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加强职业健康监督管理,防止职业病发生,保护员工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 3013-200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2012]第47号令)、《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安监总局[2012]第48号令)、《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2012]第49号令)有关条款制定。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后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公司是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责任主体,车间是日常职业健康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按照职责权限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公司依法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制定、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并保证所需经费。
第六条:安全科负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制定并落实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对车间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车间负责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日常管理,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公司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或报告。
第三章:职业健康检查
第九条:公司按规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员工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视同正常出勤。
第十条:公司选择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并确保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身份的真实性,任何人均不得
暗示、授意、指使有关人员冒充应检员工身份。
第十一条:公司在委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应如实提供下列文件、资料:
1、公司的基本情况;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
3、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评价结果。
第十二条: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1、公司应对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新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员工,以及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
2、各车间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3、各车间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三条:公司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员工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的检查项目和检查周期,定期安排员工进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需要复查的,根据复查要求增加相应的检查项目。
第十四条:当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出现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不适症状,及员工受到急性职业中毒危害或出现职业中毒症状时,公司应立即组织有关员工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五条:公司应在员工离岗前30日内组织对准备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者岗位的员工进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员工离岗前90日内的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可视为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
公司不得解除或终止与未进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十六条:公司应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员工。
第十七条:各车间应根据职业健康检查报告,采取下列措施:
1、对有职业禁忌的员工,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2、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员工,进行妥善安置;
3、对需要复查的员工按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
4、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5、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立即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
第十八条:职业健康监护中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两例以上疑似职业病(职业中毒)的,公司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公司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第四章: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二十条:公司应为员工个人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员工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
2、员工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3、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4、职业病诊疗资料;
5、需要存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
第二十一条: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员工或其近亲属、员工委托的代理人有权查阅、复印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第二十二条:员工离开公司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公司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第二十三条:公司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时,应对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移交保管。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100元:
1、未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或未制定职业健康检查年度计划的;
2、在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未如实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提供有关文件、资料,或暗示、授意、指使有关人员冒充应检员工身份的;
3、未及时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告知员工的;
4、职业健康监护中出现新发生职业病(职业中毒)或两例以上疑似职业病
(职业中毒)未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100元:
1、未按规定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或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
2、未建立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有关规定妥善保存,或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不符合要求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罚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200元:
1、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员工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或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员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的;
2、未对有职业禁忌的员工调离或暂时脱离原岗位,或未对健康损害可能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员工进行妥善安置,或未对需复查的员工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求的时间安排复查和医学观察,或未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的;
3、未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改善劳动条件、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为员工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
第二十七条:未严格执行本制度规定,导致事故发生的,处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因未严格履行工作职能,致公司受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处罚的,按照处罚额的5%-20%对相关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进行处罚;
逾期未改正导致公司被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的,处相关责任部门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