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课题研究成果

英语课题研究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策略(一)听的教学策略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除了上课听英语和偶尔看电视会听到英语的话,所以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些语言的输入。

1.听英语授课目前,学生在课外很少有机会听到英语,于是在课上我一直坚持有计划地使用英语教学,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英语,这是训练听力的较为有效、较为持之以恒的方法。

我还经常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同一意思的英语,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跟学生打招呼也可以采取多种的形式,最普遍也单一化的就是Good morning, class! 但是可以用其他的方式,How are you all today? How are you going? Are you all well this morning? 学生听得多了,听得熟了,以后学到有关词汇、句型时就很容易理解了。

此外,让学生背诵一些功能语句的对话,让他们在背诵完后模仿对话。

2.听录音跟读我在课上常采用录音跟读的方法学习或复习课文。

要求学生不看书,播放领读带,学生听一句,跟读一句,根据记忆和声音的提示说出听到的完整句子,一开始学生做起来有些困难,他们往往只记住部分词语甚至只能重复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这时有些学生就可能放弃,一定要告诉学生,要想提高听力,首先应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好,对听力提高的渐进性和缓慢性要有充分的认识,练听力要脚踏实地,而不能急于求成。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去学习模仿语音语调与意群的停顿。

3. 听力的分类轰炸。

通过听力测试,我发现学生一般难度的听力题都能做对,但在有些对话却把他们听糊涂了,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如:(1)M----Tom is a good boy.W----Yeah, I agree. But his working ability is another word.Q: What does she think of Tom?A. He is a good employee .B. He isn’t fit for his work(2) If I had studied harder, I would have passed this exam.Q: Whether did he pass the exam or not?像第一题是一些委婉表示方式,第二题则是虚拟语气,对于学生有难度的还有数字运算等,我们可做分类再给学生进行分类集中练习。

二、听力学习策略1.听关键词无论什么听力材料,有时并不要求听者完全听懂每一个单词,所以,无论听什么,重要的是听关键词,关键词抓住了,那么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例如:听句子选择与图画意思一致的选项。

录音中有三句话:A:Some old men are fishing on the bank.B:Some girls are singing in the river. 在上述听力材料中,只要听出关键词 singing,那么你就可以很快从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B。

2.注意所提问题做听力题最关键的是要把所问的问题搞清楚。

问题往往是对话、短文的核心或焦点,抓住焦点,进行一些必要的分析、推理、计算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有时甚至只要把问题听明白了,正确答案也就等于已经选出来了。

三、说的教学策略目前高中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是比较薄弱的,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适合的语言,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面.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通过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合作小组形式有效地设计和布置任务,提高口语教学的效率与效果.对策一,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多开口,消除心理障碍,不打断学生的发言进行纠错,给予他们信心与支持.教学中,学生们在表达时往往依赖于文字材料而不习惯于开口说,即兴讨论发言也会先用笔写下来,之后视情况或背或读.我认为是由于学生没有自信.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语言错误,纠正时应注意策略,以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使学生经常地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对策二:培养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卡壳"时,如果马上救助,常常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难以独立地完整地表达.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完整表达,首先应了解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轻易不要出口相救.可以多检查,提问,随时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渐渐养成独立完整表达的习惯.例如有一位平时口语不是特别好的男生,在探讨个人志向与未来打算时,他主动发言说:"I'd like to be a cooker in the future." 在同学与听课老师的笑声中,我并没指责他的错误而是微笑问他 :"What kind of cook do you want to be "他立即反应过来,回答说:" I want to be a cook who cook for people I like."我非常有兴趣地又问道:" Who are the people you like " 他回答说:"My parents, grandparents, friends and teachers."语音刚落,我即回答:" I'm honored to hear that."在大家又一片笑声中,我继续解释说:" We can make an electric cooker(电饭锅) and we can be a cook (厨师)or chef, but we cannot be a cooker."这样该生不仅没有因为犯错误受指责,讥笑而感到颜面尽失,反而在真实的情境中和我用英语自然地交流,我也意外地帮助学生一起巩固了cook 与cooker两词语音,语义的差异,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策三:因材施教,多鼓励学生用简单句来表示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情.比如阐述对于运动,食物的喜好及原因,或进行一些简单的文化现象比较时,可以让学生用尽量多的已学单词及简单句型来表述.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性格外向的学生,应采取"吹毛求疵法".在保护他们积极性的同时,从严从高要求,让他们说得对,说得准,说得好;对性格内向的学生,应采取"激励法",着重培养他们敢说和愿意说的良好习惯,鼓励他们敢于发言提问.对策四:开展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建立责任制,共同完成任务.合作小组在规模小和人数少的情况下保证了学生的充分发言,提供安全感,有利于个性谨慎胆小的同学正常发挥才能.在强调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结合的同时,学生在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的过程中,在最后交流的过程中都实现了信息交流,有真实的交际过程.在教授Body language有关查理卓别林一课中,学生对电影都比较有兴趣,可是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分别有自己的偏好,并且每个同学已有的知识和认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上以及布置课外的合作task如:交流my favourite film / my favourite film star,为小组制作的电影发行做宣传,模拟奥斯卡颁奖礼等都让每一个同学参与投入进去,发挥自己的特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三)说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对于口语来讲,要求学生有太多的词汇量,有一个英语语言学家作过统计,在英国要达到听说的基本要求,一千个单词可能就可以,美国人认为五百个就可以,这就是口语基本的需求。

