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医学免疫学:免疫学检测与防治
染色标本图
免疫标记技术
用荧光物质、放射性核素、酶或化学发光物质等标 记抗原或抗体,进行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标记 物对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分析
按检测现象分为: ①放射免疫技术 ②荧光免疫技术 ③酶免疫技术 ④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④金免疫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
放射性同位素: 125I、131I
一抗: 人抗病毒 抗体(IgG)
待测A 待测 B
包被乙肝 Ag
待测 C
金标记
免疫学防治
建立、增强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以 预防、治疗疾病和提高疗效。
❖免疫预防 ❖免疫治疗
第一节 免疫预防
Edward Jenner
Louis Pasteur
Jenner和Pasteur,著名的免疫学家,免疫接种和主动免疫
集现象。 ❖ 玻片法 如: ABO血型鉴定
(二)沉淀反应
可溶性Ag 加相应Ab在电介质参与下,出现沉淀物。
1. 单向免疫扩散(singlel agar immunodiffusion) 2. 双向免疫扩散(double agar immunodiffusion)
模拟图
Ag
原理示意 图
Ab
1.抗原抗体双向自由扩散 2.24小时出结果 3.呈现沉淀线或弧
一抗
抗原
固相载体
抗体
同种型 同种异型 独特型
Fab fragments
Fc fragments
IgG molecule
二抗
人 IgG
一抗
免疫动物, 如兔、鼠
等
产生抗人 IgG的抗体 ( IgG)
抗人 IgG的抗体
取血
底物
显色:颜色的深浅与血清中抗体的量
成正比
二抗: 羊抗人IgG抗 体-辣根过氧化物酶
体自身产生抵抗疾病的能力。
自然被动免疫
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ty) 人工被动免疫
将对疾病有免疫力的供者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转移给受 者,或自体免疫细胞体外处理后回输自身,以预防或治疗疾病。
疫苗的主要保护机制—中和抗体
Vaccination
Th
B 7
MHC-II
免疫学检测技术
诊断疾病、研究发病机制、监测病情、评价疗效 测抗原、抗体; 免疫细胞数目、功能
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点及影响 因素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 高度特异性 ❖ 抗原抗体结合具有可逆性 ❖ 抗原与抗体比例合适
❖ 抗原抗体反应的2个阶段:
1.高度特异性 抗原表位与抗体高变区间的互补结合
标记酶: (HRP);底物:邻苯二胺(OPD), 二氨基联苯胺(DAB)。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是应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在固相支持物表面检测未知抗原 (或抗体)的方法。
※
※※
※
底物
※※※ ※
原理
二抗
CD2 8 CD4
TCR Th
ICAM LFA-1
APC
Th
分泌细胞 因子
Th
CD40L CD40
BCR
抗 原
浆细胞
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
自然免疫
人工免疫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 被动免疫
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胎儿或新生 儿从母体获 得抗体
注射疫苗
注射抗体或 细胞因子
免疫学防治 How to get immunity to the diseases ?
的先驱。
患天花的小儿 (Infant with smallpox) 1979年WHO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病毒。
患脊髓灰质炎的儿童 下一种通过接种疫苗而在全球消灭的疾病将是脊髓灰质炎
获得免疫的途径
自然主动免疫
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 人工主动免疫
给机体输入抗原性物质(疫苗),激活机体的免疫应答,使机
酶:辣根过氧化物 酶、硷性磷酸酶
荧光素 :异硫氰酸荧光素(黄 绿色荧光)、藻红蛋白、 罗丹 明(红色荧光)
放射免疫检测法(RIA) 酶免疫检测法(EIA) 免疫荧光检测法(IFA)
1. 酶免疫测定法(enzyme immunoassay,EIA)
原理:
酶催化底物的高效性与Ag-Ab反应的特
异性相结合,催化酶底物显色,判断结 果。既可定性也可定量,其敏感度高。 (ng-pg/ml)
Affinity
• Strength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a single antigenic determinant and a single Ab combining site
High Affinity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
Low Affinity Ab
Ag
Ag
Affinity =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forces
自然免疫
主动
被动
人工免疫
主动
被动
第一节 免疫预防
疫苗
概念:接种后能使机体对特定疾病产生免疫力的生物 制剂的统称,用于预防疾病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2.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ive immunization)
给机体注射含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细胞因子制 剂,以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的措施。因输入的免疫 物质并非由被接种者自己产生,故免疫效应作用出 现虽快,但维持时间短暂(约2~3周)。
抗原抗体的亲和性示意图
适宜的浓度和比例
Ag-Ab结合的带现象
抗原抗体反应的阶段性
❖第一阶段: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快,不可见 ❖第二阶段:反应可见阶段,反应慢,出现凝集、 沉淀和细胞溶解等现象
二、AgAb反应的影响因素
❖ AgAb浓度与比例——影响最大 ❖ 电解质 0.85%NaCl ❖ 温度 37℃ ❖ 酸碱度 PH6~8
2.抗原抗体的可逆结合
抗原抗体结合力
静电引力 范德华引力 氢键 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体结合力示意图
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
可逆性:抗原抗体为分子表面的非共价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不牢固,一定条件下可解离为 游离抗原和抗体。
亲和力(affinity)
抗体分子一个抗原结 合部位与一个相应抗 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 度 ,取决于二者空间 构型互补的程度
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 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reaction) ❖ 沉淀反应(precipitation reaction) ❖ 免疫标记技术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Ag 与相应 Ab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 的凝集物。
❖ 直接凝集反应 颗粒性Ag直接与待检Ab,反应出现的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