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


(六)可变性
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某些特征是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要求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和经济规律。
第二节 土地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 地球上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二)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来 能够被人类所利用的土地的总称。
胡雪妹等人认为,公告里指的村庄工矿用地实际上大部分是村民的私有房屋 宅基地。他们认为,按照《土地法》,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应该征得村民同意,而 且无锡市所征地块是搞房地产开发,只有当房屋权属性质改变后,宅基地的权属 性质才会跟着改变。
3.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 ①总量不能减少 ②用途不能改变 ③质量不能下降
❖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一定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
(三)土地资源分类
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水域、未利用土地。
我 国 土 地 资 源 利 用 示 意 图
二、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数量的有限性(固定)
寸土寸金
人们一方面要珍惜和合理每一寸土地,另一方面要采取切实 措施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减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辽中千亩土地“中毒” 无法种出能吃的粮 食
华商晨报 沈阳一块农田因重金属超标面临尴 尬———土地依然平整,却已无法种出能吃的粮食。
日前,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辽中县新民屯镇 北三台子村、宽场村部分长期接受污水灌溉的1481 亩农田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土地0~30厘米土层的总 镉、汞、砷、总铜含量均超标,其中以总镉超标倍 数最大,已经不再适合种植食用农作物,只能改作 其他用途。
4.土地次生盐碱化、潜育化
黄淮海平原改良前的盐碱地
5.土地污染
指由于各种原因受到污染而对人体和环境产生潜在 危害的土地。
废水
废气 废渣 滥施农药 白色污染
资料: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日趋严重, 长三角地区已经发现“镉米”、“铅 米”、“汞米”等,这些大米中的重金 属超标非常严重,其中最严重的大米镉 成分竟然超标了15倍。
资料四: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普遍患投资“饥渴”症, 为引投资之“凤”,竞筑优惠之“巢”,最稀缺的土地资源成 了予取予求的“唐僧肉”。而近年来,随着投资热的兴起,一 些原来苦于没项目的地方,开始为“有项目没地”发愁。
1.土地浪费——土地资源短缺,利用效率低
2. 水土流失
资料: 我国是
世界上最早开始农
第五章 自然资源的保护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基础知识; 熟悉我国自然资源破坏的状况及原因; 熟悉并掌握保护自然资源的对策与措施。
第一节 概 述
一、自然资源 (一)自然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泛指人类社会以外的自然界,由非人类创造的物质 如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以及清洁的水等自然要 素构成的地理空间。
6.农业结构调整不合理
缺乏统一规划
耕地
养殖鱼虾和种植果树
四、保护对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
全国土地日
6月25日
第15个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 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科学发展。
1998年3月10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 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 根据这个 决定,由地质矿产部、国家土地管 理局、国家海洋局和国家测绘局共 同组建国土资源部。 保留国家海洋 局和国家测绘局作为国土资源部的 部管国家局。
(2)经济属性 (3)生态属性
环境资源整体观
二、分类 (一)可更新资源
(二)难以更新资源
1.可回收资源 2.耗竭性资源
(三)不可更新资源
科学管理,合理利用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节约使用,寻找新的替 代能源。
三、自然资源特点
(一)稀缺性(有限性)
“需求无止境”
要求人们珍惜一切自然资源。
(二)整体性
业耕种的国家,水
土流失已使一部分
地区几乎变成不毛之地了。据估计,我国 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 失土壤约50亿吨。仅黄河水系每年流失土 壤就达16亿吨之多。如果将这些流失的泥 土堆成高宽各1米的堤坝,就可以绕地球 20圈以上。
我国每年流失土壤达50亿吨,带走了大 量的氮、磷、钾养分。江南的黄土壤本来就 很贫瘠,水土流失更使其难以稼穑之力,被 称为“红色沙漠”。东北的黑土地是我国土 壤自然肥力最高的一种,可谓是名副其实的 沃野千里,然而开垦历史不足百年,1米多后 的黑土层已经被水土流失削去了一大半,肥 力下降2/3左右。山东省地表土壤40年来被流 走了10~15厘米厚的一层。
(二)存在问题
资料一:乐清市是温州的一个县级市,与温州隔江 相望。车行瓯江大桥,一进入乐清市辖区,就可以 看到偌大一片漂亮的厂房,厂房大多三四层,蓝白 相间,背靠青山,显得清洁而宁静。这就是温州最 大的民营企业正泰集团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的“大桥 工业区”。置身于厂区前那延绵千米的宽广绿地,你会觉得是身在公园。
