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民意味着什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意味着什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公民意味着什么》是统编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共有三个话题,本节课学习的是第二个话题《认识居民身份证》,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身份证记载的信息,明晰身份证的用途,学会保护个人身份信息,旨在帮助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身份证非常熟悉,并且有时还用得到,但他们大都不了解身份证记载的信息,知道身份证有用,但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对身份信息的保护意识也很低。
因此,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帮助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居民身份证,树立公民意识。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我确定了三个。
1.理解公民身份号码和居民身份证的关系。
2.认可身份证的重要性。
3. 重视并学会保护身份信息。
教学重点是:全面地认识居民身份证,学会保护身份信息。
其中,学会保护身份信息又是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组织与实施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领悟,在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落实行为实践;在学法上,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导入新课、学习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学生说一说关于身份证了解多少,教师引导到公民身份的话题,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居民身份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居民身份证包含的信息
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结合课前调查和收集到的有关身份证的
资料,先小组讨论交流: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其中什么信息是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号码这些数字有什么含义?为
什么我们的身份证有效期限与爸爸妈妈的不一样?再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并追问:身份证上的国徽蕴含着什么道理?板书:公民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有一张居民身份证,公民身份号码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二:身份证的用处
首先,开展身份证用处大比拼活动。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汇总身份证的用处,再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多。
然后,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和27页,教师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警察为什么要查验身份证,了解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时,需要查验居民身份证的几种情形,我们必须要配合。
板书:身份证的一些用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身份证对生活的影响。
活动三:学会保护个人信息
教师用课件出示两个生活情境:一是将用过的火车票随手丢弃;二是将购买的火车票在朋友圈晒一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情景演一演这样做的后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板书:保护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
然后,学生以“保护身份信息”为主题写一首诗歌,全班展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保护我们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不泄露。
环节三:课堂小结,内化提升
学生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梳理总结,体验收获与成功的喜悦,内化提升学生的认识与情感。
环节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生活中,在使用身份证的同时,保护好个人信息不泄露。
设计意图:将课堂所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落实行为实践。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重点,让学生整体上感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设计板书:在黑板中上方的中间位置是课题《认识居民身份证》,下面是:公民身份证号码是唯一的;身份证的一些用处;保护身份证上的个人信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