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1.电解食盐水:2NaCl+2H2O2NaOH+Cl2↑+H2↑2.孔雀石上燃烧炭火:Cu2(OH)2CO32CuO+H2O+CO2↑C+2CuO2Cu+CO2↑注意:(1)孔雀石为绿色固体;(2)氧化铜为黑色固体;(3)氧化铜可与炭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无色无味气体。
第一单元1.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CuSO4:白色固体,溶于水后所形成的溶液为蓝色(所述性质为常温常压下,下同),可利用CuSO4的这一性质检验水蒸气的存在。
2.大理石与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注意: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本实验为固液不加热反应,不需要酒精灯;第二单元1.空气中加热汞:2Hg+O22HgO2.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3.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2P2O5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注意:(1)是白烟,不是白雾,也不是白色烟雾(2)可用此反应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3)初中化学推断题中,见到“燃烧”,想到“氧气”;(4)反应条件为“点燃”,不可写“燃烧”,也不可写“加热”。
4.硫在空气中燃烧:S+O 2SO2现象:在氧气中:(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5.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C+O2CO2现象:在氧气中:(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无色无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空气中:(1)发出红光;(2)放出热量;(3)生成无色无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注意:(1)此反应中涉及到的三种物质均为中考考查重点,注意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多关注与这三种物质相关的物质转化。
(2)木炭为黑色固体,燃烧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1)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2)铁在空气中只发热,不燃烧。
(3)在检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可用铁丝代替红磷。
7.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现象:紫色固体中逐渐出现深绿色固体(K2MnO4)和黑色固体(MnO2),并生成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
注意:此实验为中考高频考点,实验过程需注意以下几点:(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固固加热反应,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MnO 2棉花的作用: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难溶于水,所以选择排水法收集,理论上可用向上排空气法,但是实际操作中一般不用此法,因为氧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不大;(3)实验步骤:茶(检查气密性),庄(放药品),定(固定仪器),点(点燃酒精灯,加热),收(收集气体),利(导管移离水槽),息(熄灭酒精灯);(4)收集气体的时间:导管口连续均匀的冒出气泡时开始收集;(5)氧气的验满和检验(验满是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是伸进集气瓶内)。
8.氯酸钾制氧气:2KClO 32KCl+3O 2↑现象:一种白色固体(KClO 3)与一种黑色固体(MnO 2)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注意:此反应的化学实验装置与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相同,但是试管口不放棉花,因为KClO 3容易与棉花反应,从而产生危险。
9.过氧化氢制氧气:2H 2O 2===2H 2O+O 2↑现象:无色溶液与黑色固体混合,有气体产生,生成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注意:(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本实验为固液不加热反应,不需要酒精灯;(2)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的概念,催化剂的用量不同会影响反应的速度;(3)MnO 2为黑色固体;(4)使用的双氧水为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浓度大小会影响生成气体的速度;(5)根据催化剂的使用易出图表题。
(6)初中化学推断题中,见到“催化剂”,则考虑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第三单元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 2+Cl 22HCl第四单元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 2+O 22H 2O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注意:(1)可燃气体点燃前需要验纯;(2)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2.水的电解:2H 2O 2H 2↑+O 2↑现象:正负电极有气泡生成,且体积比为1:2。
注意:(1)正负电极气体是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负极与正极气体体积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2)此反应为初中接触的唯一一个正文中出现的电解反应,如果在推断题中见到“通电”,可直接想到此反应以及相关物质。
(3)反应条件为“通电”,不写“电解”常考题型:下列现象描述是否正确:(1)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析:氧气中“蓝紫色”,空气中“淡蓝色”(2)电解水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带火星木条复燃(×)析:正氧负氢(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析:是“淡蓝色火焰”,不是“蓝色火焰”(4)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剧烈,产生大量白雾(×)析:是白烟,不是白雾(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析:描述现象时不可说具体物质名称(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析:木炭在氧气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空气中产生红光(7)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析:未说点燃(8)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析:木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气体,木炭本身为黑色固体(9)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析:五氧化二磷为白色固体第五单元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现象:铁条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注意:(1)这是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
