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音乐课“活”起来

让音乐课“活”起来

让音乐课“活”起来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听、说、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使课堂真正“活”
起来。

1. 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富于想象的思维
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
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教师只要精心制定教学过程,通过简明、生动、富有
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
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2.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乐器演奏形式,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
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课二胡
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
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

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观赏赛马的动画
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

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

3.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
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
以表现,特别是节奏。

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

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
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在课上,我认为,学生应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运动。

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

每个人对自己所
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这就最大限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4. 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
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
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
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

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
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
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

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

如将
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
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总之,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往往会给人们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

它能在轻松愉快的音
乐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又能
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