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考总复习物理专题训练四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
中考总复习物理专题训练四 初高中知识衔接题
压表自身的电阻为 3 kΩ,读数为 3 V;电流表读数为
4 mA,则待测电阻 R 的真实值等于( C )
A.750 Ω
B.760 Ω
C.1000 Ω
D.1010 Ω
2. (2019·昆明)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9 V 保持不变,G 为灵敏电流计,其内电阻为 Rg 保持不变; R 为热敏电阻,其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闭合 开关,当热敏电阻所在的环境温度等于 20 ℃时,电流计 的示数是 2 mA.则当电流计的示数是 9 mA 时,热敏电阻 的阻值是 500 Ω,它所在的环境温度是 140 ℃.
3. 在电学实验中,往往认为电压表对测量的电路没 有影响,事实上电压表有大的电阻值(简称内阻 RV),在 电路中有很小的电流通过电压表,电压表的示数就是这 很小的电流与其内阻 RV 的乘积.现在要测量一个未知电 阻 Rx(大约 2 kΩ~3 kΩ)的阻值,物理实验室中已有实验 器材:2 节干电池(电压未知)、未知电阻 Rx、开关多个、 导线若干.
A.绳子断了后,由于惯性气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B.气球受到风力和绳子拉力 F 沿水平方向的分力 是一对平衡力 C.气球受到的重力与空气对气球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 D.气球受到的绳子拉力 F 与受到的风力是一对平 衡力
4. (2019·绵阳)用水平力 F1 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木 板 A 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匀速运动,物块 B 在木板 A 上 表面相对地面静止,连接 B 与竖直墙壁之间的水平绳的 拉力大小为 F2.不计滑轮重和绳重,滑轮轴光滑.则 F1 与 F2 的大小关系( D )
动摩擦系数(μ).如图所示为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 压)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D )
A.当 F 压=2 N 时 f=4 N B.当 f=2 N 时 F 压=1 N
C.μ=2
D.μ=0.5
3. (2019·池州贵池区二模)如图 所示,一只氢气球系在绳子的一端, 因受恒定不变的水平风力的影响,气 球静止时绳子偏离了竖直方向.以下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另外,提供可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3 个: a.电流表 (0~0.6 A,分度值 0.02 A) b.电流表 (0~5 mA,分度值 0.1 mA) c.电压表 (0~3 V,RV=3 kΩ)
请你利用已有实验器材,参考题目中给出的信息, 再从提供可选择的 3 个实验器材中选择 1 个器材设计一 个实验方案,准确测量未知电阻 Rx 的阻值.
(3)前 2 s 内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为 5 m/s2 .
6.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 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 v=s/t.初中 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 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 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 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Δ v 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 a 表示, 国际单位是 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小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 可以看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较暗.
小霞:无论怎样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 都只能看到那块污渍的像.
(4)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凸透镜成像时,其物距 u、
像距
v
和焦距
f
三者之间满足如下的数量关系:1+1=1, uv f
式中三个物理量使用相同的长度单位,则当凸透镜的焦
6. 如图,有一轻弹簧 K,其一端与墙相连,质量为 5 kg 的木块,沿光滑水平面以 6 m/s 的速度运动,并 压缩弹簧,则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为 90 J(物体的动能公式 E=12mv2).
7.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为 h,长为 s 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忽略外界阻力的影 响).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 v0=2 m/s,经过 5 s 后它的速度变为 vt=6 m/s,则这个物体在 5 s 内的速度 变化量Δv= 4 m/s.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
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 0.8 m/s2.
(3)加速度的定义公式 a= Δv/t .
(1)选择的实验器材: c (填器材的序号). (2)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实验中不拆接仪器).
(3)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写出实验步骤并用字母表 示出测量的物理量.
解: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 S1、断开开关 S2,记下电压表的示数 U1;同时闭合开关 S1、S2,记下 电压表的示数 U2.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 15 cm 时,移动 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7.5 cm.
