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现状[摘要]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比其他群体承载着更大的心理负荷和精神压力,其心理健康影响着整个社会稳定和国家健康发展。
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主要表现为抑郁感明显、躯体化趋向较强、焦虑感突出、岗位职责风险、社会负面诱惑等方面。
因此,对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要有正确的评估。
[关键词]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重要性现状长期以来,社会舆论、上级组织、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关注的重点始终聚集在他们的言行是否符合社会角色的要求,是否廉洁奉公,是否密切联系群众,是否有突出的业绩等,关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水平和奉献精神等思想层面。
但人们却不曾想到,领导干部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在具有一定的权力、承担着重要责任的同时,也比其他群体承载着更大的心理负荷和精神压力。
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个体,作为一个具有独特价值的人,他们自身的生存状态、生活幸福度,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没有引起各方面甚至包括许多领导干部本人应有的重视。
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可以说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实际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生存质量,同时,又对他人、对工作、对社会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
重视并加强对领导干部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干部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领导干部,是社会精英,是人民的公仆,是国家的主力军,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
领导干部和各阶层人士一样,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但由于领导干部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其心理健康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稳定就可见一般;同时,就即便不是一个干部,是一个普通人,心理健康对个人生活、人际、工作、家庭、身体健康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之,不管是任何一个人,心理健康都不容忽视,何况领导。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应对竞争、成就事业、获得幸福的重要保证。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取得工作成效的内在品质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国际形势,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领导干部要做好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功,除了要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具备这一点,就难以保证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在各种矛盾和压力面前就会缺乏勇气和毅力,必然难以担当重任。
因此,领导干部保持健康正常的心理十分重要。
1.只有干部队伍健康了,才能谈和谐、稳定和国家的健康发展。
谈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和谐;谈发展,首先是干部队伍的发展;谈稳定,首先是干部队伍的稳定。
没有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就不可能有政府整体执政能力的提高,也难以有政府机构的快速、高效、健康的运作。
可见,干部队伍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制约着党和政府执政方式、执政效率及执政水平的提高,关系到整个干部队伍内部的和谐,影响到政府机构能否快速、高效、持续、健康地运转,也事关干部的成长和进步,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2.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健康的行为。
从常规和常理来看,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有合理、正常的行为,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导致异常的或偏执的言行。
领导干部因承受各种压力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一旦达到其意志力难以控制的程度,轻则难以处理好各种关系,影响工作成效,重则可能会贪污和腐化堕落。
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健康决策,如何善待下属,如何看待名利,如何协调人际关系,如何面对诱惑……能否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心理是否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华网报道,贪官李兴民刚任原安徽省县级亳州市委书记时,就从捉襟见肘的财政中耗资百万搞“大阅兵式”。
全市1万多名干警和机关工作人员统一置装,演练三日,肃立街头,等待他的隆重“检阅”。
荒唐透顶的李兴民,就患有“狂想症”的心理疾病。
李兴民的心理变态,尽管只是个例,是干部心理问题的一个极端,但折射出的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心和重视。
49岁的江西省上饶市原市委书记、市长余小平于2005年8月26日凌晨突然在家中自缢身亡。
据称,余小平是建国以来首位在任上自杀的地级市市委书记,他的死在上饶乃至江西引起极大的震动。
搜狐新闻中心特邀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丛中教授和中国最早从事自杀危机干预研究的人之一、北京回龙观医院刘华清副主任医师9月4日18时作客搜狐聊天时认为:余小平自杀可排除精神病导致的自杀。
精神障碍导致自杀是他自身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够清楚地进行判断和控制,余小平属理性自杀。
他是一个工作狂,性格追求完美,其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状态差距远大于一般人,在心理承受很大的打击,心理内部的矛盾就不可协调,最终导致心理内部崩溃,就会出现自我毁灭性的行为。
我们说追求理想完美的状态是从他性格上判断,而不是从他信仰和政治觉悟,人的性格会有一些内部的冲突,我们现在无论多么好的现实状态,离我们理想状态还会相差很多,尽管做市委书记,别人看已经很不错了,但自己内心可能认为还不是离自己状态,还离自己的理想状态差得很远。
