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盗防骗案例

防盗防骗案例

乘坐火车六招教你防盗防骗南站迎来春运前首个客流高峰14日,南昌火车站迎来春运前首个客流高峰,客流中超八成旅客为返家学生。

首席记者袁征摄本报南昌讯肖勇、记者袁辉翔报道:眼下,铁路已进入春运前夕的学生客流高峰,由于客流量陡增且人员相对复杂,不少旅途经验不足的学生旅客成为不法分子瞄准的对象。

那么,乘火车如何掌握基本的防范要领?14日,南昌铁路公安局乘警悉数历年春运期间发生的案件,列出六个最为典型的案例,通过逐一展示犯罪分子惯用的伎俩,给广大旅客尤其是学生旅客提个醒。

第一招:售票厅内少掏现金案例一:2004年5月25日,两名南昌籍旅客在北京西站向T145次乘警报案,称在该站售票厅内购票时,放在衣物内的钱包被偷走。

此案侦破之后,犯罪嫌疑人交代当日正是因为失主在购票时无意中露出了装有大量现金的钱包,才被盯上。

民警提醒:有些学生旅客在买票时往往从衣兜里急匆匆取出钱,买票后又匆匆放回衣兜,结果回去后发现钱物不见了。

买票前尽量事先准备好票款,千万不要在售票大厅内掏钱。

第二招:上车勿在门口拥挤案例二:2006年4月14日16时许,由北京西开往南昌的1453次列车停靠在任丘车站时,犯罪嫌疑人在15号硬座车厢车门口趁人多拥挤之机将旅客高学忠放在背包内的人民币1337元偷走,不料被南昌乘警抓获。

民警提醒:在始发站或经过大站时,挤在车门口的旅客较多,争上争下围得水泄不通,这很可能就给装扮成旅客或送站人的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浑水摸鱼。

遇到人多拥挤时切记排队等候,勿参与拥挤,避免财产损失。

第三招:车厢内勿挂贵重物品案例三:2004年7月18日2时许,由北京西开往南昌的1453次列车在亳州站停车时,11号车厢旅客杨小英放在茶几上的一只装有人民币1080元、身份证、学生证和一部南方高科手机的蛋黄色女式挎包被车下一嫌疑人抢走。

民警提醒:列车靠站停车时,车窗最易打开,不法分子会利用站台上和列车背面搭人梯的方法,把茶几上或挂在衣帽钩上的衣物一把抢走。

如果衣物装有钱或贵重物,千万不要挂在衣帽钩上。

第四招:勿向陌生人透露家庭情况案例四:2009年2月13日,山东籍旅客朱某在返校途中无意中向陌生人透露家庭情况。

上车后,她家人接到一电话,称朱芸在列车上突发疾病已送医院,要汇款两万元作为急救费用。

幸亏家人没有盲目汇款,最终没有落入骗子设下的圈套。

民警提醒:列车上人员相对复杂,不法分子经常装扮成旅客与你主动攀亲结友,伺机作案。

在旅途中,尽量不要与陌生人说话,谨防攀亲结友式作案。

第五招:晚上乘车轮流睡案例五:2010年1月12日凌晨4时40分许,由重庆北至厦门的K335次旅客列车运行在铜仁至怀化区间时,一名犯罪嫌疑人趁失主熟睡之机将其衣物割开,并盗走现金2000余元。

犯罪嫌疑人随后被乘警当场抓获。

民警提醒:在后半夜,不法分子常会盗窃熟睡的旅客。

他们常购短途票上车,先踩点后迅速作案,作案后迅速下车逃窜。

乘坐火车前,应休息半天,最好有同学或老乡相伴而行,在列车上可轮流休息,千万不要都睡大觉。

第六招:到站前20分钟最要警惕案例六:2010年1月11日凌晨6时35分许,由南昌开往成都的K787次旅客列车上,一身着黑衣的男子在列车即将到达黔江车站时,趁坐在11号车厢77号座位上的一名学生模样的男青年离开座位之机,将其手提电脑偷走。

