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软发展史

微软发展史

信息技术革命的领导者2010《财富》全球500强企业中,微软以584.37亿美元名列115位,这似乎并不算太显眼。

但是,其创始人比尔·盖茨(William Henry "Bill" Gates III)自1995年后连续13次蝉联《福布斯》评选的全球富豪榜首富,14次登顶,可谓前后三百年都无人能企及,足以笑傲江湖。

8年前,微软击败通用电气登顶全球市值之冠。

几十年来,微软一直是纳斯达克的领头羊,是信息技术的领导者。

如今,全世界网民每天几乎都在与微软打交道。

全球绝大多数网民打开电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

绝大多数网民每天都使用MicrosoftOffice办公软件。

微软的强大无法比拟,除了采用《垄断法》威胁微软,人们几乎对他束手无策。

天才的杰作、上帝的恩赐感叹上帝创造了迈克尔·乔丹之于篮球;感叹上帝创造了迈克尔·杰克逊之于音乐舞蹈;感叹上帝创造了比尔·盖茨之于信息时代。

技术天才似乎总是有些年少轻狂、无所畏惧,当年比尔·盖茨放弃哈佛学业,时不我待,痴迷于技术创造。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如火如荼,那是一个技术为王、程序英雄的时代。

而比尔·盖茨的技术和疯狂,正好迎合了时代的需求。

很难判断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但是比尔·盖茨成就了今天的微软。

2008年6月27日,比尔·盖茨正式退出微软公司的经营管理,意味着微软进入“后盖茨时代”,更意味着微软个人英雄时代的统治姗姗谢幕。

当技术遇到商机感觉微软的成功是那么的顺其自然、理所当然。

微软创立之初,主业是销售BASIC解译器。

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软件企业并不多,研发销售BASIC解译器的软件企业就更少了。

微软抓住了个人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市场机会,为个人计算机厂商编写BASIC解译器。

短短几年时间,微软BASIC就成为了市场标准,逐渐占领了整个市场。

1980年,著名的计算机厂商IBM公司成为了微软的客户,这是改写微软历史的大事件。

微软为IBM新PC机编写操作系统软件,而这个系统就是著名的Microsoft DOS。

随着IBM 的PC机快速占领市场,MS-DOS也一举成名。

MS-DOS成为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标准的操作系统。

之后,微软为IBM、苹果公司以及无线电器材公司的计算机开发软件,迅速开发了计算机应用软件业务。

到1984年,微软公司的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从此,微软的王者气势无人能挡。

1986年,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造就了PC产业中的第一位亿万富翁——比尔·盖茨(1987年)。

1995年,微软正式推出了Windows95操作系统,这是一款独立于MS-DOS系统、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其迅速风靡全球。

1998年,微软推出历史上最成功的操作系统Windows 98,此时,Windows系统系列几乎垄断全球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市场。

当年,比尔·盖茨个人财富超过500亿,登顶世界富豪榜之冠。

除了操作系统软件,微软还开发了办公软件Office、游戏机、电子邮箱等产品,几乎无所不成。

所以,IT江湖流传这么一句话“永远不要去做微软想做的事情”。

迷失十年有人说:“微软最大的威胁是美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查”。

其实,这过于夸大微软的实力!在信息时代,企业的崛起和灭亡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猝不及防!上世纪之交,Windows 98和WindowsXP产品的热卖让微软和比尔·盖茨如日中天。

此时,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宿舍内,两名学生开发的在线搜索引擎并没有引起微软的注意。

他们通过免费模式推广在线搜索引擎,在短短几年时间,实现狂奔式发展,并获得风险投资。

微软有些按捺不住了,但是在关键时刻微软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他们认为免费的在线搜索引擎无法实现盈利不会成功。

这两个学生开发的免费在线搜索引擎就是今天的Google!事实证明,后起之秀的Google给微软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威胁。

虽然,微软在盈利方面远超Google,但是Google在互联网领域,特别是搜索引擎市场的霸主地位,是微软望尘莫及的。

过去九年,微软互联网业务的财务业绩令人失望,营业亏损额高达60亿美元。

Google的快速成长让微软猝不及防,Google已经给微软带来全面的挑战。

2007年,微软旗下MSN搜索市场份额从1月的10.35%一年内下降到了6.9%。

之后,微软竞购互联网广告公司DoubleClick又一次失利给Google。

这些无疑极大地伤害了微软的自尊。

逼急的微软高层,于2008年2月1日宣布将以44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洽购雅虎。

微软试图借助雅虎在搜索引擎和电子邮箱方面的优势与Google抗衡。

但是,面对微软的强势收购,同样被Google逼得江河日下的雅虎却坐地起价。

虽然微软以改组董事会相威胁,但是Google 的阻扰和雅虎的“毒药丸计划”让微软的收购梦想化为乌有。

事后诸葛亮都说,当年未能收购Google,是微软近十年来最大的战略失误。

其实,当年忽视Google并不可怕,因为收购Google还会有第二个Google。

可怕的是微软在关键时刻,没有看清产业发展趋势,迷失了战略方向!从软件行业的发展历史来看,软件行业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整个七十年代,软件行业进入“解决方案提供商阶段”,此时软件与硬件分开定价,微软正是抓住这个有利机会,为PC机编写操作系统软件,并取得巨大成功。

