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摄策划方案【篇一:纪录片拍摄策划案】纪录片拍摄策划案张健成 1032011307039一.题目:《身在“魔都”》二.选题说明: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的大都市,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来到这边寻找机会。
在很多人眼中,大城市和大机遇是可以划等号的。
对于一个个出身平凡却又渴望出人头地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是他们获取成功的希望所在。
然而,大机遇不是凭空而来,是需要很大的压力来承受的。
北上广深的广大漂泊者,每个人都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故事。
从衣食住行到亲人、爱人、朋友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
虽然每个人的故事不太一样,但是从这些故事中却多少可以看出一些共性的东西,看出大部分身在魔都打拼的大学生的现状,以此来给想去魔都打拼的后来人一个参考。
成功的毕竟是少数人,是为了获取成功还是为了锻炼自我,让年轻不留下遗憾,我想,这是大多数去打拼的大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目的不一样,心态也就不一样。
三.拍摄目的1.讲述上漂族的艰辛故事。
2.展示大都市的繁华风貌。
3.了解主人公艰辛背后的信念以及心理因素。
4.了解年轻一代的现状以及思考方式。
四.拍摄地点主要在上海市徐汇区以及其他上海地区五.拍摄方式跟踪拍摄、采访六.拍摄流程1.首先和主人公的单位取得联系,查看单位的场地,构思拍摄。
2.在拍摄主人公的同时找寻和主人公有关联的单位的代表性人物进行部分跟踪拍摄。
3.随机选择路人进行相关主题的采访(穿插在整个拍摄进程中)4.回到主人公的家里询问家人的看法以及周围同学朋友的观点5.找寻有代表性的上海特色进行拍摄作为空镜(穿插在整个拍摄进程中)七.后期制作视频采集视频剪辑:1.片头:青春励志,昂扬向上2.主片:开头以空镜介绍一下大上海的整个的风貌、繁华。
让人一眼感受到国际化大都市的五光十色,从外在展示上海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
之后根据拍摄的流程和相关故事的发展脉络进行剪辑,从内在上展示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包括相关字幕,背景音乐,同期声以及相关镜头的调色。
结尾用相关的语言配合空镜给人一个思考的空间。
八.注意事项1.设备带全并确保有一套备用设备,防止主设备出现损坏不能继续拍摄。
同时,要注意保护好设备。
2.尊重当地的人文风俗,爱护景点文物,随时关注天气情况。
3.后期编辑采用素材的时候注意相关的版权问题。
【篇二:纪录片《夕阳下的城市》纪录片拍摄计划】《夕阳下的城市》纪录片拍摄计划1. 选题:“中国大妈”被诉扰民前几天,“中国大妈”在美国跳广场舞被起诉扰民一事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这在折射出我们的国民素质低、未能考虑到他人感受而打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美国人民对我国中老年人健身方式的不理解。
通过这个选题,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不单是外国人)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丰富多彩的健身方式、如何正确的运动健身以及健身的重要性,从而展现“中国大妈”的精神面貌,树立中国中老年人积极的正面形象,传递正能量。
2.主题毛泽东同志曾比喻“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按此推理中老年人应该就算是“夕阳”了。
本选题希望通过他们的视角看待城市生活,通关过他们的户外锻炼来展现他们的生活态度。
