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小学四年级人美版美术下册教案全集及教学设计第八册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
本册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
人文内容也有递进关系,本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结合了相关学科的要求组织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所包括的课题,涵盖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四个领域,并保持他们之间适当的比例关系。
同时,每课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
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学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1、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2、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发展创新思维和能力。
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美术学习不单是一种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要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要尊敬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尊重。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要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差异性,建立发展评价体系。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象、范画、参观、访问等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8、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努力开发当地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五、教学进度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欣赏鸢尾花植物写生1第二周植物写生2 巧用对称形第三周放学了第四周设计生活标志第五周生命之源——水材质的美第六周用彩墨画鸟用彩墨画鱼第七周刻印的乐趣第八周学画农民画第九周提袋的设计第十周降落伞第十一周别致的小花瓶第十二周艳丽的大公鸡第十三周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第十四周画家凡-高大师画我也画电脑美术——你追我赶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精彩的戏曲第十七周测评课题鸢尾花课型:欣赏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了解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陶冶情操。
2、技能:学会欣赏的方法。
3、情感:了解画家的绘画语言,体会画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画家的艺术生平介绍。
教学难点作品的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新课课题:鸢尾花解释鸢字的读音和解释。
2、学生先观察画面的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新授1、画家的生平介绍。
看书P32,自读。
出示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鸢尾花的作品分析生读书、欣赏,讨论。
说说自己从文字中得到哪些信息。
谈谈自己看到作品后的感受,色彩上有什么特别的冲击力。
资料:1889年5月画布,油彩,71厘米X93厘米,美国马利布?保罗—盖提博物馆教师操作课件:本幅画是梵高到圣雷米之后最早完成的作品之一。
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1.左边的白花与最左方的浅蓝花相呼应。
2.中间的绿叶将聚散得益的花朵上下分开,即起到了稳定画面的效果,又使蓝花富有动感。
3.在和谐的蓝花绿叶间点缀黄色,又在绿叶下方的土地上安排红褐色,使画面的色彩对比更加明亮,富有韵律般的视觉美感。
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
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其浅蓝色的花朵与淡淡的叶子在轻盈的微风中摇曳,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气息。
画面构图平稳,花叶的聚散得宜,将花朵上下分开,即使画面稳定,又使兰花富有动感。
操作课件,放大,引导学生发现每朵花中用到的颜色过渡。
3、梵高其他作品简介(看书第十六课:画家凡-高)星月夜向日葵阿尔的吊桥等。
4、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小组讨论欣赏作品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1、老师特别喜欢梵高的这幅画,今天,我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砂纸画——鸢尾花),梵高的《鸢尾花》是在油画布上画的,而我的这幅画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吗,——砂纸画的。
2、油画棒色彩很鲜艳,在砂纸上画花一定别有一番韵味,想不想看看,为了让大家更近距离的感受一下砂纸上的花,我给每一个组一幅砂纸画的鸢尾花,你们想得到吗,那好,现在带着几个问题欣赏这份礼物。
摸一摸你手中的砂纸画,什么感觉,画面上都用了什么样的颜色, 3.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示范如何用油画棒在砂纸上表现点、线、面,并简单的画一幅鸢尾花。
看完后,请小组讨论一下:画砂纸画需要哪几个步骤。
(生回答问题) 板书:构图、涂色(尽量使用过渡色)四、实践创作:1、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用砂纸画一画鸢尾花,美丽的“百花园”就要百花齐放啦,它靠大家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百花盛开的场景。
在这个“百花园”里还将有十位“百花奖”的诞生,还有精美的礼品赠送,你们有信心争取吗,那好,同学们兴趣这么浓厚,老师将要送给大家第二件礼物:砂纸。
请小组长为大家分发砂纸。
马上行动。
2、学生创作,师辅导。
五、作品赏析:百花园盛开着一朵朵娇艳的花,这都是大家辛苦换来的结果,下面,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做评委,评选出十位“百花奖”获得者,赠送礼品,掌声祝贺他们。
札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这幅画形、色、构图的分析,相信学生在下节课《植物写生》时,也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课题植物写生2课时教学内容: 通过欣赏响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
教具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植物充满了丰富的线条,便于学生对细部的观察和刻画。
由于植物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生家里都养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色彩丰富,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
同时,通过查询有资料,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自然地渗透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节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1.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2.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君子兰)学习画中线条的粗细变化。
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3.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
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三、完成作业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第二节一、组织教学稳定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三、作品展示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札记:这节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让学生感受植物的种类、形态、色彩,体验植物带给人的美感,感受自然的美。
同时,通过查询有关资料来了解植物的名称、特点、作用等,提高能力。
课题2、巧用对称形教学内容: 用大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性地感受对称的美感。
启发学生广泛的设计思路。
设计出美观的对称装饰花纹。
2课时教学目标显性目标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
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隐性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如何巧用对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课的重点。
为了使学生能够制作出优美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应用,巧妙地选材设计,装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