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十一放线菌形态的观察PPT参考课件

实验十一放线菌形态的观察PPT参考课件

❖ 染色
用石炭酸复红覆盖印迹,染色约1分钟后水洗。
❖ 镜检
干后用油镜观察。
14
营养菌丝
❖ 又称为基内菌丝、基质菌丝或一级菌丝; ❖ 是孢子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放射状在
培养基内部和表面形成的大量色浅、较细 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丝 状结构。 ❖ 空间位置位于下层。
15
气生菌丝
❖ 又称为二级菌丝; ❖ 是由基内菌丝向上向空间方向分化形成的颜色
3
分布:含水量较低、有机物丰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估计每克土壤中约含放线菌孢子107个。
应用:放线菌对人类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它能产生大量的、
种类繁多的抗生素。放线菌还是酶类、维生素的生产 菌;有的放线菌有固氮能力;放线菌在自然界物质循 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分解复杂 有机物的能力,对于土壤肥力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实验十一、线菌形态的观察
1
实验的目的要求
❖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2
放线菌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的单细胞,主要以外生孢子
的形式繁殖,革兰氏阳性,与细菌同属原核微生物。放 线菌菌菌落中的菌丝常从一个中心向四周辐射状呈放射 状生长,并因此而得名。放线菌有特殊的土霉味。
危害:只有极少数放线菌对人类构成危害,某些放线菌
属菌种引起动物放线菌病(皮肤、脑、肺和足部感 染),某些诺卡氏菌属菌种引起人和动物的诺卡氏菌 病;还有少数放线菌能引起植物病害。
4
孢子丝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5
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形态比较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位置
颜色 直径
在培养基内和表面 位于下层 浅 细
在培养基上方 位于上层 深 粗
13
印片法
❖ 倒平板 ❖ 接种
❖ 培养 ❖ 印片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菌苔连同培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 玻片上,取另一块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后,盖在菌苔上,轻 轻按压,使培养物(气丝、孢子丝或孢子)黏附在微热的载玻片上, 印迹朝上,通过酒精灯火焰2-3次固定。 不要用力太大压碎琼脂,也不要错动,以免改变放线菌自然形态
❖ 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 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11
玻璃纸法
❖ 倒平板 ❖ 铺玻璃纸
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的玻璃纸铺在高氏I号琼脂表面,用无菌玻璃涂 布棒将玻璃纸压平。
❖ 接种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孢子)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 培养
将平板倒置,28C培养3-5天。
❖ 镜检
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镊子小心取出玻璃纸,菌面朝上平贴在 载玻片上,显微镜观察。
勿碰动玻璃纸菌面的培养物;玻璃纸与玻片间勿留气泡;
先低倍再高倍观察
12
印片法原理
❖ 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 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 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
❖ 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 ❖ 空间位置位于上层。
16
孢子丝
❖ 孢子丝是由气生菌 丝分化形成的各种 形状和着生方式的 丝状结构。
❖ 形态多样:有直、 波曲、钩状、螺旋 状、轮生等。
❖ 空间位置位于上层。
17
单轮生
螺旋状
18
19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 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宜用略暗光线;先低倍再高倍观察;染色后效果更好(0.1%吕氏碱性美蓝)
10
玻璃纸法原理
❖ 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具有半透膜特性,其透光 性与载玻片的基本相同,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 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 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 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 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 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9
插片法
❖ 倒平板 ❖ 接种 ❖ 插片
无菌操作用镊子将灭菌盖玻片以大约45角在接种线上插入琼脂内。
❖ 培养
将插片平板倒置,28C 培养3-5天。
❖ 镜检
用镊子小心拔出插片,用纸擦去背面培养物,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 载玻片上,直接显微镜观察。
6
实验材料
❖菌种:细黄链霉菌和青色链霉菌
❖培养基:高氏I号琼脂 ❖仪器和用具
➢载玻片 ➢ 显微镜
➢盖玻片 ➢ 镜头纸
➢滤纸
➢ 接种环
➢平皿
➢ 接种铲
➢玻璃纸 ➢ 镊子
➢玻璃涂棒
7
❖插片法 ❖玻璃纸法 ❖印片法
方法
8
插片法原理
❖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 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 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 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