取名“夕阳下”的城市,不是要拍城市的夜生活、或者人们在工作一天后的感受之类的。
而是要拍摄“夕阳红”们通过户外锻炼,愉悦身心、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3. 拍摄对象参与户外锻炼的中老年人(包括晨间锻炼和晚间锻炼)4.受众分析本选题的受众以中老年人为主,也已他们的事例感染生活在他们周边的年轻人,让他们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5. 影片构架场景拍摄:中老年人在户外锻炼中的状态组织者(发起者)、参与者与旁观者的互动人物采访:某拍摄地点组织工作者的采访某拍摄地点参与者的采访某拍摄地点旁观者的采访(1)拍摄方式主要采用样本拍摄。
将记录几组不同镜头(如:广场舞、太极拳、毽球、跑步等等),每组镜头集中于一些样本身上(如:组织者1-2个、参与者2-3个,旁观者随机,人数待定),采用定机位拍摄、移动场景拍摄,而访谈的对象选择固定的场地进行拍摄,移动场景拍摄素材用画外音录入及音乐转场。
(2)拍摄操作拍摄:真实的记录声音的介入方式:同期声录入、画外音(示范动作+画外音讲解)、音乐转场叙述方式:跟随记录纪实拍摄和主要人物采访(3)人物采访拍摄人物一:某拍摄地点组织工作者的采访【人物简介】待定【特色】:待定【内容】:他们负责将大家组织到一起,指导并带领大家进行户外锻炼,他们使户外锻炼的效果得以保证,使中老年人能够在运动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拍摄人物二:某拍摄地点参与者的采访【人物简介】待定【特色】:待定【内容】:他们在开始锻炼前身体状况不同,有些人可能有比较严重的疾病(如:颈椎病、肥胖症、癌症等等),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他们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心态随之也有了调整。
这部分重点挖掘拍摄人物三:某拍摄地点旁观者的采访【人物简介】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到该活动地点的相关活动,有兴趣参与但尚未加入其中;或者被活动吸引的路人。
【特色】:待定【内容】:他们对这种健身方式的有自己的看法,通过对他们的采访展现公众对健身活动的看法。
(4)人物访谈拍摄思路以采访的形式进行拍摄,同时选择锻炼者的视角与旁观者的视角进行两种不同的场景拍摄,为后期声音录入和片段插入做素材积累。
(5)人物访谈拍摄重点:组织工作者与参与者的相关采访为重点,组织者突出知识性(如何正确性),参与者强调故事性(挖掘他们身上的故事)6.记录形态突出纪实片的风格,客观平实记述,采访与现实场景拍摄相结合,不加评论。
通过一些细节镜头,微小的故事来传达所要表达的主题。
(1)拍摄记录拍摄场景一:片头【内容】夕阳洒在这座城市最繁华的街市上,街市上南来北往的人汇成了一股股人流,跟随着其中一股人流,我们路过教堂、剧院、书店,直到我们看见了他们。
拍摄场景二:中老年人(一个或几个)去参见集体户外锻炼【内容】一个(或几个)中老年人正在去锻炼场所的路上。
拍摄场景三:准备工作【内容】他(们)到场地后,做准备活动,录制采访画面并保留同期声拍摄场景四:健身活动开始【内容】中老年人们开始锻炼活动,录入锻炼画面,采访旁观者并录入同期声拍摄场景五:休息【内容】健身的中老年人在运动一段时间后休息,采访组织者(为什么发起这项运动、如何正确运动)、参与者(他们身上的故事——即,参加锻炼后身体状况的变化)并留下同期声(重点部分)拍摄场景六:继续锻炼【内容】在短暂的休息后,户外锻炼的参与者们又重新投入了锻炼(后期加入音乐、画外音)拍摄场景七:回家【内容】。
晚间锻炼结束,收拾东西准备回家,采访参与者(锻炼后的感受)并留下同期声拍摄场景八:结尾【内容】次日清晨,新的一个轮回开始了,定点拍摄(后期快进,通过太阳、云的位置变化表示时间流转)。
通过这组镜头表现“生命不息,运动不止”的主题。
并引申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注意锻炼身体,即便工作压力大的年轻人应不例外。