进入八十年代,PC引爆大众软件,微软凭借其PC操作系统软件的控制优势,广泛开发浏览器、音频播放器、电子邮件、办公软件等PC产品,并确立领导地位。

进入九十年代后,微软乘胜追击,相继推出Windows98和Windows XP产品,使其登峰造极。

但是,微软并没有意识到,此时的软件行业已经悄然发生变化。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互联网行业兴起,并迅速与软件行业融合。

互联网时代的软件已经不再是孤立的软件,大部分软件都实现了网络化。

像电子邮件一类的软件产品已经不再单独下载软件使用,而是通过账号和密码直接进入网络客户端使用。

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迫使企业必须在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上进行变革。

此时,软件企业需要跳出软件行业做企业,抓住软件行业与互联网行业融合有利机会,重新确立企业的战略方向,重新构建商业模式。

但是,登峰造极的微软将自己放在软件行业的盒子里正在独孤求败,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更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逼近!1995至2005年可以说是微软“迷失的十年”。

在这十年间,微软一直没有对软件行业这种变化引起足够重视,仅仅将自己定义为软件公司,以致于没有从战略上重视互联网业务,更没有重构新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悄然兴起之后,过去微软操作系统与计算机应用软件捆绑销售的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微软因捆绑销售模式受到多国政府以不正当竞争为由的控诉;另一方面,用户越来越反感甚至反对微软捆绑销售,认为这种销售行为强奸了顾客购买意愿,很多顾客并不需要或者不想购买微软捆绑的计算机应用软件。

严重的是,此时,网民已经可以自行通过互联网在网上购买并下载计算机应用软件,而不需要微软捆绑的软件。

更为严重的是,九十年代末开始,越来越多开源免费软件推出,并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

最为严重的是,近年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软件已经集成到互联网客户端,形成网络服务,不需要独立下载安装。

虽然,早在1996年,微软就联合NBC创办了MSNBC,一年之后收购Hotmail并推出MSN Messenger,但是这些产品仍然停留在软件领域,或者用软件开发理念运作这些产品。

最终微软在战略方向上输给了对手,并在代表未来的互联网领域中被竞争对手超越。

十五年前,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反映了其对互联网的忽视。

全书286页,涉及到万维网的部分仅有4页,他认为互联网只是“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一个子集,扮演着辅助角色。

事实上,比尔·盖茨对互联网的预测是完全错误的,这也导致微软最终未能在战略上重视互联网业务,在“未来之路”上迷失了方向,并付出了沉重代价!从商业模式上,微软仍然坚持通过简单的买卖软件实现盈利,即价值链模式,而对新的商业模式极为排斥。

微软无法理解,甚至否定Google的免费模式。

让微软闹心的不仅仅有Google,还有免费的开源软件。

九十年代末期,部分公司推出Linux开源免费操作系统。

当年,微软高层贬斥Linux免费操作系统为“骗局”,他们认为,零价格出售产品,公司将无法获得收入,更无法给予操作系统后续维护;用户电脑安全得不到保证,最终用户会自动放弃这种糟糕的操作系统。

但是,事实上,Linux免费操作系统推出几年之后就占据了20%的操作系统市场。

虽然,Linux免费操作系统并没有撼动微软windows付费操作系统的统治地位,但是微软为此付出不少代价。

问题的关键是微软并没有认识到开源软件模式的发展趋势和价值。

1994年到1998年间,网景公司的Netscape浏览器与微软公司的IE浏览器展开大战。

1998年,正当网景公司想推出免费的Netscape浏览器攻击微软时,却被AOL美国在线收购,最后微软赢得这场大战胜利。

但是,该来的还是会来,2004年,Mozilla基金会与开源团体共同开发并推出Firefox免费浏览器,Firefox短短一年时间就占据超过20%的浏览器市场份额,紧随微软IE浏览器之后。

在互联网增值服务阶段,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融合,并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即价值网模式,其中免费模式是价值网模式最为极端的表现。

当软件遇到互联网,大众化软件基本可以采用免费模式。

公司通过发行免费正版软件,快速占领市场,然后通过互联网挖掘增值服务实现盈利,这就是全新的价值网模式。

Mozilla基金会与开源团体发行Firefox免费浏览器占领市场,然后在浏览器中嵌入Google搜索,将浏览器用户转移到Google中,最后通过Google的广告分成实现免费的浏览器盈利。

迷途知返,前途未卜随着Google、亚马逊、Facebook等互联网公司的迅速崛起,后知后觉的微软终于恍然大悟,开始认清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变化,并迅速启动互联网战略。

2005年后,随着网络宽带技术和PC硬件不断升级,软件行业与互联网行业加速融合,软件网络化、服务化趋势不可逆。

实际上,如今的IT业已经不是软件的天下,程序员很大程度上沦为“IT民工”,而连接互联网的客户端成为竞争的焦点。

科技日新月异,2007年之后,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的广泛应用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大部分中小软件都将集成到网络上,由后台的超大服务器支撑其运行。

软件已经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服务。

网民就像拧开水龙头用水一样简单使用软件。

用户只要通过账号和密码就可以地登录网页,就可以处理邮件、图片、视频、网络聊天甚至公司财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