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客运输●旅客运输的任务1、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旅客在旅行上的需求。
2、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行李、包裹和邮件到目的地。
3、保证旅客在旅行中的舒适、愉快、有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优质服务)。
●旅客运输的特性1、旅客运输的动态性。
2、旅客运输有较大的波动性3、旅客运输的能力和产品的不可存储性4、客运服务的系统性5、旅客运输的高科技性6、旅客有较强的自主性。
7、旅客运输服务的多样性●旅客运输系统的构成:铁路公路水路航空。
影响旅客选择运输方式的因素:价格、速度、安全、服务。
●我国铁路发展现状:一、铁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一、路网结构得到优化二、路网质量明显提升三、客运装备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四、客运站新建改建步伐加快五、客票实现异地联网销售二、铁路客运量需求量增长一、铁路客运量保持增长二、铁路在中长途旅客运输中保持优势三、客车装备更新换代快四、铁路客运收入平稳增长三、既有线第六次大提速成功一、全国旅客列车平均旅速不断提高二、铁路里程不断增加三、旅客运输方案不断优化四、高速铁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五、区域城际客运铁路发展迅速六、铁路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四纵四横和八纵八横四纵:京沪高速铁路、京港高速铁路、京哈高速铁路、东南沿海客运专线;四横为:徐兰客运专线、沪昆高速铁路、青太客运专线、沪汉蓉高速铁路。
八纵:沿海通道、京沪通道、京港通道、京哈~京港澳通道、呼南通道、京昆通道、包海通道、兰(西)广通道。
八横:通道包括绥满通道、京兰通道、青银通道、陆桥通道、沿江通道、沪昆通道、厦渝通道、广昆通道。
●旅客运输改革措施运输方案优化、推广科技进步灵活、运价、高质量服务。
客运站设备及能力●相关设备概念客运站:铁路部门办理客运业务、供旅客上下车之用的建筑。
客车整备所、动车段:是旅客列车彻底和动车组维修保养的重要基地(对如段、所得客车车底动车组进行洗刷、清扫、技术检查修理以及整备。
)移动设备:是铁路旅客运输基本动力和运载工具。
●客运站作业内容服务作业:包括旅客上下车、候车问询等方面的服务。
客运作业:包括客票发售,行包、邮件的装卸等。
技术作业:对旅客列车技术作业。
●客运站分类:按基本用途:长途短途旅游国境;按等级:一二三特等站;按线型:通过尽头混合式。
(各自优缺点)●客运站组成:站房、站场、站前广场●客运站流线定义及分类:流线的定义:旅客、行包、车辆在客运站内的集散活动,产生一定的流动过程和路线,称为流线。
按流动方向分:进展流和出站流按照性质:旅客流线、行包流线、车辆流线。
进站客流又具体分为:普通旅客流线、城际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团体特殊旅客流线。
贵宾流线。
●流线组织原则方法原则:尽量避免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最大限度的缩短旅客在站内的步行距离,避免流线迂回。
方法:同一平面错开;空间错开;空间和平面上错开。
●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1.铁路旅客运输的主要对象是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及邮件。
2.旅客运输在时间上有较大的波动性。
3.客运车辆都是按铁路局固定配属给各客运车辆段的,同时,担当旅客列车乘务工作的客运乘务组一般是固定随车职乘4.旅客列车车辆编组内容及编挂顺序都是根据需要要求编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变。
5.铁路客运站的位置靠近城市,并与市内交通及其他各种交通工具有良好的衔接配合6.旅客列车重量标准和速度应合理选择。
7.旅客列车到发线及站台一般应按方向和车次予以固定8.旅客列车的发车密度与客流需求、时空波动及分布相适应旅客运输组织●客运站运输组织的原则1.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
2.保证旅客运输安全3.不断提高旅客运输服务质量4.发挥铁路整体优势,贯彻“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客货兼顾”的方针5.发展铁路和各种交通的工具的联合运输。
●旅客运输设备:客运站、线路、运载工具、工务维修、通讯讯号。
●客运生产流程。
●铁路客流分类:直通客流、管内客流●旅客交通行为分析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
铁路旅客运输计划●概念及分类:旅客运输计划:是确定旅客列车对数和客运机车车辆需要数的基础,也是确定客运设备、客运机车车辆修造计划及客运运营支出计划的重要依据。
分类:长期计划、年度计划(计划部门负责)、日常计划(客运部门负责)主要内容:旅客运输量;旅客周转量;旅客平均运程编制的依据:1、客流调查资料,客流调查时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基础。
2、旅客运输统计报告资料,它是掌握旅客运输变化规律的重要资料,包括旅客运输部门统计掌握的日常统计分析资料和由统计部门编制的客流统计资料。
●影响客流变化的主要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政治上的安定团结,国民经济稳步上升,文化教育事业的日益普及提高。
2.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兴建,引起地区间人口的移动和增加了新地区与全国各地的联系。
3.经济的繁荣、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4.人口的自然增长。
5.国家和地区性的团体活动,如代表大会、大型运动会、展销会、全国和地方性的节假日。
6.现有铁路的加强、改建及新线的修建,通过能力的提高,客流吸引范围的扩大改变。