事后,黑衣男子在下车前被闻讯赶来的乘警抓获。

民警提醒:列车上作案的不法分子常常盯住旅客所挂衣物或行李架上的物品,在到站前约20分钟内作案(即使在后半夜也是如此)。

因此乘客在列车到站前要提前收拾好自己的行李物品,即使不下车,也应加倍警惕,防止不法分子趁人多顺手牵羊。

兼职未成反被骗武汉理工大学的刘同学最近很郁闷,他想暑假留在武汉做兼职,可去年的被骗经历却让他不敢再相信中介。

去年暑假,刘同学打算留校兼职,看到汉口一家中介机构提供抄写员岗位,每千字120元。

刘同学觉得工作轻松、报酬高,便交了50元中介费、30元建档费,让中介机构将自己推荐上岗。

可拿着中介机构给的地址,刘同学却怎么也找不到招聘的单位。

回头找中介机构退费,中介机构却一口咬定“已经给出信息”,拒绝退费。

刘同学说,他的另一名同学更惨,工作一天后发觉单位不正规,想辞职却被扣压了学生证,不得不拿“违约金”去换。

他们现在有心做兼职,却不知该到哪里找单位。

常见“骗招”揭秘据江汉区劳动力市场监察科有关人士介绍,常见的求职骗局主要有两大类,大学生找兼职时应留意。

假招工。

中介机构或虚构用人单位,或与用人单位“做笼子”,先用高薪信息引大学生上钩,收取信息费、建档费、体检费甚至服装费等费用后,就撒手不管。

大学生拿着信息单要么找不着用人单位,要么上岗几天就被辞退,此前交纳的费用一分也拿不回来。

假高薪。

中介机构以高薪吸引大学生,收取费用后才告知高薪岗位已招满,剩下的只有工资低且辛苦的工作。

大学生只能屈就条件差的岗位,或是被拖到不了了之。

三招避免走进陷阱武汉市劳动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彭燕娥说,大学生假期兼职属劳务关系,不能用劳动法来调整,发生劳务纠纷后只能上法院,因此,采取自保措施维权、事先预防纠纷十分重要。

查中介资格。

委托中介机构介绍前,应先查看是否有工商局颁发的《营业执照》和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原件,办公地址是否与证件一致;同时,还可从公司招牌是否醒目、办公设备是否齐全、办公人员工作状态等,来判断中介是否可信。

捂紧钱袋子。

不要轻易交钱给中介机构或用人单位,交钱前多咨询情况,一问三不知、急着收钱的单位,多半是“黑职介”、“黑企业”。

此外,还可从中介广告来判断岗位的可信度,打着“长年招聘”、“高薪急聘”幌子的岗位,最好不要轻易交钱应聘。

签合同。

应聘成功,应与兼职单位签订劳务合同,以书面形式确定自己的权益。

大学生假期兼职属短工行为,合同中最重要的就是约定具体工作时间、确切工资数额、工资支付时间及方式。

具体条款可参照劳动合同。

防骗十招在经济活动中,遭遇骗子的几率很大,但是防止被骗的措施也很多,下面就我这些年来和骗子斗智的经历,给大家简单提醒一下:1.看资质证书各类资质证书是企业发展水平的标志,绝大多数骗子没有或者不全,当然也有骗子的证书是全的,但有真有假,如果有必要应该去有关部门了解一下。

2.看身份证绝大多数骗子不敢出示真的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注意识别真假证件。

3.看产品是不是和合同上订的样品一样,价值和价格是不是相等。

4.看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撒谎的人说话的时候绝大多数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5.想一想:想一想对方做生意的目的,有没有骗人的可能。

6.查金融机构和汇款的真假先查金融机构的真假,主要是通过对方的银行监管局、人民银行查,现在有骗子用伪造的银行名称去电信部门登记电话号码,如果你通过电信部门直接查假银行和汇款那么你就上当了。

7.试探:不妨用语言试探对方,例如我同行的朋友是公安部门的经济警察、或者是某某方面的行家,骗子自然害怕。

8.防调包:最好是自己运输,收货后人不能离开货物,特别要防止骗子在瞬间用相同或者相近的运输工具调包。

9.陷阱合同主要有承诺农副产品高价回收却不回收、只骗回扣;加工的工贸产品被苛刻回收、故意让活的变成死的、让好的变成坏的、及时的变成不及时的等等。

10.异地交货骗子往往不在双方所在地交货,所以对选择异地交货的生意要少做或者不做。

短信诈骗家族的经营流程一间屋子、几部电话、三四个人,就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受害人遥控得团团转——沈阳警方日前将郭海标等7名犯罪嫌疑人从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押解回来,一起涉案金额数十万元的手机短信诈骗案成功告破,一个短信诈骗的“家族企业”彻底覆灭。

