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 项目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 分局 《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预防事故与应急救援相结合;
(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是项目部(包括劳务队)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专职指挥机构,负责指导项目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组织、协调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第四条 安环部负责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其工作职责:
(一)组织制定、完善项目部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管理办法、应急救援预案;指导、协调各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
(二)监督检查项目部贯彻执行分局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制度;
(三)组织、协调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
第五条 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组织体系。
项目部经理为本单位应急救援工作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相应职能部门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实施,其它各有关部门应按应急救援预案要求分工配合开展工作。
第三章 应急预案管理
第六条 项目部结合本单位的危险源及危险性分析情况,制定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并保证各预案之间的相互衔接。
第七条 项目部编制的应急预案应组织本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评审,形成记录并签字,确保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并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下发。
第九条 项目部编制的应急预案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自营项目分别报送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和分局备案,参建项目应报送工程总承包项目和分局备案。
第十条 项目部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普及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全体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一条项目部应制定预案演练计划,并结合事故预防重点每年至少组织两次综合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要根据危险性分析,每年不定期的组织开展重要工序、部位、特种设备的现场处置方案应急演练。
第十二条 在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预案的修改意见。
第四章 事故、灾害分析和分级
第十三条根据项目部生产经营特点和危险分析,确定以下作业为重大危险因素监控对象:
(一)基坑、洞室、廊道、斜井竖井基础处理施工
(二);脚手架施工
(三)特种设备(卷扬)的安拆、运行;
(四)场内交通车辆(运输、通勤车辆);
(五)防汛、防洪、泥石流、防自然灾害;
(六)其它
第十四条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和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第五章 应急响应
第十五条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发生后,项目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控制事态扩大或升级,同时按程序向上级和当地政府报告。
第十六条 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作遵循分级响应原则,根据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
(一)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应急响应(I级响应)
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立即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向分局报告。
参建项目,在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及分局报告,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分局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同时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报告,并续报新情况。
(二)较大事故应急响应(II级响应)
较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向分局报告。
分局在接到报告后,在2小时内应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同时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报告,并续报新情况。
参建项目,较大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及分局报。
工程总承包项目应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分局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同时在2小时内向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报告,并续报新情况。
(三)一般事故应急响应(III响应)
一般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在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同时向分局报告。
分局应在4小时内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
组织救援。
参建项目,一般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向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和分局报告,工程总承包项目部向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分局应在4小时内报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救援。
第十七条 应急响应结束
当应急救援措施使得事故和灾害现场得到有效控制,使得导致次生、衍生的隐患消除后,应急响应结束。
第六章 后期处置
第十八条 善后处理
事故发生单位应急救援组织应做好善后处理工作,稳定员工情绪。
同时全面开展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第十九条 调查与总结
发生一般及以上事故由分局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并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方法。
发生一般及以下事故,由事故项目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分析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并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方法。
第二十条 信息发布
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并在信息发布时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 信息发布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事故或自然灾害的性质、原因、过程、责任分析、防范措施等。
第七章 应急保障
第二十二条 应急组织及人员
项目部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和联系方式;应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发布应急响应期间内外部联系单位、联系人员和联系电话。
第二十三条 应急预防
项目部通过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并通过预先采取各项预防措施(如从单位安全规划、选址、减少危险物品存放量、加强教育)等方式加强各项应急预防工作。
第二十四条 应急设备物资及资金
项目部根据分局的相关制度准备用于应对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设备和医疗卫生、生活必需品等物资,保证善后资金。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第二十五 条 应急宣传和培训
项目根据分局的相关规定开展应急救援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