(2)拍摄记录拍摄思路以真实的记录手法,从客观的角度拍摄中老年人在锻炼活动过程中发生的事情(3)拍摄记录拍摄重点采访组织者如何正确运动,用以加强知识性;参与者身上的故事,用以突出故事性和悬念性(比如用画外音来告诉受众,这名参与者曾经得过什么病。
如:从这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身上,您一定看不出他曾经是一位xx病患者等等)。
【篇三:纪录片拍摄方案and脚本】格式策划选题缘由目的意义思路风格===========================纪录片策划文案一、选题1.来源:网络、媒体、其他2.打动你的地方、兴奋点3.核心内容、事、人、现象4.思维程度、启迪、诉求5.背景(社会、人文、历史)6.把握度7.题材基本定位(边缘、平民)二、人物1.主角背景、材料(经历、家庭、外表、细小动作、价值观)2.人物——困难——呈现真相3.配角——戏分配、传递、推动4.配角——隐喻什么?主角挖掘、空间三、拍摄中可行性1.场景表、发生事件2.发生事件可能性、把握度3.发生意外可能性、把握度4.意外——象征性意义四、情节考虑1.情节转折2.主要抗争点、矛盾3.如何平衡关系?态度?4.拍摄可行性五、拍摄经费预算拍摄脚本所有的电影,电视剧,广告,记录片,资料片.脚本的形式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镜号,景别,拍摄手法,拍摄内容,旁白,注音.等等5分钟对于一部记录片来说,太短太短.几乎什么都没有讲就没有了.拍片子就像讲故事一样,首先内容要有主题,然后有开始,有过程,再有结尾.片子形式是多样的.可是格式是固定的.记录片和其他片有很大一点是不一样的.就是真实.告诉人们的是最真实的东西.按照以前大师的说法,真正的记录片只能在人的背面,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你的下一部会发生什么.但是电视的形式注定了是不可能这样的.所以,当你要拍摄这样一个小专题时.先要想好,你的主题是什么?要告诉人们什么样的故事? 想好了以后,你就知道怎么去拍了.5分钟,对于一个大师来说,应该会很难.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似乎又变得简单了.我制作纪录片的一些体验——cbs《60分钟》栏目编辑斯迪夫?谢帕德讲课笔记文章来源:cctv 更新时间:2008-6-8 0:29:27《60分钟》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新闻杂志节目,每周一期在全世界主要电视台播出。
每期包括3个社会调查性纪录片。
斯迪夫?谢帕德(steve sheppard)是《60分钟》资深制作人,多次获得艾美奖。
2002年11月以及2003年中旬,他在北京广播学院主授两期讲习班。
以下是我的听课纪录,参照翻译了他的讲课提纲整理如下,请大家分享。
关于开场与开头关于演播室用的开场,先要有个文案,我们叫它“蓝纸”。
你最好先参考一下蓝纸上有什么可以直接运用;其次,你再考虑一下究竟还讲些什么。
它是你同观众连接起来的第一要素,它吸引观众的兴趣,但又不是故事的本身。
如果还有些话必须说,把它放在主片中会多余,就可以放在开场白里讲。
第一段画面必须是整个片子中最强、最好的,它首先要吸引观众。
如关于丹泽尔?华盛顿的那个片子,第一组画面就是他没有获得奥斯卡奖,仅获得提名。
我们问他这件事的感想,他说:“那怎么可以,我应当获奖。
”这就引起观众的兴趣了。
如果镜头回答不了,那就用解说来讲。
不要只考虑个别部分,而要考虑这些片段加在一起是否构成很好的整体。
可以在镜头前作解释,也可在过渡处插解说,要做到天衣无缝。
我们常把过渡性的解说叫做“bridge”,它把a段带入b段,让观众牢牢地进入故事内部。
它是一种转场形式,而所有的转场也相当于过渡性的解说词。
解说词要像紫禁城里的御道一样顺畅,顺利地过渡转换。
有时你可以旧话重提,为的是推动故事的发展。
唯一不能打破的规则是:解说词必须把故事讲清楚。
关于结尾和兴趣点如果说蓝纸是“前期文案”,结尾就犹如落幕。
结尾时的最后一句台词,最好刚巧落在一个主人公的镜头上,做场记时你要预先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