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赞美一个人的话

赞美一个人的话

赞美一个人的话篇一:高考语文话题作文的标题难点31话题作文的标题拟标题不难,难的是拟一个好标题。

要充分利用标题自拟这一条件,拟出自己的特色,拟出文章的个性。

●难点磁场[试题](20XX年京皖蒙春季高考试题)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和赞美世界。

文学家感叹地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

”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着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沉思之后在纸上画了一个“?”和一个“!”。

请以上面这个寓言或其中某一个人的话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文体不限。

②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案例探究[案例](20XX年全国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

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

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

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

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

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

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

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写作导评:此命题虽然也属“立意自定”,但相对而言,材料本身对写作立意的导向比较明显,考生可能放不开手脚。

但标题上,却可以有更大的展示空间。

“心灵的选择”必然与情感的联系较大,在标题的拟写上,可尽可能突出情感、展现文采。

方法点拨:可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可用情感丰富的短语,可直接点出事件的震撼心灵之处??总之,对于此类话题,标题应注重情感性、形象性。

●锦囊妙计标题是文章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评卷人评阅作文时看到的第一项重要信息。

有人说,好的标题是写作成功的一半,此话不无道理。

下面精选1999年(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XX年(话题“诚信”)、20XX年(话题“心灵的选择”)全国卷优秀作文的标题,供学生体会与参考。

一、直接揭示文章主题如:选择永恒(20XX年)/让爱做主(20XX年)/这是我的选择(20XX年)/崇高的心灵选择——谈悲剧之美(20XX年)/张开双臂,选择博爱(20XX年)/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20XX年)/守住心灵的契约(20XX 年)/莫谈“绝对”(2000年)/换个角度会更美(2000年)/无穷的可能无穷的美(2000年)/我拒绝记忆移植(1999年)二、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如:那两条鱼儿(20XX年)/在黎明前的抉择(20XX年)/一个“死囚”的无悔抉择(20XX年)/诚信古今说(20XX年)/一毛钱与诚信(20XX年)/寻找美的答案(2000年)三、以修辞等方式增强抒情性或标新立异如:倾听心灵的钟声(20XX年)/月若有情月长吟(20XX年)/心星点灯(20XX年)/与诚信同行(20XX年)/带着“诚信”上路(20XX年)/点一盏心灯期待诚信(20XX年)/人生也是一张答卷(2000年)/生命的出口(2000年)/打开“第三只眼”(2000年)/一花一世界(2000年)四、给人以思考,引人入胜如:生命的高度(20XX年)/心灵的颤动(20XX年)/心灵归属何方(20XX 年)/标准与答案(2000年)/为韩寒让出一条道(2000年)/谁是真正的朋友(2000年)/雪化了以后是什么?(2000年)/我是谁(1999年)五、表明故事基本内容或情节如:弥勒规则(20XX年北京卷)/黄河需要诚信(20XX年)/五颗亮亮的心(20XX年)/侃球(2000年)/伤心儿女(1999年)/火星拯救行动(1999年) 六、故事新编,给人以新的感受如:孔雀东南飞(20XX年)/昭君的选择(20XX年)/东坡的选择(20XX 年)/雨夜的选择(20XX年)/《小重山》后的选择(20XX年)/赤兔之死(20XX年)/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2000年)/堂·吉诃德新传(1999年)/爱因斯坦复活以后(1999年)七、以矛盾或不同于常理的说法出奇制胜如:选择牢笼(20XX年)/拷问灵魂(20XX年)/心在刃上选择(20XX年)/拍卖诚信(20XX年)/找回诚信(20XX年)/阳光很活泼(2000年)/十减一等于几??(2000年)八、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如:谏屈原书(20XX年)/一名律师的日记(20XX年)/“诚信”漂流记(20XX年)/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20XX年)/给妈妈的一封信(1999年)/报摘(20XX年)/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2000年)/征稿启事(2000年)/四幕剧(2000年)●歼灭难点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浪漫、轻松,也不乏鲜花和掌声;生活中有困苦、艰辛,也不乏险滩和暗流。

那么,在你的眼中,生活是怎样的呢?请以“真实的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的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拓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此题在审题上要注意话题的限制:不是“空间”,而是“我与空间”。

因此,对“空间”的理解不能过于宽泛;也不能把话题中的“我”扩大为“我们”,必须是写自己。

如,“我心中的乐园”“我的这一片天地”“心灵空间”“超越自我”“走出校门”“冲破围城”等。

内容可写观念、写自由、写活动空间、写学习空间??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艾森豪威尔年轻的时候,一次晚饭后跟家人在一起玩纸牌游戏,连续几次都抓了很坏的牌,他开始不高兴地抱怨。

妈妈停下来,正色对他说道:“如果你要玩,就必须用你自己手中的牌玩下去,不管那些牌怎么样!”他一愣,母亲又说:“人生也是如此,发牌的是上帝,不管怎样的牌你都得拿着。

你能做的就是尽你的全力,求得最好的效果。

”很多年过去了,艾森豪威尔一直牢记着母亲的这番话,从未对生活存过任何抱怨。

相反,他总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迎接命运的每一次挑战,尽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事,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家庭走出,一步一步地成为中校、盟军统帅,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第34任总统。

请以“命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可以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等。

撰写内容只要与材料或材料主旨相关即可。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命运是由谁在摆弄,是上帝?不,是自己。

人生初期可能有一些道路、方式、条件等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但自己并不是无所作为。

在顺境中要能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以清醒的头脑明确方向;在逆境中要能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不断地克服困难,变不利为有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懈地迈向成功。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阶段很多人爱讲实惠,买东西要实惠,吃饭要实惠,学知识练技能要实惠,托人办事送东西时也考虑是否实惠;迎逢者得到好处时感到实惠,“以羊换牛”论者谈自己的实惠,以单位钱财大肆送礼为自己铺前程者乐于此实惠;也有人说学雷锋不实惠,考研、读博士不实惠?? 请以“实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只要与“实惠”这一话题有关或有相关之处皆可。

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实惠是一种眼前的利益,要放眼前方,不要只顾眼前。

从社会发展来说,要注意把眼前利益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从政策到投资等,都应该注意到这一问题。

实惠也是一种生活追求,是在一定生活条件下的一种明智的选择。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诗人说:预言丰收是轻松的,它可以用彩笔描绘;庆祝丰收是欢乐的,它可以用响鼓紧擂;创造丰收是辛苦的,它需要像小河一样流淌的汗水。

请以“丰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6.材料:钱塘江大潮,一年一度,其远出海门,仅为银线,既而逼近,汹涌澎湃,无比壮观。

潮涌时,有无数的弄潮儿高举彩旗,冲击于波涛之中。

两岸观者如潮,欢呼雷动。

请以“弄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点拨:材料中写潮水汹涌,弄潮儿搏击其中,大显身手,赞美了弄潮儿的本领。

最后一句话却笔锋一转,引人深思。

审题时要把握材料中所渗透的这么一种辩证关系。

可论述“时世造英雄”“新时代给青年人的挑战”等。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非常走红,那就是“实话实说”。

它之所以走红,是因为现实社会中虚伪太多,假话太多,人们渴望“实话实说”。

请以“实话实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标题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8.以“适应”为话题,联系现实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

篇二:秋天《秋天》教学设计——在诗情画意中感受秋天一、教材分析:《秋天》是一篇精读课文。

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向,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这首诗内容简单易懂,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诗歌的语言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应通过学习此诗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要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语言优美形象,情趣盎然,插图精美,使学生获得阅读的乐趣与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

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描绘画面来把握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仿写歌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