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2016年--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氩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氩。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氩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Argon。

分子式:Ar。

推荐用途:用于焊接、不锈钢制造、冶炼、半导体生产、钨化、离子珠如、截流、烧结。

用作标准气、平衡气等。

限制用途:非说明书规定的其他任何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和化学危险性:压缩气体,气体比空气重,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无臭,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

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普通大气压下无毒。

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肢体运动协调障碍。

继之,疲惫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无危害。

但液态氩大量排放时会使密闭空间的氧含量降低,有缺氧窒息的危险。

危险性类别:压力下气体。

符号:防范说明:1、远离热源和火源。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危险信息: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警示词:警告。

危险信息: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

人员接触后的主要症状:见“第二部分健康危害”。

应急综述:若发生吸入性事故,将患者移入新鲜空气处并保持安静,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或就医。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物质。

化学品中文名称:氩。

有害物成分:氩。

浓度≥99.999% 。

CAS NO.:7440-37-1。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迅速撤离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或就医。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氩,易导致冻伤,如果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温水中复温。

不要涂擦。

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液氩进入眼中,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氩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

当空气中氩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

当氩气浓度超过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液氩可以伤皮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对施救者的忠告:如发生上述危害,施救者应立即将患者脱离高浓度区域,至空气清新流通处,对患者进行施救并及时就医,遵医嘱。

施救者注意穿好防护用品,防止冻伤。

医生的特别提示:无。

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无。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水冷却气瓶,使用与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器灭火。

特别危险性:氩气不燃烧,若盛装氩气的容器遇明火或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特殊灭火方法:无。

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员从上风向进入,全身穿戴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鞋等,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理程序:大量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

低温液体泄漏时应做好自身防冻保护。

应急处置程序: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

切断气源,通风对流,稀释扩散。

液氩泄漏时,需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保持现场通风。

让泄漏的氩自行挥发。

环境保护措施:无污染。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理材料:小量泄露: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大量泄露:设置警戒,监控空气中含氧量,加大通风,泄漏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保持警戒,待环境含氧量恢复正常值后撤销警戒。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个体防护等措施参见“第8部分”,操作液氩时应防止冻伤。

气瓶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通风不足的情况下,应带适当的呼吸装置。

避免高浓度吸入。

储存注意事项:存储于通风库房内,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

气瓶有防倾倒措施。

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最高允许浓度:无资料。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环境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

特殊防护措施:避免高浓度吸入。

防止液氩冻伤。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的气体。

气味:无味。

Ph值:无。

熔点/凝固点(℃):-189.2℃。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85.7 ℃。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蒸汽压(KPa): 202.64 kpa。

蒸汽密度(空气=1):1.38。

相对密度(水=1):1.40。

溶解性:微溶于水。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自燃温度(℃):无意义。

分解温度(℃):无意义。

气味阈值:无资料。

蒸发速率:无意义。

易燃性:不燃。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稳定。

危险反应:本品比空气重,属惰性气体;有窒息性,在密闭空间内可将人窒息死亡。

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应避免的条件:明火、高热。

不相容的物质:无。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无资料。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型: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性接触:无资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高浓度时,使氧分压降低而发生窒息。

氩浓度达50%以上,引起严重症状;75%以上时,可在数分钟内死亡。

当空气中氩浓度增高时,先出现呼吸加速,注意力不集中,肢体运动协调障碍。

继之,疲惫乏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昏迷、抽搐,以至死亡。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残余废弃物:排入大气。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放置空气中自然气化或用干燥空气吹扫置换。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22011。

(UN号):1006。

联合国运输名称:氩。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第 2.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

包装标志:非易燃无毒气体。

包装方法:气瓶。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气瓶戴好瓶帽和防震圈、防止暴晒和撞击。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化学品的分类及危害性公示通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_内容和项目顺序》。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无资料。

物业安保培训方案为规范保安工作,使保安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最终使保安具备满足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特制定本教学教材大纲。

一、课程设置及内容全部课程分为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大科目。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1)保安人员培训应以保安理论知识、消防知识、法律常识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员全面熟知保安理论知识及消防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并基本掌握现场保护及处理知识2)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岗位元而予以不同的内容,使保安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养成具有本职业特点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法律常识教学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所有保安都应熟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为懂法、知法、守法的公民,运用法律这一有力武器与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

工作入口门卫守护,定点守卫及区域巡逻为主要内容,在日常管理和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运用所学的技能保护公司财产以及自身安全。

2、培训要求1)保安理论培训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保安工作性质、地位、任务、及工作职责权限,同时全面掌握保安专业知识以及在具体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一般情况处置的原则和方法。

2)消防知识及消防器材的使用通过培训使保安熟知掌握消防工作的方针任务和意义,熟知各种防火的措施和消防器材设施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燃,保护公司财产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

3) 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法律常识及职业道德教育,使保安树立法律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正确处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增强保安人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更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

4) 工作技能培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