(3)实验时,小明发现凸透镜中间有一小块污渍,为 此小组内的同学展开了如下的讨论,你觉得较合理的想 法应该是 小强 同学的.
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 可以看到烛焰的像,但像的中间没有了.
类型 3 力学衔接
【针对练习】 1. 当弹簧不受拉力作用时,我们称其长度为原长, 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拉力和弹簧的伸长量之 比叫做弹簧的劲度系数.某次实验测 得弹簧的弹力 F 与弹簧的长度 l 关系如 图所示,试求: (1)弹簧的原长为多少? (2)劲度系数为多少 N/m?
解:(1)由图可知,当弹力为零时,弹簧原长为 4 cm.
A.t1 至 t2 时间内,汽车做加速运动 B.F0=2f C.t2 时刻之后,汽车将保持功率 P0 行驶 D.v=12v0
类型 4 电学衔接
【针对练习】
1. 生活中电压表实际上相
当于一个可以显示其自身两端
电压的大电阻,电流表实际上相
当于一个可以显示流过其自身
电流的小电阻.如图所示的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若电
(4)匀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 分面积表示以速度 v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 t 时通过的路程 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乙)所示,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 v0 到 vt,运动时间为 t 时通过的路程 s.用 v0、t、a 写出 s 的表达式,s= v0t+12at2 .
利用特殊光路结合数学知识可以得出透镜成像时
性研究,高
透镜 焦距、物距、像距之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1+ 中物理侧
成像
u
重于定量
规律 1v=1f(凸透镜成实像时);1u-1v=1f (凸透镜成虚像时) 研究
【针对练习】 1. 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 n(数值上等于光由玻璃斜射入真空或空气时折射角的正 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 ).如图甲所示,O 是圆心,MN 是法线,AO、BO 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 璃砖中的传播路径.该同学测得多组入射角 i 和折射角 r, 作出 sin i-sin r 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B )
(2) 因 为
F = kx , 即
F=k(l- l0), 所以
k
=
F l-l0
=
12
4N cm-4
=0.5 cm
N/cm=50
N/m.
2. 在学习了“探究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后,同学
们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在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比值为定值,这个定值叫做
距 f=5 cm,物距 u=30 cm 时,像成在另一侧距凸透
镜 6 cm 处.
类型 2 运动学衔接
【针对练习】 1. (2019·连云港)如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 机每隔 0.1 s 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 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 AB 段的路 程为 7.50 cm,平均速度为 0.15 m/s.
A.甲船 25 千米,乙船 35 千米 B.甲船 30 千米,乙船 30 千米 C.甲船 35 千米,乙船 30 千米 D.无法确定
5.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析 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从第 2 s 到第 5 s 物体运动的路程是 30 m.
(2)为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我们引入了加速度 的概念.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 时间(Δt)的比值,通常用 a 表示.由图可知加速度 a=ΔΔvt 的单位是 m/s2 .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即 Ek=12mv2= mgh,所以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大小为 v= 2gh.
8. (2019·大庆)汽车在平直公路 上以速度 v0 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 为 P0,牵引力为 F0.t1 时刻开始,司 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保持恒定功率 P 行驶,到 t2 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为 v.已知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 f 恒定不变,汽车牵 引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D )
(1)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图乙所示, 电压表的读数为 1.6 V,电流表的读数为 0.5 A, 则电阻的测量值 R= 3.2 Ω;
(2)考虑到电压表的内阻对电路的影响,必然会给测 量结果带来误差,那么用这种方案测量出来的电阻值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其原因 是 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待测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 该电流比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偏大,而电压表测量的就
A.从第 3 s 起,两物体运动方 向相同,且 vA>vB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 A 比 B 迟 3 s 才开始运动
C.在 5 s 内两物体的位移相同,5 s 末两物体相遇 D.5 s 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4. (2019·杭州)流速为 5 千 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 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 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 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 顺流而行,1 小时后两船离木 桶的距离(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