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塑料成型的理论基础
充填相流动特点
充填相的流动前沿
前沿区流速分布示意图
充填时的取向和残余应力
在补偿相中,熔 体的流动是不稳 定的,流动形态 与河流三角洲的 流道很相似
补偿相流动简图
形成这种流动图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的变化 来自注塑机料筒的熔体其本身温度就不均匀,可以测出,在特 殊情况下,此温差可以达到约40℃。温度高的熔体粘度低,流速快, 使得更多的熔体流入此高温区,造成此区熔体温度进一步升高,进 一步促进了该区域的流动,最后形成了类似河流三角洲的图像。 (2)熔体内部温度的不稳定性 若熔体中某一部分较其余部分温度稍高,则该部分就会因粘度 低而流速高,这样就会将更多的熔体带入该区,使该区得以维持较 高的温度、较低的粘度和较快的流速。因为河道外熔体大块的温度 较河道中熔体的温度低,因而会先于流道中熔体而凝固并收缩。而 河道内熔体不但温度稍高,取向和收缩率亦大,冷却凝固时受到已 凝固的河道外材料的限制而形成拉伸残余应力,而河道外材料则形 成压缩残余应力,这种不均匀收缩而造成的残余应力也是造成制品 翘曲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固态塑料的第二个力学特性是应力松弛。
– 如果在板的两端加上拉应力或者压应力并使之 保持在一定的长度,同样在放置了一个较长的时 间后,就会发现所加的应力在逐渐变小甚至变为 零,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应力松弛.
• 固态塑料的第三个力学特性是应变速率保 持为常数时的拉伸特性。
六、 塑料成形过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第十五章 塑料成型的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塑料的基本性质 一、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
• 高分子材料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组分的材料。 常称聚合物或高聚物。 • 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一般>104 。 • 高分子化合物有天然的,也有人工合成的。工业 用高分子材料主要是人工合成的。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
• 由简单的结构单元重复连接而成。如由乙烯合成聚乙 烯: CH2=CH2+CH2=CH2+→-CH2-CH2-CH2-CH2- ,
物开环相互结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 2 缩聚反应
由一种或多种单体互相缩合生成聚合物,同时
析出其他低分子化合物(如水、氨、醇、卤化氢等)的
反应。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及命名
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 ⑴ 按用途分塑料、橡胶、纤维、胶粘剂、涂料等。 • ⑵ 按聚合物反应类型分为加聚物和缩聚物。 • ⑶ 按聚合物的热行为分为热塑性聚合物和热固性 聚合物
• 2 高弹态:温度高于θg,分子活动能力增加,受力时
产生很大弹性变形。用于这种状态高聚物是橡胶。 • 3 粘流态:由于温度高,分子活动能力很大,在外力 作用下,大分子链可以相对滑动。粘流态是高分
子材料的加工
态,大分子链开 始发生粘性流动 的温度称粘流温 度,用θf表示。
玻璃态是聚合物的使用状态,θg称为玻璃化温度, 为衡量制品使用范围的标致之一,θg越高,制品对环 境温度适应性越强;
• ⑷ 按主链上的化学组成分为碳链聚合物、杂链聚
合物和元素有机聚合物
2. 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
大多数采用习惯命名法,在单体 前面加“聚”字;或在原料名称后 加“树脂”二字,如酚醛树脂等。
二、塑料的结构 (一)、高分子链的结构 (分子内结构)
1. 高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 • 在元素周期表中只有ⅢA、ⅣA、ⅤA、ⅥA 中部分非金属、亚金属元素才能形成高分子 链。
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是指线型非结晶聚合物由 玻璃态(硬脆状态)向高弹态(橡胶弹性态)、或由后 者向前者转变的温度。当温度低于玻璃化温度时, 聚合物中的大分子链段凝固成坚硬的固态。当温 度高于玻璃化温度时,大分子链段就拥有了足够 的自由活动能量,但此时还不是整个大分子链段 在运动,故表现出来的还是高弹性橡胶的性质, 此时,聚合物中的自由容积会突然增加。玻璃化 温度主要与聚合物中大分子键的柔性有关。另外, 大分子的交联、结晶取向等都会使升高。
层流流速分布模型
塑料成形中,大多数塑料熔体都 是非牛顿流体,它们中大部分近似服 从指数流动规律:
式中,K-稠度系数; n-非牛顿系数。
指数流动规律也可表示为:
称为聚合物熔体的表观粘度。它表 征的是非牛顿流体在外力作用下的抗 切应变的能力。
在聚合物流变学理论中,凡是服从指数 流动规律的非牛顿流体统称为粘性流体。根 据n的取值范围可将粘性流体分为三类:
四、塑料的流变性
牛顿流动规律:温度一定时,低 分子液体流动时的切应力与切应变速 率成正比,即: d dv h h h dt dr 式中,h为剪切粘度(Pa· s)
符合上式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比例系数h称为 牛顿粘度,它是流体本身固有的性质,其数值 表征了流体抵抗外力引起流动形变的能力。
注射进入温度较低的闭合模具中。熔体在压力作用下充满型 腔并被压实,经过一段保压后柱塞或螺杆回程。此时,熔体 可能从型腔向浇注系统倒流。冷却定型后开启模具,制品便 可从模腔中脱出。
