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

食用菌栽培与利用实习报告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应用生物科学2012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习时间:2015年6月2日-7月22日前言1.实习目的食用菌是现代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用菌的种植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作为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学会种植食用菌对于就业有很大帮助。

通过本次实习,将食用菌栽培相关技术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亲力亲为,切实提高理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加深专业知识的理解,让知识掌握更彻底,技术应用更熟练。

2.实习单位西南林业大学3.实习地点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科楼4.实习时间2015年6月2日—2015年7月22日一、实习内容实训一食用菌形态结构观察本次实验以茶树菇、金顶侧耳、香菇、平菇、双孢蘑菇、金针菇作为实验材料进行观察。

通过对食用菌子实体形态特征的观察,了解和熟悉各种食用菌子实体的类型和特征,并能根据子实体的外形进行分类。

①茶树菇茶树菇: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粪锈伞科→田头菇属→茶树菇子实体长度:11.0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1.51cm菌柄直径:0.50cm表皮:半球形,棕褐色,布满细密皱纹,较光滑无黏液,湿润,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菌柄:白色至浅褐色,圆柱状,细长,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②金顶侧耳金顶侧耳: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榆黄蘑→金顶侧耳子实体长度:8.1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3.510cm菌柄直径:0.60cm表皮:漏斗形,黄色,表面较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稀疏,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延生菌柄:白色,圆柱状,细短,表面粗糙有绒毛,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③金针菇金针菇: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小皮伞科→小火焰菌属→金针菇子实体长度:13.1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0.81cm菌柄直径:0.50cm表皮:半球形,白色,较光滑无黏液,湿润,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直生菌柄:白色,圆柱状,细长,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中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④平菇平菇: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平菇子实体长度:9.0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7.21cm菌柄直径:1.20cm表皮:扇形,灰白色,较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片边缘向内卷曲、平滑菌盖菌肉:白色,肉质,紧密菌褶:白色,漏斗形,多而稀疏,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延生菌柄:白色至浅灰色,圆柱状,粗短,表面布满菌褶,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侧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⑤双孢蘑菇双孢蘑菇:真菌界→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双孢蘑菇子实体长度: 6.4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4.71cm菌柄直径:1.82cm表皮:半球形,白色至灰白色或黄色,光滑无黏液,干燥,无绒毛或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波浪状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圆柱状,粗短,表面光滑,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离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子实体发育早期存在内菌幕⑥香菇真菌界→担子菌门→伞菌亚门→伞菌纲→伞菌目→光茸菌科→香菇属→香菇子实体长度: 5.80cm测量统计菌盖大小(长度):6.00cm菌柄直径:1.20cm表皮:半球形,灰褐色,布满细密皱纹,粗糙无黏液,干燥,有鳞片边缘略向内卷曲、锯齿状菌盖菌肉:白色,肉质,松软菌褶:白色,圆形,多而细密,与菌柄连接方式为弯生菌柄:白色至灰白色,圆柱状,粗短,表面粗糙有绒毛,在菌盖上着生方式为偏生菌环:无菌托:无菌幕:无实训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一、实训目的及要求了解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构造,了解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方,熟悉高压灭菌锅的使用方法,掌握母种培养基(PDA或PSA)的配制方法。

二、实训器材及准备1.配制培养基材料马铃薯、葡萄糖(或蔗糖)、琼脂、水等。

2.仪器用具高压蒸汽灭菌锅(手提式或立式)、可调式电炉、铝锅(20cm)、刀、量杯、纱布、漏斗(带胶管和玻璃管)、铁夹、漏斗架、试管(18mm×180mm或20mm×200mm)、1cm厚的长形木条、棉花(未脱脂)、捆扎绳、标签、天平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一)母种培养基(PDA或PSA)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15~20g,水1 000ml,pH自然。

(二)母种培养基配制1.熬制。

先将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准确称取200g,然后将马铃薯切成玉米大小的颗粒或薄片。

用量杯量取1 000~1 200ml水于铝锅内煮马铃薯,待水沸后及时20~25min,当马铃薯酥而不烂时,用双层纱布进行过滤于量杯中,洗净铝锅滤渣,将滤液倒回锅中继续以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或蔗糖)和琼脂,待琼脂溶化,不断搅拌,以免糊锅,注意补足水量。

2.分装。

将熬制的培养基保持文火,趁热分装。

用勺将培养基加入漏斗中,左手握2~5只试管,右手保持漏斗下面的玻璃管入试管内,同时放开止水夹,让培养基逐个流入试管内,培养基高度约试管长度的1/6~1/5,约10~15ml。

