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优质ppt]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优质ppt]


CaCO3↓+H2O。
(2)确定成分
没有变质→原样品,即NaOH[或Ca(OH)2]
部分变质→原样品和变质生成的物质,即NaOH 和Na2CO3 [或Ca(OH)2和CaCO3] 全部变质→变质后生成的物质,即Na2CO3(或CaCO3) 【实验探究】验证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方法详
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 A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A B过量:反应后物质的成分为C、D、B
【讨论交流】不合理猜想的判断方法:①猜想的物质是否 含有有色物质;②猜想的物质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③ 猜想的物质是否含有反应物中未涉及的元素。 【实验探究】 第一步:确定所要检验的物质。 ①生成物C和D是一定存在的,无需检验
实验探究题
一、科学探究的解题步骤 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 实验验证→收集证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和得出结论→反思 与应用→表达与交流 二、解答科学探究题的基本方法 1.认真读题,审清题意,确立探究课题。 2.根据课题,选择合适方法,提取相关化学知识,设计探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 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己已学的知识 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只__有__碳__酸__钠__。
【方法指导】
【猜想假设】针对物质变质问题提出猜想时,在了解变
质本质的前提下可从没有变质、部分变质、完全变质三
个方面入手。如针对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问题的探
究。
(1)首先确定变质本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空气
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分别为:2NaOH+CO2
Na2CO3+H2O、Ca(OH)2+CO2
例(2016益阳)化学课上同学们观察了老师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CuSO4溶 液。 下课后,同学们发现静置后的试管底部是蓝色沉淀,上层是 无色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对无色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上层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1)溶质是Na2SO4; 猜想(2)溶质是Na2SO4和CuSO4;
猜想(3)溶质是Na2SO4和_N__a_O_H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讨论交流】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猜想(2)不成立, 理由是_____硫__酸__铜__溶__液__显__蓝。色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选择的试剂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原理
A现象Ⅰ ②反应物的检验 B 现象Ⅱ 注:生成物如果对反应物的检验造成干扰,则需先除去 生成物,再进行检验。
第二步:设计实验方案并得出结论。 ①掌握实验操作(试剂选择)、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三者 之间的对应关系: 物质+试剂 反映 现象决定 结论(有无该物质)。 ②解答方法 第一种: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完善实验结论。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实验步骤和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物质 的性质判断是否存在要验证的物质,继而得出结论。 第二种:根据实验结论完善实验现象或步骤。
【查阅资料】
(1)BaCl2溶液显中性;
(2)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 产生白色 猜想_一___不正
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 沉淀

BaCl2溶液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 溶__液__变__红_ 猜想二正确,
这种存在两种情况:①试剂和现象之间相互确定;②根 据实验操作所选试剂和结论确定现象。可以根据第一种 方法进行反推,然后确定试剂和现象。
【解析】(1)【猜想假设】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 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 液为硫酸钠溶液,也可能存在其中一种过量,如果是氢氧 化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如果是 硫酸铜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铜。【讨论 交流】硫酸铜溶液显蓝色,而实验中上层清液为无色,所 以可以排除溶液的溶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铜,即猜想(2)不 成立。【实验探究】第一组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 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通过滴加酚酞溶液,检验溶液中是 否存在氢氧化钠;第二组是利用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
【反思与拓展】 经过讨论后,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滴加其他试剂到上层无色 溶液中,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你认为第三组滴加的X溶液可以是_紫__色__石__蕊__溶__液__(写一种 即可)。
【方法指导】 【猜想假设】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猜想存在两种情况:①只有 生成物;②生成物和一种过量的反应物(注:因为两种反应 物会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共存)。按照下列步骤提出合理的 猜想: 第一步:写出化学方程式A+B→ C+D 第二步:进行猜想
第 酚酞 一 溶液 组
溶液 变红
①由第一、二组 探究实验可得: 猜想 _(3_)_成立;
选择的试剂 实验操作 实验 实验结论或原理 现象
第 二 CuSO4溶液 组
第 三 X溶液 组
生成 ②第二组探究实验中 蓝色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沉淀 式为
___2_N__a_O_H__+________ _C_u__S_O_4_____N_a_2_S_O_4___ …… _+__C_u__(O__H_)_2_↓________
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
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 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_2_N_a_O__H_+__C__O_2______N_a_2_C_O__3_+__H_2_O___。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_密__封__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 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 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白__色__沉__淀__,因为Ca(OH)2是 微__溶__于__水__的__物__质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