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社会大课堂

走进社会大课堂

也许有人还不明白,此刻学校没有春游秋游活动了,改成了社会大课堂(北京是这样,别的地方我不清楚)。

有什么区别呢?
一,不收费了,国家买单。

三,我们学校构成了活动系列,持续开发校本课程。

我们一年级的社会大课堂地点是:北京海洋馆。

随着年级升高,地点还会更换。

像我们这次的活动,流程是这样的。

去之前,有布置,有准备。

我们给孩子看了找的北京海洋馆的视频,让学生利用国庆节假期对海洋生物进行必须的了解。

去的时候,老师们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展品、动物、介绍。

参观结束后,有作业、有总结、有反馈。

一年级的学生会写字很少,所以作业是画一幅画。

我对外出同学们的学习意识、安全意识、保管物品、卫生意识都结合具体事例进行了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我还特意留心观察了学生的表现,这才是最能引起思考的一手资料,哈哈!
参观的时候,
有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每个展品都想看看,还会去看看旁边的介绍,和同学聊一聊。

有的同学知识面很广,看到展品就会说出相关的知识,看来平时的积累很丰富。

有的同学十分谨慎,只顾着关注别跟丢了队伍,紧紧跟着老师,不敢乱走,不得不
牺牲一些观察的机会。

有的同学只看热闹,东跑一圈、西跑一圈,收获了愉快的情绪,知识嘛,就不好说了。

观看表演的时候,
因为表演是11:00开始,有的孩子已经着急吃东西了,于是就一边看一边吃。

这时候我观察到:
有的孩子观看表演十分投入,激动地大叫、鼓掌,跟着音乐声晃动身体,哼唱音乐。

有的孩子专心地吃,吃自我的食物,和别人交换、分享。

有的孩子能很好地兼顾,一边吃一边看,两件事都没耽误。

也有的孩子没吃好,也没怎样看,只顾着激动了。

收拾垃圾的时候,
演出半小时就结束了。

临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垃圾都捡到垃圾袋里,带到外面扔进垃圾箱(这个在活动之前就教育过,要求孩子准备垃圾袋了)。

然后我就巡视了几次。

我发现,在吃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就注意到不掉渣、不乱扔,放进自我的垃圾袋了,所以脚下干干净净,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我添麻烦,几乎不用捡。

有的孩子动作很快,发现自我脚下有垃圾,赶快捡起来。

个别孩子吃的时候好像很放开,自我的周围全是细碎的食物残渣,几乎无法收拾。

还有的孩子带的水、饮料弄撒了,到处流,既不好打扫,还弄得到处都是,踩一脚
黏糊糊的。

收拾完以后,我们从海洋剧场出去找里一块地方继续吃。

有的孩子吃完了,就和同学们聊天。

有的孩子没吃完,就继续吃。

有的孩子和别人交换食品。

个别孩子闲着没事儿,满地乱爬,我用这个词真的一点儿都没夸张,的确是满地乱爬。

我制止一次,还爬,制止两次,还爬。

至于脏不脏,不去想。

别人会不会笑话,不去想,只图一时的痛快。

这倒也贴合孩子的天性。

参观之后,
中午了,阳光很好,海洋馆也参观完了,于是就出去晒太阳,到草坪上自由奔跑玩耍。

有的孩子到处乱跑,你追我赶,释放激情。

但也容易让人担心安全,于是我会不停地过去提醒几句。

有的孩子自我躲在一边,玩自我的游戏,看来很喜欢独处,但也让人担心孩子是不是合群。

有的孩子会玩、会相处,很大度,即使和同学发生了小摩擦,也不放在心上。

有的孩子心思细腻,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不高兴,找老师告状。

最后看看保管物品。

每到更换场地的时候,我都会提醒好几次,带好自我的东西,因为是小孩子,所以光说带好东西还不够,我都是说到具体事物,检查自我的书包和水杯(平时放学就会说,检查4件东西:书包、饭兜、水杯、小黄帽。


最后的结果是:
快离开的时候,一位同学在队伍中捡到一件校服上衣。

我当时想到可能是我们班的同学丢的,于是就让这位同学拿回了学校。

到了学校,有一位同学说,水杯丢在了车上。

我赶快打电话联系驾驶员。

这时候,又一位同学说,他的水杯也丢了,我问丢在哪里了,说在海洋馆了。

我说当时你怎样不说呢?孩子没说话,我猜可能没敢说,怕被批评,但也可能是当时没想起来。

我也没办法了。

过了一天,那个水杯丢在车上的同学家长,帮这个同学也把水杯拿回来了,原先他也丢在了车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