(2)本反应为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
(3)本反应常出现在推断题中,需熟记。
2.盐酸与碳酸钠反应:2HCl+Na2CO3=2NaCl+H2O+CO2↑现象:生成无色无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注意:(1)此反应出现在课本第五单元,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依据此原理制作白色信号弹。
(2)镁在空气中燃烧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可以和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不可以用镁条代替红磷。
(3)引申:镁条着火不可用二氧化碳灭火。
4.氧化铜与氢气反应:H2+CuO Cu+H2O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试管壁有水珠。
注意:因为还原性物质为氢气,可以充分和CuO接触,所以加热即可反应,无需高温。
5.铜在空气中加热(课后习题中出现):2Cu+O22CuO现象:红色固体中出现黑色固体注意:正因为Cu的这个化学性质,所以在用CO还原氧化铜,反应结束时,先让试管冷却,再停止通CO,就是为了避免热的Cu再次被氧化为CuO。
6.乙烯燃烧(课后习题):C 2H4+3O22CO2+2H2O引申:有机物燃烧配平7.氧化铁和氢气反应(课后习题):Fe2O3+3H22Fe+3H2O8.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课后习题):Fe2O3+3CO2Fe+3CO29.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CaO+CO2↑现象:可以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注意:(1)此反应为工业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实验室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因为反应条件比较苛刻。
(2)CaCO3为难溶于水的白色物质,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3)CaO白色固体,俗称生石灰,可做建筑材料,可做食品干燥剂。
(4)此反应为初中所学唯一一个高温分解反应。
10.锌与盐酸反应(课后习题):Zn+2HCl=ZnCl2+H2↑注意:(1)此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2)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物质与酸反应还可以生成CO2气体;此反应在后续章节中还会有详细介绍,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反应。
第六单元1.碳充分燃烧:C+O2CO22.碳不充分燃烧:2C+O 22CO3.碳还原氧化铜:C+2CuO2Cu+CO 2↑现象:黑色固体逐渐消失,生成红色固体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4.碳还原氧化铁:2Fe2O3+3C4Fe+3CO2↑注意:(1)Fe2O3为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工业炼铁的原材料。
(2)Fe2O3为红棕色,有时也直接称为红色;实验室生成的铁通常为粉状,呈现黑色。
5.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C+CO22CO现象:(1)黑色固体逐渐消失;(2)吸热反应;注意:此反应在高炉炼铁中有应用,以制备具有还原性的CO,进而还原赤铁矿中的氧化铁。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盐酸除水垢):CaCO3+2HCl=CaCl2+H2O+CO2↑现象:白色固体溶解,生成能使纯净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注意:(1)反应原理为固液不加热反应;(2)初中化学中一种物质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有H2和CO27.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2+H2O==H2CO3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又重新变回紫色注意:(1)二氧化碳可以和水反应,且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收集CO2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
但是如果使用排水法收集也是可以达到目的的。
(2)酸性氧化物+H2O→酸。
(3)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4)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试验:向一个集满CO2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瓶子变瘪。
8.碳酸不稳定,常温分解:H2CO3=H2O+CO2↑9.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变质、石灰浆刷墙后墙面变硬):CO2+Ca(OH)2=CaCO3↓+H2O注意:此反应为初中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需熟记。
(1)澄清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2)Ca(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Ca(OH)2不能完全溶解时形成石灰浆;(3)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前“澄清、透明”,通入CO2后,因为生成难溶于水的CaCO3而变浑浊。
前后现象不同,可用此原理鉴别CO2.(4)因为Ca(OH)2溶解度太小,用来吸收CO2时效果不好;吸收CO2,选择NaOH溶液更好。
10.一氧化碳燃烧:2CO+O22CO2现象:(1)发出蓝色火焰;(2)放热;(3)生成一种无色无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uO+CO Cu+CO2现象:黑色逐渐变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注意:(1)反应前,先通一段时间一氧化碳,然后再加热(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排净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其中的空气混合后,被点燃发生爆炸).(2)反应后,先撤走并熄灭酒精灯,等固体冷却后再停止通一氧化碳(目的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到玻璃管内,使其炸裂;也为了使固体冷却,防止刚还原出来的铜再次被氧化).(3)尾气处理:由于一氧化碳有毒,如果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所以在有关一氧化碳的实验时,都需要注意尾气的处理,常用点燃或收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