无锡150名农民告国土资源部胜诉
昨天记者获知,150名无锡农民状告国土资源部行政不作为案已于3月18日在 市一中院宣判。国土资源部一审败诉,法院判决国土资源部受理150名农民针对 国土资源部《关于无锡市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的批复》所提出的行政 复议申请。
政府征地被指违法
胡雪妹等150名原告是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鸿桥村村民。2004年1月3日,国 土资源部对江苏省经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报批无锡市2003年度城市建设用地的请 示》作出544号批复,即《关于无锡市城市建设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的批复》。 2004年2月18日,无锡市政府在村民居住的鸿桥村村委会院内贴出征地公告。公 告说,要征用该村12公顷的集体土地。
草场超载
资料: 我国的草
场超载问题十分严重, 草场的退化因而也十 分严重。据我国北方 和青藏高原等10个牧业省区统计,建国后, 牧场放养牲畜头数增加了2~3倍,而草场面 积却在减少。严重地过度放牧,使我国的草 场退化问题十分严重。
森林日益减少
资料: 我国的森林资源
日益减少,从1952年至1985 年人口由5.7亿增加到了 10.59亿,几乎增加了1倍, 而同期我国的森林实际消耗 量大约为60~80亿立方米, 相当于现有森林都已采伐 了一遍。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有成 熟的原始森林资源约3.1亿立方米,目前已减少了 2/3,有些地区已到了无林开采的地步。
(二)位置的固定性
“跑的了和尚, 跑不了庙”
(三)土地利用的永续性(更新性)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 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四)土地的二重性
自然和人工结合的产物
三、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情况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全国耕地12244.43万公顷; 园地1128.78万公顷; 林地23504.70万公顷; 牧草地26270.68万公顷; 其他农用地2553.27万公顷;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572.84万公顷; 交通运输用地223.32万公顷; 水利设施用地358.95万公顷; 其余为未利用地。
南方为红色;
西方为白色;
北方为黑色;
中央为黄色。
它大体上符合我国土 壤分布概况。
(三)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水平低。
耕地: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林地: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50%以上) 草地:西北部干旱区;(86%以上)
(四)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宜开发为耕地的后备土地资源潜力不大。在大约5亿亩 的宜农后备土地资源中,可开发为耕地的面积仅约为 1.2亿亩。
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是:土地资源 、矿产资 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 合理利用。
(一)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和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1.做好土地资源的调查规划工作——摸清家底,合理利用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数据库系统
土地利用数据查询分析应用系统,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 实现相关的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分析。
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尤其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 (即"一多三少")
1.绝对数量较大,人均占有量小
人均耕地中国为1.41亩,而加拿大25.9亩、俄罗斯13.1亩、 美国10.9亩、印度2.83亩 。
2.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原少
北京中山公园内保留 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坛。 最上层15.8米见方、 铺垫着五种颜色的土 壤:东方为青色;
自然环境
阳光、空气、水、 岩石、矿物、土壤 、生物…..
人类
社会环境
工矿、农场、城市 、乡镇、牧场、风 景区…..
社会环境:人类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把自然环境加工改造 而创造的人工环境,如城市、农场等。
(二)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能被人类 利用的一切物质与能量。
❖ 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
资料二:温州全市到2004年底共建成10个工业园区,但至今园区 内仍有43%的土地没有开发。工业园区内累计开发土地面积共计 39.7平方公里,其中已建成投产面积只有22.8平方公里。园区厂房 绝大多数是一层,二层很少,三四层基本没有。这些厂房占用土 地面积超过3万亩,但建筑面积不足1.5万亩。
资料三:不少城市违反城市总体规划,不切实际地建设宽马路、 大广场、大草坪、主题公园,有的还盲目扩建大学城、行政中心。 据对22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初,在 建和拟建的大学城有46个,占地面积超过40万亩。一些地方 为改善投资环境,竞相兴建高尔夫球场,初步统计,目前全国已 建、在建和拟建的高尔夫球场多达306个,遍及26个省(区、 市),占地面积48.8万亩,其中也占用了不少耕地。更有甚 者,有的以建大学城和高尔夫球场为名,大搞房地产开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