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美丽的蝴蝶》教学反思
幼儿活动《美丽的蝴蝶》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还记得以前我们在幼儿园的园子里散步时看到过的蝴蝶吗?它们长得什么样呢?这一问充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看到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看过绿色和白色花纹的蝴蝶;我要追蝴蝶可是它飞得很快我追不上……接下来让幼儿欣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多种蝴蝶的特点,特别是蝴蝶的翅膀,从中感受对称美。
幼儿对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让幼儿学习塑造蝴蝶。
在传统的泥工活动中,总是教师先出示范例,然后分步骤教给幼儿制作的方法,最后再指导幼儿具体操作。
这样教虽然能完成目标,但幼儿在活动中只是被动地学、机械地模仿,并不理解其中的道理。
那么,如何在捏蝴蝶的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呢?
我先请幼儿回忆我们见过的蝴蝶是怎样的。
分泥时,我故意展示两块大、一块小。
结果,我用一块大泥做了一对大翅膀的蝴蝶。
有的幼儿说:“蝴蝶的翅膀太大了,不好看。
”“那用多大泥做合适呢?”我按照他们的说法调整蝴蝶的翅膀,孩子们高兴极了。
在他们议论纷纷时,我又接着做了起来。
“是蝴蝶的头太大了,应该把头变小点,触角也太粗了。
”我按照他们的说法,将做头的泥分了一些蝴蝶给的身体。
这样,幼儿可以清楚地看到蝴蝶的身体要用大块的泥,而头和翅膀用不大不小的那一块泥,触角用最小块的泥。
这时,幼儿都兴奋起来。
“你们也可以试试。
”经我一提示,孩子们迅速拿好自己超轻泥,认真地捏起来。
孩子们边做边交流,我没有制止他们。
他们在自由地讨论、评价、创作、调整。
有的幼儿把两个小圆球压扁了做眼睛,有的幼儿做好了,左看看、右看看,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再重新修理一下。
就这样,孩子们在和谐宽松的活动中就学会了分泥、制作蝴蝶,而且在讨论中,进一步掌握了“妆糕人”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