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0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1解析
10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1解析
基本要求及评分标准
基本要求:
掌握核与粒子物理实验的基本概念,掌握粒子与物质 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各种粒子被探测的基本原理。
根据实验要求,会选择粒子探测器。 确定采用的探测方法和技术,设计粒子探测系统,并
给出探测系统原理方框图。
评分标准 平时作业 30% 期末考试(闭卷)70%
参考书目和学术刊物
“小宇宙”和“大宇宙”
人类对两个极限尺度的物质世界—“小宇宙”和“大宇宙”—不断 认识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物质结构的“小宇宙”,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古希 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的朴素原子论。德谟克利特等根 据有关各种自然现象的思辩性的考虑,提出了原子论 的想法试图以之来阐明宇宙见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 他们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或多种微小的实体,叫做 “原子”(现在欧洲各国文字中的“原子”都来源于 希腊文“atomos”,是“不可分割”的意思),这些原 子在虚空中运动着,并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 结合或重新分散。虽然在这种意义上的原子论远远不 是人们今天所了解的严密的科学理论,但它与现代科 学的结论比较吻合。
1590年和1609年先后出现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使人们得以在两个 尺度方面超出了肉眼范围, 它们正是人类首先使用的可见光探 测器,它们开始使人类对“小宇宙”和大宇宙的探索逐步走上现 代实验科学的轨道。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无可见光条件下发现胶片感光从而 发现X射线和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由钾铀硫酸盐使感 光片变黑的现象发现了β射线可以作为粒子探测器历史的开端。
粒子探测器的统计性质和实验数据处理知识将 在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2)介绍
学习目的和意义
培养掌握各种粒子探测技术的专门人才。 了解掌握粒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和基
本规律,会使用各种探测器。 掌握粒子测试系统的原理及组建。 掌握大型高能粒子探测谱仪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会设计研发新的粒子探测器。
➢ 为了将这些粒子与射线作为微小的探针来研究微观和亚微观结构,如:晶体 结构、物质的表面结构、分子原子及核结构等
➢ 为了通过这些粒子或射线来研究我们达不到的各种天体,如地球的深处、太 阳的内部、月亮或银河以外、更遥远的天体
➢ 为了使粒子和射线在工业、农业、矿山、地质、医疗、环保、航天等领域被 广泛地应用,不可替代地获得对宏观物质的形态、结构、成分的测量和研究
“小宇宙”和“大宇宙”
近百年来,人类的认识逐渐达到原子、原子核、核子、 夸克这几个层次,对其观测的尺度已从10-8到10-15厘 米。作为人类周围星体世界的大宇宙,从太阳系、银 河系、直到河外系,人们观测的尺度已大到6×107光 年距离。在地球上观察到宇宙中存在高能基本粒子, 也包括能量范围极宽的电磁辐射光子,其能量由10-4 电子伏特(宇宙背景辐射)到1020 电子伏特的硬γ射 线,而可见光光子只在大约1.6-3.2电子伏特的很小的 一段范围内。宇宙本身已逐步成为研究粒子物理的实 验室。人类对无限小和无限大世界的研究也已经逐步 有机地结合起来。
客体尺度与观测手段
粒子探测器
我们生活的宏观世界被大量的微观粒子所包围: 来自地球表面的各种放射性,如 40K、232Th、235U 来自宇宙(太阳、银河系)的宇宙线(、) 来自加速器和人工放射源的各种能量、不同种类的粒子和射线
➢ 为了测量粒子和射线的基本性质,研究这些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与 宏观物质的相互作用
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实验(1)
胡涛
高能物理研究所 Tel:83054662 email: hut@
本课主要内容
以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实验为背景,介绍各种探 测器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微观粒子 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和它们的探测原理。
介绍各种微观粒子探测器:气体探测器、半导 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契伦柯夫探测器、气 体多丝室、各种径迹探测器、粒子探测系统、 各种磁谱仪(高能磁谱仪和重离子磁谱仪)等 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种类和应 用等。
粒子探测器的发展史
1911年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借助显微镜观察到单个α粒子在硫化 锌上引起发光。这正是闪烁计数器的雏形。1919年他用类似的荧光屏 探测器第一次观察到用α粒子轰击氮产生氧和质子的人工核反应,由此 核物理迅速发展起来。
核物理和宇宙线的发展反过来又带动了各种探测器的发展。本世纪二十 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现了核乳胶,云雾室,火花室,流光室等径迹探测器 以及电离室,正比与盖格计数管和闪烁计数器等电子学探测器。新粒子 的发现往往借助于当时的新型探测器,例如1932年和1936年用云雾室 先后发现了正电子和μ介子,1939年用电离室发现核裂变现象,1954 年用气泡室发现Σ0超子,1961年用火花室发现μ中微子等。值得提出 的是以我国科学家为主于20世纪50年代利用气泡室发现了反Σ-超子。
发明和发展了各种辐射和粒子探测器,并由此产生了新的学科、新的技术、 新的产业。
粒子物理实验
粒子物理实验包括:
1. 粒子源(加速器/对撞机,宇宙线) 2. 探测器
✓ 探测器本体 ✓ (前端、后端)电子学
3. 数据分析
粒子探测器的发展史
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需要粒子加速器和探测器及其它设备。加速器 将微小带电粒子加速到非常高的能量,速度接近光速,然后打到 固定的靶上或彼此对撞,以研究物质深层次的结构。探测器用来 探测碰撞产生的微小粒子,记录各种信息,如粒子径迹、衰变产 物、飞行时间、粒子动量、能量、质量等。粒子探测器的发展史 正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实验同理论不断相互促进 的历史。
谢一冈等著:《粒子探测器与数据获取》,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3
唐孝威主编:《粒子物理实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1982
李金编著:《现代辐射与粒子探测学讲义》
Nuclear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in Physics Research A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