注塑成型过程 a)加热熔融塑化 b)充模、压实、保压、 倒流 c)冷却定型、脱模 1-料斗 2-机筒 3-喷嘴 4-分流锥 5-柱塞
使制品密度和强度都相应提高。另外,取向程度的提高会使线
收缩率增加,线膨胀系数也随之变化。
取向的影响因素有:
塑料熔体的加工温度,提高加工温度有利于产生解除取 向效应; 聚合物分子松弛时间,结晶型塑料松弛时间短容易使取 向冻结,其取向程度高于无定形塑料; 模具温度低时熔体冷却速度加快,冷冻取向效应提高; 塑料比热大,热导率低会降低熔体冷却速度,有利于取 向的解除; 注射压力可提高熔体的切应力和剪切速率,有助于分子 取向; 大浇口冷却慢,浇口封闭晚,取向作用加强; 快速充模使制品表面层分子取向增高,中心部位取向减 弱。
2. 高分子链的形状
• 按照大分子链的几何形状,可将塑料结构 分为线型结构、支链型结构和体型结构。
• 线型结构高聚物的弹性、塑性好,硬度低,是 热塑性材料。支链型结构近于线型结构 。体型 结构高聚物硬度高,脆性大,无弹性和塑性, 是热固性材料。
(二)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分子间结构) • 固态高聚物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大类,晶态为分子 链排列规则的部分,而排列不规则的部分为非晶态。
硅酮、环氧树脂等塑料,目前主要作为低压挤塑封装电子元
件及浇注成形等用。 热塑性塑料:在加工过程中,一般只起物理变化。即在 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在加工过程中起化学变化,受热时,开始 被软化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随着进一步加热,树脂就硬 化定型,若再加热也不会变软或改变其形状,不熔不溶性物 料的树脂,一般称热固性塑料。热固性塑料通常耐高温,一 般不能重复再塑制,仅能粉碎后用作填料。
压缩成型
压铸成型 吹塑成型等。
据统计,目前注射制品约占所有塑料制品总产量的 30%,占工程塑料制品的80%,故注射成形是一种最主要的成
型方法。
第二节 注射过程及塑料熔体在型腔中 的流动
下图是注射成型过程示意图。成型时,先将粉状或粒状 物料从料斗送入高温机筒内加热熔融塑化使之成为粘流态熔
体,然后在柱塞或螺杆的高压推动下以很大的流速通过喷嘴
1)聚合物结构和其他组分的影响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体的粘度和非牛顿性越 大。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较宽的聚合物,其粘度对剪切速率
的敏感性较大,非牛顿性也较强。 2)温度的影响 在粘流态,热塑性塑料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呈 指数规律降低,但不同熔体粘度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
3)压力的影响
随外部压力增大,熔体受压缩体积减少,分子间 作用力增加致使粘度也随之增大。由于塑料熔体的压 缩率不同,不同熔体的粘度对压力的敏感性也不同。
注射成形中的压力-时间曲线
1-注射压力曲线;2-喷嘴末端的压力曲线; 3-型腔始端的压力曲线;4-型腔末端的压力曲线。
注塑周期中塑料熔体和模具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熔体 2-模具温度 当塑料熔体流入型腔时熔体温度稍有升高。当型腔 压力迅速上升时熔体温度也上升到最高值。随着保压 阶段的开始,熔体逐渐冷却,温度下降。
塑料在注射机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 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最终冷却 定形的过程称为浇注过程。该过程可分为充模、压 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如图示为一个注 射周期内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 OA段为塑料熔体在注射压力p1作用下,从料筒 计量室流入型腔始端的时间;AB段熔体充满型腔, 此时注射压力达到最大值;BC段是熔体的压实阶段, 注射压力用于压实熔体;CD段为保压阶段;E时刻 熔体在浇口处凝固,封断流动;EF段为冷却定形阶段。
θf为粘流温度,是聚合物从高弹态转为粘流态的
温度;
θm为熔点,是聚合物的熔融温度;
θd为热分解温度,是聚合物高温下开始分解的温
度;
θf(θm)~ θd温度区间大时,塑料熔体的热稳定性好, 可在较宽温度范围内变形和流动。
(二)热固性塑料的加工性能 常用热固性塑料有酚醛、氨基(三聚氰胺、脲醛)聚酯、 聚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等。主要用于压塑、挤塑、注射成形。
4)剪切速率的影响
塑料熔体的表观粘度随着剪切速率或切应力的增 大而减少,不同种类的塑料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不同
五、塑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固态塑料的第一个力学特性是蠕变特性。
• 如果把一个由热塑性树脂制成的细长板的一 端挂上重物,在放置了一个较长的时间后,就 会发现板的长度在随着时间一点一点地增大, 而且即使把重物取下来,板的长度也不会再恢 复,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蠕变.
3)聚合物的降解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的现象称为聚合物 的降解。 通常聚合物分子是在受到热和应力或者微量 水分、酸、碱等杂质及空气中氧的作用而使大分 子结构改变,产生降解。 降解是有害的,按轻重不同会使聚合物变色、 出现气泡和流纹、甚至焦化变黑。
塑料的成型方法
注射(塑)成型 挤出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