在楼梯内侧的,用所配套的螺丝、螺母直接将扶手固定在楼梯内面即可。

要求将螺丝锁紧,以确保行人安全。

第六步:往上加高并安装附着按照以上安装顺序,以此类推向上安装,直到达到所需要的高度为准。

每加高一层时,都必须用配套的螺丝将上、下层立杆连接好并锁紧。

以确保爬梯的整体稳定性。

并根据实际高度进行合理的墙体附着,没做好相应的附着不能继续往上安装。

安装到每隔3~5米,做一层附着。

附着连墙件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连接爬梯架体一端应低于与建筑主体结构相连的一端,连墙件的坡度宜小于1:3。

30米以下可5米做一层附着,30米以上每隔3米必须做一层附着,用钢管及扣件设抱箍或预埋钢板焊接等方式固定,确保附着牢固。

附着时将搭设好的安全爬梯与墩柱附着在一起。

第七步:安装顶端防护栏1300mm的立杆是用来作为护栏使用的,安装在每一座安全爬梯的最顶端,同样用横杆连接并锁紧。

通向施工的出口方向不用安装横杆,以便施工人员进出。

第八步:安装密目网.2、所有构件应随安全爬梯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安全爬梯,分段拆除高差不大于2步,如大于2步须增设连墙件加固。

3、当安全爬梯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钢管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临时抛撑加固,后拆连墙件。

4、当安全爬梯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安全爬梯两端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5、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6、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并按品种,规格码放,置于干燥通风处,防止锈蚀;堆放地点要平坦,下设支垫排水良好。

弯曲变形的钢构件应调直,损坏的及时修复并刷漆以备再用,不能修复的应集中报废处理7、拆除时要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当解开与另一人有关的接、结扣时,要事先通知对方,以防坠落。

8、拆除时如附近有外电线路,要采取隔离措施。

严禁杆件接触电线。

9、拆除架子时人员一般2~3人为一组,协同作业,互相关照、监督。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途换人,如必须换人时,应将拆除情况交代清楚。

拆除过程中最好不要中断,如确需中断应将拆除部分处理清楚告一段落,并检查是否会倒塌,确认安全后方可停歇。

(八)高空作业1、在高处作业时,必须设置牢固完备的安全防护设施。

2、采取有效防暑降温措施,杜绝因中暑而导致的其它安全事故,高处作业人员若出现头晕、恶心现象,应立即撤出工作区休息治疗。

3、作业通道不得堆放材料,保证通道畅通。

4、高空作业严禁重叠作业。

5、操作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内,传递物件要安全可靠,严禁抛掷。

7、高处作业使用的各种机电设备和索道、缆风绳、地笼等设施,应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和在大风、大雨、大雪、雷击后进行检查维修。

8、作业区内临时照明线路应按规定安装,场内架设电线应绝缘良好,悬持高度及线间距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定,临时线路必须用绝缘物支撑。

9、作业人员要求:不准穿雨鞋、硬底鞋进行高空作业;(九)起重吊装作业1、检查作业场所的环境、安全设施(如高压线、揽风绳等),掌握和检查所使用工具、设备的性能,确认符合有关安全规定,方可进行作业。

2、在使用起重机械作业时,应严格遵守有关机械的安全操作规定,不得要求司机违章起吊。

3、吊具栓挂应牢靠,吊钩应封钩,以防在起吊过程中钢丝绳滑脱;捆扎有棱角或利口的物件时,钢丝绳与物件的接触处,应垫以麻袋、橡胶等物;起吊长、大物件时,应栓溜绳。

4、物件起吊时,应保持垂直起吊,先将物件提升离地面10~20cm,经检查确认无异常现象时,方可继续提升。

放置物件时,应缓慢下降,确认物件放置平稳牢靠,方可松钩,以免物件倾斜翻倒伤人。

5、起重作业时,应由技术熟练、懂得起重机械性能的人担任指挥信号,指挥时应站在能够照顾到全面工作的地点,所发信号应实现统一,并做到准确、宏亮和清楚。

.6、起重作业时,司机应听从信号员通知的指挥,禁止其他人员与司机谈话或随意指挥,如发现起吊不良时,必须通过信号指挥员处理,有紧急情况除外。

7、起吊物件时,起重臂回转所涉及区域内和重物的下方,严禁站人,不准靠近被吊物件和将头部伸进起吊物下方观察情况,禁止站在起吊物件上。

8、对承重的杆件、滑轮、吊具、钢丝绳等必须定期检查,钢丝绳如有扭结、变形、断丝、锈蚀等异常现象,应及时降低使用标准或报废。

卡环应使其长度方向受力,抽销卡环应预防销子滑脱,有缺陷的卡环严禁使用。

五、文明环保1、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2、妥善做好项目所属设备、材料、成品等的保管,防止失窃和破坏情况发生。

3、保护环境,防止材料、垃圾等造成污染。

4、施工场地、料场和生活驻地要统一规划,统筹部署,规范整洁,施工使用的机具、设备要集中停放,材料要分别堆码标识。

六、应急预案1、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作为应急管理领导机构,下设应急办公室作为办事机构,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救援工作组作为执行机构,体系如下图。

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图2、应急响应2.1应急响应分级及启动条件按照突发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项目应急响应分为三级:Ⅰ、Ⅱ、Ⅲ级响应。

项目Ⅰ、Ⅱ、Ⅲ级应急响应分级标准:Ⅲ级响应:事故后果仅限于项目部局部作业区域,工区(作业队)采取应急响应行动即可处置。

Ⅱ级响应:事故后果超出工区(作业队)处置能力,需项目部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

Ⅰ级响应:事故后果超出项目部处置能力,需要上级单位、外部力量介入采取应急响应行动方可处置。

2.2响应程序突发事件发生后,项目应急领导小组应按照应急响应分级标准要求立即做出判断,按规定上报突发事件。

同时,按以下程序开展应急响应工作:Ⅲ级:突发事件发生后,工区(厂队)根据事件大小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或报请应急领导小组启动专项预案开展响应工作。

Ⅱ级:突发事件发生后,项目部根据事件大小按照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或报请应急领导小组启动专项预案开展响应工作。

Ⅰ级:应急办公室立即请求应急领导小组启动项目总体或专项应急预案,成立现场指挥部,通知各应急救援工作组到位,由现场总指挥按照现场方案组织开展救援抢险。

同时,按事件大小报请上级单位或社会救援力量支援救援。

应急响应流程详见下图。

2.3应急处置措施(1)先期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要立即报告项目应急办公室,事发单位、班组、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及时、有效地进行先期处置,控制事态。

当事态达到项目启动应急预案的级别时,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做出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