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的行派
一、生行
1、须生张派(润润子)艺术风格:行腔高昂明亮,做工细腻,追求唱做平衡。
传人有:李云亭、陆顺子、和家颜、王集荣等。
代表作:大报仇、闯宫抱斗、下河东、走雪山、杨家戏等。
李派(李福银)艺术风格:慷慨激昂,场面火烈,唱腔讲究喘音,道白字如喷丸。
传人有:康正绪、阎更平。
代表作:临潼山、十道本、全家福、破宁国等。
郗派(郗德育、兰州须生魁首)艺术风格:讲究唱念做打平衡,行腔干净明快紧凑。
传人有:苏永民、牛利民。
代表作:下河东、临潼山、反五关、出棠邑等刘派(刘立杰)艺术风格:衰派老生、讲究唱腔,行腔激昂又不失婉转。
传人:刘毓中等。
代表作:日月图、八义图、铁莲花、大报仇等王派(王文朋)艺术风格:秦腔须生纱帽生的代表,以唱腔见长,讲究唱腔的书卷气。
传人有:刘易平、王景民、焦小春、康正绪等。
代表作:葫芦峪、辕门、状元媒、四郎探母、空城计等另外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或对前人有所突破和发展,有流派迹象的有:袁(克勤)派,传人有陈仁义等;毓(刘毓中)派,传人乔新贤、杨天易、王君秋等;平(刘易平)派,传人阎更平、成香娟等;焦(晓春)派
2、小生沈(和中)派,艺术风格:文武小生,唱念洒脱,表演潇洒。
代表作:黄鹤楼、辕门射戟、写状、群英会、双罗衫等;靖(正恭)派,艺术风格:以贫生戏称著,扮相英俊,唱念绝俗。
代表作:伯牙奉琴、激友、吃鱼、坐窑、观画、青年镜、独占花魁等;苏(哲民、育民)派,艺术风格:文武小生,精于贫生戏,唱念朴实考究,表演神满气足。
代表作:打柴劝弟、激友、扑池送亲、义责王魁、将相和、赵氏孤儿等;杨(令俗)派,艺术风格:表演神色绵逸,唱腔古朴爽朗,并擅贫生戏。
代表作:龙门寺、盗虎符、西厢记、写状等;另有流派迹象的有:吕(明发)派高(登云)派雒(秉华)派张(新华)派任(哲中)派陈(妙华)派
二、旦行早期的男旦名流赵杰民、陈雨农,党甘亭等在秦腔旦角艺术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影响,他们培养出了一大批享誉大西北的秦腔旦角演员,被尊称为秦腔表演艺术家和教育家,但因年代较远,未留下音像资料;一代秦腔“神童”刘箴俗因英年早逝,对后世影响有限,故以上几位暂不列入。
杨(金声)派(咬牙旦)。
艺术风格:传统青衣唱法,气息饱满,苍劲含蓄,吐字老到,韵味四溢。
传人:李正华、郝彩凤等。
代表作:二进宫、琵琶上路、压发等;敏腔(秦腔正宗李正敏)。
艺术风格:工正小旦,唱腔韵味醇厚,表演含蓄凝练。
传人:陈尚华、董化卿、杨凤兰、马友仙等。
代表作:五典坡、二进宫、河湾洗衣、白玉钿、二度梅等。
何家腔(金嗓子何振中)。
艺术风格:唱腔嘹亮干净,表演泼辣奔放,唱念做打俱佳。
传人:孟遏云、王玉琴等。
代表作:赶坡、金玉奴、回荆州、打金枝等。
王(天民)派(有陕西梅兰芳之誉)。
艺术风格:工闺门旦,以情拿腔,吐字清晰俏丽,含蓄缠绵,极尽柔媚之态,身段扮相上乘,长于做戏。
传人:肖若兰、全巧民等。
代表作:柜中缘、洞房、吕四娘等;宋(上华)派(有“活红娘”之称)。
艺术风格:工青衣花旦,长于做工。
唱腔清彻自然,朴实醇美,表演细腻,富于生活。
传人:张咏华,全巧民等。
代表作:杀狗、龙门寺、拷红、拾玉镯、游龟山等;孟(遏云)派(秦腔历史上第一个坤伶)。
艺术风格:
唱腔以高、亮、脆、帅著称,传统气息浓郁,表演古朴大方,刚柔相济。
代表作:起解、三滴血、三回头、二堂献杯等;杨(金凤)派、艺术风格:唱腔工稳,饱满亮丽,表演细腻大方,唱做具佳。
传人:段林菊、郝彩凤等。
代表作:白玉楼、白玉钿、游龟山、汾河湾、铡美案、游西湖、卖酒、杀狗等;苏(蕊娥)派、艺术风格:工花旦,唱腔朴实委婉、童音稚声,自然柔嫩,富含韵味。
传人:卫水珍等。
代表作:花亭相会,打金枝,夜逃、杀庙、双下跪等;李(爱云)派、艺术风格:工正小旦,唱腔柔美隽永,韵味醇厚,表演情真意切,引人入胜。
传人:广雪芹等。
代表作:三上轿、楼台会、庵堂认母、西厢记、铡美案等;余(巧云)派(有“秦腔皇后”之称)。
艺术风格:工正小旦,唱做具佳。
唱腔清脆酥甜、纤细委婉、富含韵味,表演规范细腻、功力深厚。