一条短信骗走20万元今年10月中旬,沈阳浑南开发区张先生突然收到这样一条手机短信:“上海农业银行紧急通知,你于10月13日在上海国际商场刷卡消费6080元,如有疑问请拨打银行信用卡部电话021—XXXXXXXX。

”张先生被这条短信弄得莫名其妙,他立即拨通手机短信中提供的咨询电话,接电话的是一个女子,她说着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您好,银联信用卡咨询部,请问有什么可以为您服务的?”“最近我没去过上海,怎么会有那里的消费记录?”张先生焦急地问。

“麻烦您提供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我帮您上电脑查询。

”张先生如实相告,几秒后,对方做出回答:“查到了,您确实在本月有消费6080元的记录。

”张先生这下懵了,电话那头又问:“您的身份证和银联卡是否丢过?”张先生想了想回答:“没有呀。

”“那只剩下一种可能了,您的银联卡资料被他人盗用,建议您尽快向上海市公安局金融犯罪调查科报案,他们的电话:021—XXXXXXXX。

”“银联管理中心”的电话打通了,对方表示可以“帮助”张先生联系各有关银行系统,更改张先生银联卡的内条码,以此确保张先生银联卡内的钱不再被盗用。

张先生千恩万谢,并痛痛快快地带着自己的银联卡,先后4次在取款机上按“指示”操作。

当张先生被告知内条码更改成功时,他一直悬着的心才落地。

然而,当他再次查询卡中存款时,发现卡内已被转走了20万元。

如梦初醒的张先生这次意识到被骗,并向沈阳市公安局浑南分局报了案。

两县流动“上下班”施骗办案民警利用有限的线索进行了大量走访调查,发现被骗资金大部分是在福建省泉州市某银行取走的。

根据这一情况,专案组抽调9名精兵强将,由副局长张永伟带队南下泉州展开调查。

专案组到达泉州后,经过十余天的缜密侦查,终于将目标锁定在泉州市南安县诗山镇吾峰村的一个短信息诈骗团伙。

该团伙共有7人,四男三女,平时进行短信诈骗的所在地诗山镇,居住地点却在安溪县魁斗镇。

他们几乎每天都从魁斗乘车去诗山“上班”,“下班”后再回魁斗居住。

11月3日凌晨,在南安诗山通往安溪魁斗公路上设卡拦截的民警,现行抓获车上的郭俊发等6名犯罪嫌疑人。

同时,另一路民警在诗山镇吾峰村抓获该案主犯郭海标,当场查获手机15部、银行卡30张、手机卡80张、手机短信群发器7部、号段资料册2本、作案专用通讯录6本。

“请君入瓮”圈套环环相扣沈阳警方查明:该短信诈骗团伙成员中年纪最大的27岁,最小的17岁,均住在福建安溪魁斗,并都有亲属关系。

在当地这类犯罪团伙被戏称为“家族企业”。

“家族企业”组织严密,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发送诈骗短信,有人负责接电话行骗,有人负责取款及转移。

在沈阳张先生被骗20万元的案子中,3个女子陈春金、陈新珠、吴亚珍专门负责发送诈骗短信以及接听咨询电话;郭圳清假扮上海市公安局经济犯罪调查科民警;郭新君假扮银联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郭海标、郭俊发则专门负责开车和取款。

据办案民警介绍,骗子们钻了通讯行业“一号通”等业务的空子。

这个业务可以在一个虚拟的号码下面挂多个电话号码,也可以将座机号码和手机、小灵通的号码“绑定”。

说白了,当你拨打的明明是北京、上海的固定电话,实际上统统被转移到了骗子的手机或小灵通上。

也就是说,这些骗子可以在一间屋子里,用几部电话,三四个人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受害人遥控得团团转。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