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内外。

分装后的试管,在培养基凝固前必须立放。

3.制棉塞。

用叠放式将未脱脂棉做成棉球,塞入试管口,管口内棉塞底部要求光滑,棉塞侧面要求无褶皱,棉塞长度的2/3在管口内,1/3在管口外。

棉塞的松紧以手提棉塞轻晃试管不滑出为度。

4. 捆把。

以10只试管为一捆,用捆扎绳扎紧。

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三)培养基的灭菌1.手提式高压灭菌锅的构造。

锅体、提把、压力阀、排气阀、灭菌锅腔、筛架、锅盖、胶垫圈、紧固螺栓等。

2.高压灭菌锅的实用方法。

加水→灭菌物入锅→对称、均匀地扭紧螺栓→加热升温→压力至0.5kg/cm²时,打开排气阀排除锅内冷空气,压力降至0,排气阀有大量热蒸汽冲出时,关闭排气阀→继续升温,压力升至1kg/cm²,温度升到121°C时,开始调火稳压25~30min →灭火,自然降压力为0.5kg/cm²时,可以慢慢打开排气阀徐徐降压至0(若降压太快,试管中的培养基易沸腾浸湿棉塞)→锅盖半开,让锅内多余蒸汽逸出,锅内的余热烘干棉塞→开盖,取物→摆斜面→斜面试管上应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实训三食用菌菌种分离技术一、实训目的及要求了解纯菌种性状的优劣对食用菌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影响的重要性,掌握食用菌母种制作技术,学会母种的分离方法。

二、实训器材及准备斜面培养基,三角瓶培养基,平菇种菇,接种箱,酒精灯,接种针,接种铲,镊子,剪刀或刀片,金属丝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食用菌菌种分离及鲍鱼菇母种扩大培养本次实验从市场上选取香菇、平菇、茶树菇、金顶侧耳作为食用菌菌种分离材料,以鲍鱼菇菌种作为栽培菌种①种菇的选择从产量高、涨势好、适应性强、无杂菌、无病虫害的群体中选择菇形正、朵大、菌盖厚实、生长健壮、八成熟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

种菇应该保持固体洁净,备用。

②接种前准备接种前,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台面,将培养基、接种环、酒精灯、镊子等放入超净工作台内,放下玻璃挡板,打开工作台紫外灯及接种间紫外灯,杀菌30min,完成后关闭紫外灯,打开超净工作台风扇及微开超净工作台的玻璃挡板,通风20min后,即可进行无菌操作,无菌操作前先用酒精棉球擦拭双手至肘部,点燃酒精灯。

③菌种分离方法a.组织分离法操作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表面进行消毒,在接种箱内将菇体撕开,在酒精灯前用消毒镊子、剪刀或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或平板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盖上棉塞或微开的培养皿皿盖,贴好标签。

每组接种4支斜面培养基和3个平板(香菇、茶树菇、金顶侧耳)。

b.孢子分离法操作前先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表面进行消毒,在接种箱内将菇体撕开,在酒精灯前用消毒镊子撕取一片菌褶总长1/3长度的菌褶以侧面贴于培养名皿盖水珠上,迅速盖上盖子,贴上标签。

每组准备一个平板(平菇)。

c.培养试管捆扎后用保鲜袋装好,培养皿直接用保鲜袋装好即可,将接种的培养基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7-8天,即可转管扩大繁殖成母种或进行菌丝体形态特征观察。

④鲍鱼菇母种扩大培养超净工作台内,右手持洁净接种环,蘸取少量75%酒精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冷却后,挑取少量菌体。

左手持待接种试管,将管口于酒精灯火焰上迅速旋转灼烧片刻,用小拇指打开塞子并迅速旋转灼烧后离开,右手迅速将挑取的菌体放入试管底部培养基表面轻轻涂抹5s左右,从底部至试管口画一条波浪线,盖紧塞子实训四食用菌菌丝的观察一、实训目的及要求观察食用菌菌丝体的生长状况,利用显微镜认识食用菌的营养体和繁殖体的微观结构,利用徒手切片观察食用菌子实体的微观结构。

二、实训准备1.材料平菇,香菇,双孢蘑菇,草菇,金针菇,金顶侧耳等食用菌子实体活标。

2.仪器工具光学显微镜(100—600倍),接种针,无菌水,石碳酸复红,美蓝,酒精灯,75%酒精,火柴,载玻片,盖玻片,刀片,培养皿,绘图纸,铅笔等。

三、内容和方法步骤(一)菌丝体形态特征观察1、菌丝体宏观形态观察①观察平菇,香菇,双包蘑菇,金针菇等食用菌的试管斜面菌种或PD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比较其气生菌丝体的生长状态,并观察菌落表面是否产生无性孢子。

②观察菌丝体的特殊分化组织,蘑菇柄基部的菌丝束。

2、菌丝体微观形态的观察①菌丝水浸片的制作,取一载玻片,滴一滴无菌水在载玻片中央,用接种针挑取少量的平菇菌丝于盖玻片上,用两根接种针将菌丝体播散,盖上盖玻片,避免气泡产生。

②显微观察,将水玻片置于显微镜下,先用十倍的物镜观察菌丝体的分支状态,然后转到40倍的物镜下仔细观察菌丝体的细胞结构等特征,并确认有无锁状联合出现。

1、菌丝体形态特征观察本次实验选取香菇、茶树菇、平菇、鲍鱼菇作为观察材料①菌丝体宏观形态观察a.接种后第四天b.接种后第七天香菇正面白色、反面灰白色,绒毛状,无病变,稀疏,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污染、无色素茶树菇正面白色、反面灰白色至浅黄色,绒毛状,无病变,稀疏,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污染、无色素平菇正面白色、反面白色,绒毛状,无病变,稀疏,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孢子弹射且无菌丝分布、无污染、无色素鲍鱼菇正面白色,绒毛状,无病变,部分稀疏或致密,分布不均匀,由中心向四周不规则辐射生长,初期生长较慢,培养基内无污染、无色素b.接种后第七天第七天,平菇斜面出现污染,舍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