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

地震

名词解释1.时距曲线:表示波从震源出发,传播到测线上各观测点的传播时间t同观测点相对于激发点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的曲线。

2.惠更斯原理:波前面上的每一点,都可以看做是新的震源,而这些小震源发出的子波波前的包络面,就是新的波前面。

3.同相轴: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波峰或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4.均方根速度:在一定条件下,把不是双曲线关系的时距曲线方程简化为双曲线关系时引入的速度。

5.动校正:动校正就是把炮检距不同的各道上来自同一界面、同一反射波到达时间,校正为共中心点的回声时间。

6.地震构造图:地震构造图是一种以地震资料为依据,用等深线(或等时线)及其他地质符号表示地下某一层面起伏形态的一种平面图件。

7.正常时差:炮检距为x时的旅行时与零炮检距时的旅行时之差。

8.波阻抗: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作用于某个面积上的压力与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此面积的质点流量之比,称为波阻抗。

9.视速度:沿某一观测方向(通常是地面测线)确定的速度称为视速度。

10.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做反射截面的反射系数。

11.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线,法线和反射线在同一界面内。

12.分辨率:指识别出多于一个地震反射的能力。

13.垂直分辨率:指通过比较地震子波延续时间△t和垂直通过底层的双程时间△ζ表示垂向分辨能力。

14.水平分辨率:指利用地震资料,在横向上能分辨地质体的最小宽度或范围。

15.费马原理:地震波沿射线的旅行时与沿其它任何路径的旅行时相比最小,亦是波沿旅行时最小路径传播。

16.射线平面:由入射线、反射线和法线组成的平面叫射线平面。

17.透射定律:入射线、透射线位于法线两侧,入射线、透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射线平面内;入射角的正弦和透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入射波的速度和透射波的速度之比。

18.波前:某一时刻t,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该曲面称为某一时刻t的波前面,简称波前。

19.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

20.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叫纵波。

21.地震组合法:利用干扰波和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不同而提出压制干扰的组合方法。

22.剩余时差: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的时间之差称为剩余时差。

选择题2、叠加速度转化为均方根速度必须进行(C)A动校正B静校正C倾角校正D相位校正3、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如果在某一时刻把空间中所有刚刚开始振动的点连成曲面,这个曲面就称为该时刻的(C)A基准面B反射面C波前面D波尾面4、关于地震波的类型,错误的说法是(D)A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同的波叫纵波B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C沿自由表面传播的波叫瑞利波D纵波,横波和瑞利波都属于面波5、地震勘探中产生反射波的条件是弹性分界面上下存在(D)A速度差B密度差C压力差D波阻抗差6、在反射波地震法勘探中,(B)就是有效波A多次波B反射波C折射波D投射波7、用于计算动校正量的速度称为(B)A平均速度B叠加速度C均方根速度D层速度8、连续介质地震波射线为(B)A直线B曲射线C双曲线D抛物线9、共反射点道集记录中,把每一道反射波的传播时间减去它的正常时差这就叫做(A)A动校正B静校正C相位校正D倾角校正10、由炮点传播到地面再到界面再到检波点这样的波称为(C)A绕射波B微曲(层间)多次波C虚反射波D全称多次波填空题1.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弹性分界面上下地层的波阻抗差的大小。

2.地震波速度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速度垂直梯度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3.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可分为垂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

4.地震所产生的震动是以弹性波的形式传播出来的,这种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通过岩体在介质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包括横波和纵波。

体波经过折射、反射而沿地面附近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它是体波形成的次生波。

5.进行时深转换采用的速度为平均速度,研究地层物性参数变化需采用层速度。

6.地震测线的布设有两个要求:一是测线应为直线,二是测线应该垂直构造走向。

7.地震勘探整个工作主要包括地震资料采集、地震数据处理和地震资料解释三个阶段。

8.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检波器将机械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

9.地震勘探中,炮点和接收点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被称为观测系统。

10.地震勘探分反射波地震法、透射波地震法和折射波地震法三种,而地震法主要用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其他两法用的较少。

11.地震组合法分为检波器组合和震源组合。

12.在地震勘探中,产生折射的条件是界面下部介质波速大于上部介质波速,且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

13.在速度谱上拾取的速度是叠加速度,在时—深转换尺上读取的速度是平均速度。

14.利用地震波振幅变化与反射界面波阻抗的联系来进行“直接”找油气的方法技术就是所谓的技术。

15.反射波到达地表时,引起地表的振动检波器把地表的振动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缆把电振动输送到数字地震仪器里,记录在磁带上的,这就成为数字磁带地震记录。

