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室基坑围护桩施工方案

地下室基坑围护桩施工方案

地下室基坑围护桩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及依据§1 编制依据§2 编制说明第二章工程概况及特点§1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1.2 主要工程量§3设计概况§3.1设计依据§3.2各施工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4本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第三章施工总体策划§1施工目标§2项目组织管理机构§2.1项目部管理人员组成§2.2管理机构职责划分§3施工现场平面布置§3.1项目部驻地布置§3.2施工道路与消防通道§3.3场内排水系统§3.4材料堆放、加工场§3.5施工临时用水、用电§4施工区段划分及施工总体流程(附件四)§5工程施工计划横道图§6工期保证措施第四章施工资源投入计划及保证措施§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施工机械进场计划及保证措施§1.1施工机械投入计划§1.2机械设备保证措施§2劳动力配备原则§2.1劳动力计划§2.2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3主要材料计划§3.1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表§3.2 材料保证措施第五章工程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1 施工测量§1.2 平面控制布设§1.3 高程控制网布设§1.4 测量仪器配备§2 搅拌桩施工§2.1施工工艺要求§2.2施工工艺流程§2.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2.4施工质量控制§2.5质量检验§2.6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3微型钢管桩施工§3.1概述§3.2施工工艺流程§3.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3.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4 旋挖桩施工§4.1施工工艺要求§4.2施工工艺流程§4.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4.4钢筋笼制安§4.5混凝土灌注§4.6施工注意事项§5 预应力锚索施工§5.1概述§5.2施工工艺流程§5.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5.4施工质量控制§5.5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处理§6锚杆施工方案§6.1概述§6.2施工工艺流程§6.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6.4质量控制§6.5施工中常遇问题及处理§7钢花管锚管施工§7.1概述§7.2施工工艺流程§7.3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8 冠梁、钢筋混凝土板、混凝土支撑施工§8.1施工工艺流程§8.2模板工程§8.3钢筋工程§8.4混凝土工程§9挂网喷砼支护§9.1人工修坡§9.2钢筋网制作§9.3埋设砼面厚度标记§9.4喷砼§10 基坑土方开挖§10.1总体部署§10.2出土口及出土坡道设置§10.3土方开挖方法§10.4土方平面分区开挖示意图§10.5典型剖面分层开挖示意图§10.6外运弃土§10.7基坑内降排水第六章基坑施工监测§1.施工监测目的及意义§2.施工监测依据§3.仪器选择和精度要求§4.监测项目及控制标准§4.1监测项目§4.2控制标准§5基准点、监测点的布置与保护§5.1基准点、监测点布置§5.2基准点布置方法§5.3监测点布置方法§5.4监测点保护措施§6.监测方法及精度§6. 1水平位移监测方法§6.2沉降观测方法§7监测期及监测频率§7.1监测期§7.2监测频率§8.监测报警及异常监测措施§8.1监测报警§8.2异常情况下的监测措施§9.监测信息反馈§10.监测注意事项第七章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1 工程质量的管理目标及保证措施§1.2 技术保证措施§1.3 施工质量流程控制§1.4 施工质量创优措施第八章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及保证措施 §1安全保证措施 §1.1安全目标 §1.2安全保证体系 §1.3 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1.4 安全施工技术性措施 §1.5 安全应急流程控制 §1.6危险源辨识 §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1 施工现场文明管理 §2.2 环境保护措施 第九章 应急预案 §1应急救援组织§2应急流程及报告程序 §3救援电话及救援物资准备 §4急救技术及常备药品 §5各种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方法 第十章 施工配合措施 §1相关单位协调配合措施§1.1与各承包商之间的接口界面协调 §1.2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2雨季、台风、炎热等等气候条件下施工措施 §2.1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2.2台风季节施工保证措施 §2.3炎热天气施工保证措施 §3赶工措施§4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第第一一章章 编编制制说说明明及及依依据据§1 编制依据1.《XX 国际花园二期洋房土建总承包工程》施工合同及相关图纸资料等。