7.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铁路旅客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各种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合理分工的变化。
8.运价制度的改革,运价的提高或降低。
●查定范围直接吸引客流:直接吸引范围是指车站所在地及其附近地区被车站直接吸引的城市和居民地点的总区域而言,这个区域可用垂直平分线划出它的大致范围。
间接吸引范围:指车站直接吸引范围以外,由其他交通工具的联系而被间接吸引的较远地区的城市和居民点的总体区域而言。
调查分类:综合调查、节假日调查、日常调查●编制客流计划客流计划是旅客运输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旅客运输计划的技术计划,又是旅客运输能力的分配计划和旅客运输组织的工作计划。
步骤:下达任务、准备资料;铁路局编制客流图和客流计划;铁路总公司汇总直通客流图,编制客流计划客流月:铁路总公司指定作为统计客流的某个月份,一般情况采用客运量需求较大的月份。
客流区段:客流的到达区段,它不同于列车运行区段和机车牵引区段,其长度按客流密度的变化情况而定。
凡各大城市之间,客流密度大致相同的地点,衔接几个铁路方向的大型客运站,各铁路局间的分解站,都是划分客流区段的始发、终到站。
●客流图1、直通客流图2、管内客流图(斜线表转成密度图的方法,计算1;P100)3、市郊客流图●票额分配依据1、制定月份市郊管内直通客流图及主要站间旅客交流表等内容。
2、列车旅客密度表,分车次统计的软硬卧和硬座实际人数,各自列车超员或不足情况。
3、主要站分车次、区段的上车人数和分车次的下车人数。
●旅客输送日计划编制依据:(1)各次旅客列车的票额分配计划;(2)近日来各次列车上车人数实绩及其规律;(3)中转换乘旅客签证的规律;(4)节假日与工作日客流的差异情况及其规律;(5)未来天气变化情况和过去天气变化时对客流影响的规律;(6)有无团体预约和到达本站的团体(对后者应调查其回程日期和拟乘车次);编制内容:(1)分线别、方向别的旅客列车车次;(2)分线别的管内、直通区段;(3)分车次、分区段的软硬卧及软硬座票额;(4)分车次、分区段的软硬卧及硬座预售、当日售、剩余数、中转数、乘车证人数;(5)车辆的甩挂计划;(6)分车次的计划合计数;(7)分车次、分区段的实际上车人数及合计数;(8)分车次的日计划兑现率;考核:每趟列车日计划兑现率;车站日计划兑现率(计算方法:超出或不足计划的部分比计划。
均要求达到95%)●客流信息确报为了及时掌握客流动态信息,车站和旅客列车之间客流信息必须及时传报。
包括:乘车人数通知单、列车密度表。
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开行方案概念旅客列车开行方案是指确定旅客列车运行区段、列车种类及开行对数的计划。
●分类按照运行线路:既有线开行方案、客专开行方案、跨线开行方案。
按照开行区域:直通、管内、市郊。
●开行方案的意义和作用旅客列车开行方案包括确定各种旅客列车的种类、数量、起讫站、运行区段等内容,涉及车务、机务、车辆、客运站技术设备和能力等各个方面,它是旅客运输组织的核心,能较好地反映旅客运输的经营策略和服务质量,好的开行方案是运输组织工作顺利进行的开端。
因此,如何把握运输市场发展趋势,编制出适应市场需求,质量良好的列车开行方案是客运运输组织中十分关键的一步,它将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图的铺画质量及其他相关技术计划和作业计划的编制,决定着运输组织的水平。
●开行方案的影响因素1、客流因素:编制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基本原则是“按流开车”,客流是影响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主要因素。
(旅客流程、流向、流量、旅行目的)2、设备因素:车底整备、机务段、足够的机车车辆数、动车所及动车段。
3、参考因素:社会经济文化旅游政策4、其他因素:列车编组情况、列车定员,可做利用率等。
●开行方案的编制原则1、首先要符合旅客出行规律,最大限度的方便旅客,提高服务频率,减少旅客等待时间,尽可能减少换乘,提高列车上座率。
2、还要能充分利用运输能力,合理利用客车车底,控制列车超员。
●编制步骤1、确定旅客运行区段2、确定旅客开行对数及种类旅客列车运行方案●旅客列车运行图概念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先后顺序,列车在各个车站的到达、出发、通过时刻等还规定列车在各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在各区间的运行速度和运行时分,以及机车交路等,它是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部门的综合性计划。
●列车运行方案编制原则1、提高旅客列车运行速度2、方便旅客旅行3、经济合理的使用机车车辆和动车组4、旅客列车与货物列车运行线应有良好的配合5、旅客列车的运行与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相协调6、避免和克服抢好点,抢热门车的现象●(车底周转图、车底需用数计算计算2)●节省车底需用数的方法1. 提高直通速度,适当压缩旅客列车车底在途中和在配属站、折返站的停留时间。
2. 变更旅客列车发到时刻,并适当压缩车底在折返站的停留时间。
3. 部分外属客车车底在折返站组织立折运行,以节省车底需要数。
4. 组织长途列车与短途列车的车底套用。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1.确定旅客列车合理始发终到范围。
2.旅客列车运行方案编制阶段(资料准备;编制阶段●确定合理始发终到范围(P141 计算3)●高速铁路运行图特点1.旅行速度要求高;2.不同速度旅客列车混跑;3.综合维修天窗的设置(0:00-6:00,);4.运行线分布更加不均衡(高峰时段、早晚);5.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还在研究)6.列车运行线具有较高的弹性(冗余时间、备用线)●周期性列车运行图概念:简称周期运行图,也叫模式化运行图,是指在基本运行图各个时间段,列车运行线铺画都具有相同的模式:每个时间段(即周期)内,各种列车的开行种类、数量、运行顺序和速度相同,以此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基本运行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