余小平在自杀时他一定是太痛苦了,超过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了,所以想死亡。
从这两个案例可以看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行为健康。
要让领导干部做出积极健康的行为,就得关注他们是否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
3.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有健康的身体。
喝酒应酬成了伤害干部们身体的最大杀手,喝酒本身就成了不少干部最大的心病;工作的忙碌和劳累,临时突发性工作,以至常常吃不好,睡不好,生活没有规律,这些对身体的损害也是非常显现的;各方面的工作压力,给干部心理造成烦恼和焦虑,也会对身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
以上列举的这些,就足以让你们身上的毛病此起彼伏。
如果挺得住的话,那就最好,否则你就会成为焦裕禄,成为郑培民……你会成为学习的榜样。
就现在我们歌颂的主流来看,好像你非要累死才像党员,才是优秀的干部,我们为什么不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让他们能健健康康的为党多工作些时间呢?是不是非要累得倒在岗位上的干部才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因此,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保持快乐健康的心理,才有利于身体健康。
只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才能随时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以充沛的精力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只有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才能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领导干部具有健康的心理,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重视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对名级领导干部提出的现实要求。
增强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职责,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领导干部自我完善的重要体现。
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调适能力,是提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提高干部队伍德才素质的需要;是引导社会心态向健康方向发展的需要。
二、现状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承担着十分繁重的任务,心理压力也随之加重。
从总体上看,各级干部的心理是健康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表现出坚定执着、乐观自信、沉稳平和、奋发有为等良好的精神状态。
但也要看到,确有少数干部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学习时报》第311期发表文章《析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据报道,黄山市委党校对所属三区四县100多位干部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存在一定的“浮躁”和“压抑”心理,“焦虑”和“忧郁”情绪。
一个县委书记曾说,该县以群众上访偏多出名。
为接待群众、处理上访,牵扯了县领导的很大精力。
这位县委书记无可奈何地说:“常常夜里睡不好觉,担心哪里的群众又到上边去(上访)了。
”调查发现,基层领导,尤其是县级和乡镇主要领导,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往往压力很大,问题复杂地方的领导常有“焦虑不安”的表现。
皖北的一位区委书记说:“现在有两个事情最头疼:一个是稳定,即群众上访,一个是计划生育。
”这两件事处理不好,就会进全省的“后进笼子”,直接影响到领导干部的职务调整和升迁。
北京市朝阳区在全区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认知指标:幸福感、自我接受度、适意度的分值,朝阳区处级干部分别为12.69、15.27和27.95,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值。
综合上述的调研结果可以反映出,当前我们的领导干部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1.焦虑感突出。
焦虑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当社会与环境因素提出的挑战越高时,人们的焦虑感也就越强。
朝阳区干部的“焦虑”值为1.74,比全国高出25%,反映出他们有较强的焦虑感。
有的基层领导干部面临群众集体上访、班子做工作效果不理想等严峻情况时,吃不下、睡不着,精神紧张,急躁易怒。
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不满班子成员和干部的工作状态。
2.抑郁感明显。
抑郁经常出现在个人的期望与现实情况发生较大差距的情况下。
有的干部面临难点工作,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当任务完不成、领导不满意时,心里会产生较强的挫折感、失落感;还有的干部自认为能力很强,应该被提拔重用,却还在原地踏步,感到很失意,逐渐丧失工作兴趣。
调查显示,朝阳区干部“抑郁”值为1.68,比全国高出12%,特别是在学历相对较低的干部中表现尤其突出。
3.躯体化趋向较强。
躯体化是指由于心理痛苦而引发的身体不适,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痛、胸闷、心悸和心血管、胃肠道不适等等。
有研究表明,经常感受紧张、烦躁、压抑等不良情绪而又无法发泄或释放渠道较少时,会转而表现为躯体的不良反应。
调查中,朝阳区干部“躯体化”平均值为1.54,比全国高出12%,特别是因工作忙碌而很少运动的干部(占全区处级干部总数的53.9%)躯体化分值为1.55,比有良好运动习惯(每周运动一次以上)的干部高出27%。
4.干部的领导责任、岗位责任以及由此延伸的职责。
在政治上,领导干部拥有一定的权力,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其决策有风险,不作为、乱作为也有风险。
同时,仕途的坎坷,升降奖惩的荣辱,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能力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干部存在比较严重的“本领恐慌”和“能力危机”,在重大原则面前失去警觉,在复杂问题面前手足无措,在巨大优势面前错失良机,在改革发展面前无所作为。
这样的干部,当然“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样的压力,当然如影随形。
在工作上,有些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工作步子不大,工作效果不好,与过去比,进步缓慢,与同行比,位次靠后,压力之大,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