2.《XX 国际花园二期洋房土建总承包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资料。

3. XX 国际花园二期基坑支护工程现场调查资料。

包括建筑物、道路交通、市政管网管线等埋设物及现场施工条件。

4、公司现有的人力、物力、材力和机械配备情况。

5、XX 市在安全文明施工、工地保安、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交通疏解等方面的规定。

6、国家、省、市现行有关法规、标准、技术规范、定额,以及特别是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XX 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XX 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 其它有关的国家及地方强制性规范和标准。

7、我单位施工队伍、技术装备能力以及以往施工同类工程的实践经验。

§2 编制说明1.遵循有关文件条款,响应招标文件要求,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和造价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2.指导思想是: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组织科学、重信誉、守合同,优质、安全、按期完成。

3.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4.贯彻执行国家和XX 市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

5.重视生态环境,在施工期间及竣工后不发生水土流失,确保工程范围外的原地形、地貌不被破坏,道路恢复原状。

6.重视工程范围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以地质资料为先导、以量测为依据的信息化施工管理体系。

第第二二章章 工工程程概概况况及及特特点点§1工程概况由XX 市XX 贸易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XX 国际花园二期工程,工程位于XX 市XX 镇XX 村XX 路风门坳。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0884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32666m 2(大部为一层地下室,局部二层),地上部分为76174平方米。

桩基础全部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

本工程地上部分包括9#(30层)、10#(30层)、11#(23层)、12#(25层)、13#(25层)、14#(28层)共6座住宅楼,地下室为框架结构,主塔楼为剪力墙结构。

本工程地下室层高3.60m 、顶板标高为0.40m ;各栋首层层高为5.7m (为公共活动架空层),2层~30层层高均为3.0m均住宅楼,建筑物高度为72~93米。

本基坑占地面积约29483平方米,周长687.6m,基坑形状近似为倒三角形。

该工程由6栋(9#~14#楼)23~30层高层楼洋房及其停车场组成。

9#~10楼及12#~14#楼建筑±0.000为+1.900m,11#楼建筑±0.000为+1.300m 。

在本次基坑设计中,地下室相对标高统一按照+1.900m折算。

一层地下室底板顶相对标高(结构标高)为-3.200m(局部为-3.200m~-4.300m),底板厚400mm;二层地下室部分底板顶相对标高(结构标高)为-6.800m,底板厚600mm;塔楼部分由于承台较密,考虑承台及垫层开挖深度1.6m(底板结构面算起)。

周边规划道路标高为+1.600,基坑工程施工前先将地面标高整平至地下室项板结构面标高0.4,因此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2~7m。

基坑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基坑场地环境等级为三级,综合评定,基坑安全重要等级为三级。

§2工程地质1、岩土分层及其特征(1)素填土:灰黄、褐黄色,稍湿,成份不均匀,主要由砂质粘土和少量碎石组成。

场地中广泛分布。

平均3.48m。

(2)冲积层:由上到下可分为粘土、淤泥质土、含砂粘土、中细砂、粉质粘土。

粘土:灰白、灰黄,湿,软塑~可塑,成分主要为粘粒,含少量粉细砂。

平均10.59m。

淤泥质土:灰、灰黑、黑色、很湿,流塑~软塑,主要成分是粘粒,含少量粉细砂及有机质,场地中有少量分布。

平均3.98m。

含砂粘土:灰、灰白、灰黄色,湿,可塑,成分主要是粘粒,含大量粉砂及中细砂。

场地中分布较少。

平均6.11m。

中细砂:灰、灰白、灰黄色,饱和,松散~稍密,成分以粉细粒石英砂为主,含少量粘粒。

场地中少有分布。

平均3.63m。

粉质粘土:灰、灰白、灰黄、褐黄色,湿,软塑~可塑,成分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细砂。

场地中少有分布。

平均6.42m。

(3)坡积层:灰黄、褐黄、粉红色,湿,可塑,主要成分是粉粘粒,局部含少量粗粒和细砾。

主要分布在北部。

平均18.2m。

(4)残积层:浅灰、灰黄、褐黄、粉红色,湿,可塑~硬塑,成分以粉粘粒、中细粒为主,含少量绢云片,局部含粗粒和细砾。

平均9.33m。

(5)风化花岗岩:按风化程度分为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