所以学生都具备说所需的词汇量。

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后,笔者根据教材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1、基本对话的练习。

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关于生活中不同场景的对话。

要求学生在不断模仿磁带并且练熟的前提下,来分组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对话,由笔者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帮助其不断改进。

2、关键词的运用。

背诵好的段落对于提高口语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多数学生没有好的方法,只能去机械记忆。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使好的段落显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根据老师所精心选择的关键词进行记忆。

随着关键词的逐步减少,学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提供的段落背诵下来,而且不会很快忘记。

此举极大的刺激了学生对于背诵的兴趣。

这无疑非常利于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

3、改述语言能力的训练。

英语中有一个单词是paraphrase,翻译过来就是释义,改述。

对一篇短文进行paraphrase会非常利于练习者口语能力的提高。

所以就要求学生对于教材的最后一部分的短文用自己的话给表达出来。

化复杂为简单的过程就是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的过程。

使学生日后看到类似短文时就产生paraphrase的欲望。

4、课堂讨论。

每堂课,笔者都会给学生出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或者单独发言,或者分组辩论。

学生对于很多话题都有表述的欲望,比如generation gap,studying abroad, dating on campus等等。

尤其在辩论时,气氛紧张而且活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提高口语的积极性。

5、英文电影进入课堂。

现在我们比较推崇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电影来提高学生的口语,因为电影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而且它特别生活化,口语是生活化的语言,必须有生活的气息在里面。

电影就在学生的语言和桥梁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音乐之声》,《爱情故事》,《毕业生》等经典影片走进了学生的课堂,并深收他们的欢迎。

此外要求学生看完电影后要写出心得并在课堂上做daily report,使学生乐,乐中学。

(四)听说训练结合听和说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如果口语很好的话,他的听力不会太差,如果他的听力好口语也不会太差,这两个方面本就是相互补充的。

故教学中要强调二者的结合。

有些学生听力不错,但是口语始终不是太好,原因出在哪儿呢?就是他们听的东西不是口语化的东西,书面化的东西太多。

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听到的东西永远是口语化,所以,选择教材的听力部分的倾向应口语化。

而且,听力教学过程中,对所听句子的重复以及根据所听部分有用句式进行再创造都对于提高口语有很大的帮助。

英语电影的课堂英语就更好的体现了二者的结合。

此外,笔者还鼓励学生到新浪网上找外国人直接用英语聊天,既练习了听力,又提高了口语。

(五)语音与听说技能的关系听力一般包括“听清”和“听懂”两层含义。

听清的东西未必就听懂了,而听懂的东西一定得听清。

这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因果关系,听清是听懂的前提,听懂是听清的结果,听懂的过程是接受、理解和消化外界信息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