16.地震勘探中产生反射波的条件是弹性分界面上下存在(波阻抗差异)。

17.作为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最终环节的地震资料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即(构造)解释,(地震岩性)解释和(地震地层)解释。

18.一般情况下,在岩石性质和地质年代相同的情况下,地震波的速度随岩石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19.分界面上的反射子波到达地面被接受时,其振幅大小取决于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的绝对值),极性正负取决于(反射系数的正负),到达时间取决于反射界面的(深度和波速)。

P16620.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波,地震波就是一种(弹性波)。

21.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覆盖次数)发生变化。

22.三维地震勘探工作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观测测线称为(联络测线),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主测线)。

23.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CMP(共反射面元或共中心点),CDP(共深度点),CRP(共反射点),NMO(正常时差校正或动校正),DMO(倾角时差校正)。

24.几何地震学的观点认为:地震波是沿(旅行时最小)路径在介质中传播,传播过程中将遵循(费马)原理。

25.例举出地震记录中常见的五种干扰波(面波,声波干扰,浅层折射波,侧面波,多次波,次生干扰)等。

26.根据炮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地震测线分为(纵测线)和(非纵测线)两类。

27.一个谐振动是由(振幅),(频率)和(相位)三个量确定的,改变其中的任一量,振动波形成都会发生变化。

28.地震波从爆炸点向上传播,然后又在风化层底面或地面向下反射的能量称为(虚反射)。

29.垂直入射地震反射系数公式为:(R=(p2V2-p1V1)/(p2V2+p1V1))30.在等t0平面图上,等值线越密说明地层倾角越(大)。

简答1、有效波与干扰波的主要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分别用什么方法突出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1)传播方向上的差异,用组合法(2)频率上的差异,用频率滤波。

(3)视速度方面的差异,用二维滤波。

(4)剩余时差的差异,用水平叠加。

2、在地震剖面上识别断层的主要识别标志。

(1)反射波同相轴中断。

(2)反射同相轴数目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在地层的下降盘地层变厚,而上升盘地层变薄甚至消失。

(3)反射波同相轴形状突变、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

(4)反射标准波同相轴发生分叉、合并、扭曲及强相位转换等。

(5)特殊波的出现。

3、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处理后的各种反射地震剖面,结合地质、钻探、测井及其它物探资料,根据地震波的传播理论和地质规律,把地震剖面转化为地质剖面,进一步研究区域的构造发育史、盆地的发育演化史、沉积史和油气运移聚集史,做出油气资源评价,在有利的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上提供钻探井位。

4、对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选取标准层通常遵循的规则或条件是什么?(1)反射标准层必须是分布范围广、标志突出、容易辨认、分布稳定、地层层位较明确的反射层。

(2)反射标准层具有明显的地震特征。

(3)反射标准层能反映盆地内构造—地层格架的基本特征。

5、地震资料构造解释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1)相干数据体浏览(2)层位标定(3)层位追踪,也叫波的对比(4)地震剖面的地质解释(5)成图速度分析(6)构造成图(7)构造分析6、试比较地震勘探中组合法和多次覆盖法的异同。

7.形成地震反射波必要条件是什么?界面波阻抗差不为零8.什么是组合检波,它在地震勘探中的作用是什么?组合检波就是将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多个检波器连接起来,将其接受到的地震信号叠加在一起作为一道地震信号记录下来。

作用:利用干扰波与有效波在传播方向上的差异来压制干扰波,它是在一点激发、多道接受、每道一个检波器这一最基本的地震野外工作方法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一种压制干扰波的有效措施。

9.低速带对地震波有哪些影响?低速带的弹性很差,对地震波有强烈的吸收作用。

低速带中波的传播速度低且不稳定,是地面各点观测时间延长,因此对经过低速带而返回地表的反射信号的旅行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并发生相对畸变。

10.什么叫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如何提高地震勘探的垂直分辨率?垂直分辨率指在纵向上能分辨岩层的最小厚度。

11.什么地质条件下容易产生地震绕射波,用什么方法可以清除它?⑴断层棱点、地层尖灭点、不整合面上的突起点⑵共反射点叠加、频率滤波12.从反射波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①下方介质的波速大于上覆介质的波速②入射角以临界角入射13.试述纵波与横波的传播特点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在纵波传播的路径上,形成一系列的膨胀带和压缩带,且由近而远、胀缩相间的交替向外传播。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它由近及远,质点交错横向振动向外传播。

其中,横波中的SV波质点的横向振动发生在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SH波质点的横向振动发生在波传播方向的水平平面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