能戏颇多,其声腔及表演方面的建树非常值得研究和继承。
传人:张彩香、胡香串等。
代表作:三上轿、秦香莲、五典坡、黑叮本、白蛇传、斩秦英、双下跪等;肖(若兰)派,或称兰派。
艺术风格:工小旦,唱腔华丽委婉、气质如兰,表演细腻逼真、大气考究。
传人:李淑芳、王荣华等。
代表作:游龟山、柜中缘、河弯洗衣、数罗汉、三滴血、双锦衣、夺锦楼等。
王(玉琴)派,艺术风格:工正老旦,唱腔沙冽甘甜、朴质酣畅、圆润奔放、韵味醇厚,人称“满口腔”。
代表作:秦香莲、三娘教子、白玉楼、杨门女将等。
郭(明霞)派,艺术风格:工正旦,自创颤音唱法。
唱腔激越流畅、刚柔相济。
传人:张虹等。
代表作:秦香莲、五典坡、四贤册、秦楼案等。
小肖(玉玲)派,或称玲派。
艺术风格:工青衣小旦。
唱腔博采众长、细腻飘逸、委婉舒张。
传人:侯红琴等。
代表作:玉堂春、火焰驹、探窑等。
熊(月玲)派,艺术风格:工青衣小旦。
戏路宽广、擅于唱工,唱腔朴质跌宕、饱满婉转、喷口遒劲。
代表作:五典坡、秦香莲、游龟山、走雪等。
传人:熊小玲等。
三、净行田(德年)派,艺术风格:工大花脸,唱腔雄浑刚劲、高昂激越,注重膛音。
虽是传统花脸唱法,但改变了传统的花脸吼、挣的缺点,形成了简练朴质的艺术风格,白口亦佳,台架稳重大方,成为秦腔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花脸流派。
传人:李买刚、白江波等。
代表作:铡美案、斩单童、二进宫、打銮驾、甘露寺等。
李(可易)派,艺术风格:工架子花脸,唱腔如龙吟虎啸、喜用犟音、行腔火暴、传统味浓,表演如猛虎蛟龙、气势伟岸,形成了洒脱、稳重、考究、凝练的艺术特色。
在二花脸行开一代新风,成为标志性人物。
传人:刘茂森、王仲华、左福成等。
代表作:敬德洗马、满床芴、斩单童、黑虎坐台等。
张(健民)派,艺术风格:工大花脸,行腔上突破了传统花脸以膛音为主的唱法,改用须生行腔唱花脸,形成了干净明亮、铿锵爽朗的艺术特色;白口更是如珠走玉盘、酣畅淋漓,念白艺术在花脸行当中登峰造极。
代表作:赤桑镇、斩单童、铡美案、草坡面理、抱琵琶、二进宫等。
耿(忠义)派,甘肃花脸巨匠。
艺术风格:架子花,塑造人物张弛有度、栩栩如生,创造了如“三秆子”、“三鞭子”等表演程式;唱腔苍劲洪亮、刚毅俏皮。
独具一格的耿派脸谱更是对秦腔花脸艺术的巨大贡献。
传人:刘茂森、米新洪等。
代表作:杀寺、五台会兄、芦花荡、苟家滩等。
周(辅国)派,艺术风格:架子、铜锤二门抱,唱腔慷慨激昂、火炽热烈、犟音独具风格,台架工稳。
代表作:铡美案、火焰驹、芦花荡、黄河阵、黑虎坐台等。
刘(茂森)派,艺术风格:工二花脸,唱腔酣畅醇厚、苍劲挺拔,犟音喘音技巧造诣深厚,武打矫健优美、腰腿功力尤佳。
代表作:五台会兄、荆轲刺秦、芦花荡、张飞闯帐、杀寺等。
四、丑行马(平民)派传人:樊新民、雷振中、伍敏中等。
苏(牖
民)派汤(涤俗)派晋(福长)派阎(振俗)派传人:李兴、乔慷慨王(辅生)派
陕西名称由来
2006-02-17 11:47:36 西安新闻网
陕西:
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据《国语》记载,西周初年、周公与召公的封邑是以“陕塬”(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以东为“陕东”,由召公管辖,以西为“陕西”,由周公管辖。
陕西的名称由此延袭至今。
三秦:
战国时代,陕西为秦国所辖,所以陕西简称“秦”,沿用至今。
秦朝灭亡后,项羽把原来秦国之地分封给秦朝的三个降将。
封章邯为雍王,统治关中西部;封司马欣为塞王,统治关中东部;封董翳为翟王,统治上郡(今陕北地区),故陕西又称“三秦”。
关中:
一词来源有二:一指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和大震关(今陇县西北)之间称关中;《长安志》中一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称为关中。
《三辅故事》。
现在通称关中是指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