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C错误.
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图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3.甲、乙两同学骑自行车从A地沿同一条路到B地,已知乙比甲先出发.他们离出发地的距离s/km和骑行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详解】
解:A.根据图形的纵坐标可得:他们都骑行了20km,故原说法正确;
B.乙在出发0.5小时后,路程不增加,而时间在增加,故乙在途中停留了1-0.5=0.5h,故原说法正确;
C.从图形的横坐标看,甲比乙早到了0.5小时,故原说法错误;
D.相遇后,甲直线上升得快,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原说法正确;
从学校返回家的过程中,原来的上下坡刚好颠倒过来,即上坡2km,下坡1km
故上坡时间 =10(min),下坡时间 =2(min)
∴总用时为:10+2=12(min)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解题关键是将函数图像中的数据与生活实际一一对应
9.李明骑车上学,一开始以某一速度行进,途中车子发生故障,只好停下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时间,于是加快了车速.如用s表示李明离家的距离,t为时间.在下面给出的表示s与t的关系图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
函数基础知识基础测试题附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四边形0ABC是矩形,且A,C在坐标轴上,满足 ,OC=1.将矩形OABC绕原点O以每秒15°的速度逆时针旋转.设运动时间为t秒 ,旋转过程中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表示S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右图所示,则矩形OABC的初始位置是()
【答案】C
【解析】
【分析】
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就是求函数解析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详解】
依题意,得x-3≥0,
解得x≥3.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8.小明从家骑车上学,先匀速上坡到达 地后再匀速下坡到达学校,所用的时间与路程如图所示,如果返回时,上、下坡速度仍然保持不变,那么他从学校回到家需要的时间是()
【详解】
解:(1)由图象得: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故选项A错;
(2)由题意得:慢车总用时10小时,
∴慢车速度为: =60(千米/小时);
设快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
由图象得:60×4+4x=600,解得:x=90,
∴快车速度为90千米/小时,慢车速度为60千米/小时;选项B错误,选项C正确;
(3)快车到达甲地所用时间: 小时,慢车所走路程:60× =400千米,此时慢车距离乙地距离:600-400=200千米,故选项D错误.
【详解】
解:由题意得 , ,
可解得 , ,即 ,
①当0≤t≤4时,Q在边AB上,P在边AD上,如图1,
S△APQ= ,
图像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故选项B、C不正确;
②当4<t≤6时,Q在边BC上,P在边AD上,如图2,
S△APQ= ,
图像是一条线段,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根据动点P和Q的位置的不同确定三角形面积的不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求出S与t的函数关系式.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根据图形可知当t=0时,s=0,所以矩形OABC的初始位置不可能在第二象限,所以A、C错误;
因为 ,所以当t=2时,选项B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所以B错误,
因为 ,所以当t=2时,选项D中的矩形在第二象限内的面积为S= ,故选D.
A.他们都骑了20km
B.两人在各自出发后半小时内的速度相同
C.甲和乙两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D.相遇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注意横纵坐标的表示意义,再观察图象可得乙出发0.5小时后停留了0.5小时,然后又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甲比乙早到0.5小时出发,用1.5小时到达离出发地20千米的目的地,然后根据此信息分别对4种说法进行判断.
11.如图,矩形 的周长是 ,且 比 长 .若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 从点 出发,以 的速度沿 方向匀速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点 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若设运动时间为 , 的面积为 ,则 与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条件求出AB、AD的长,当0≤t≤4时,Q在边AB上,P在边AD上,如图1,计算S与t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可排除选项B、C;当4<t≤6时,Q在边BC上,P在边AD上,如图2,计算S与t的关系式,分析图像即可排除选项D,从而得结论.
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
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
③甲让乙先跑了12米;
④8秒钟后,甲超过了乙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函数图象上特殊点的坐标和实际意义即可作出判断.
【详解】
根据函数图象的意义,①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故射线O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核知识点:函数图象.解题关键点:从图象获取信息,由行程问题基本关系列出算式.
14.某生物小组观察一植物生长,得到的植物高度y(单位:厘米)与观察时间x(单位:天)的关系,并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AC是线段,直线CD平行于x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从开始观察时起,50天后该植物停止长高;
详解:假设当∠A=45°时,AD=2 ,AB=4,则MN=t,当0≤t≤2时,AM=MN=t,则S= ,为二次函数;当2≤t≤4时,S=t,为一次函数,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函数图像的实际应用问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型.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得出函数关系式.
13.一辆慢车从甲地匀速行驶至乙地,一辆快车同时从乙地出发匀速行驶至甲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当x=40时, ,
即第4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4厘米;
故③的说法正确;
当x=50时, ,
即第50天,该植物的高度为16厘米;
故④的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从图象中读取信息的数形结合能力.同学们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关键点”,还要善于分析各图象的变化趋势.
4.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和v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与v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
m
1
2
3
4
v
0.01
2.9
8.03
15.1
A.v=2m﹣2B.v=m ﹣1C.v=3m﹣3D.v=m+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图象和实际应用.认真分析图象,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解题的关键.
6.小丽早上步行去车站然后坐车去学校,下列能近似的刻画她离学校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上学,可得离学校的距离越来越小,根据开始步行,可得距离变化慢,后来坐车,可得距离变化快.
【详解】
解:A、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B、距离越来越小,但前后变化快慢一样,选项错误;
C、距离越来越大,选项错误;
D、距离越来越小,且距离先变化慢,后变化快,选项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观察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是解题关键.
7.在函数 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C.以低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消耗汽油最少
D.以高于80km/h的速度行驶时,行驶相同路程,丙车比乙车省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可以判断各个选项是否正确,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
解:由图可得: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少.故选项A错误.
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多行驶5千米.故选项B错误.
12.如图,点M为▱ABCD的边AB上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l垂直于AB,且直线l与▱ABCD的另一边交于点N.当点M从A→B匀速运动时,设点M的运动时间为t,△AMN的面积为S,能大致反映S与t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需要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计算得出函数解析式,即当点N和点D重合之前以及点M和点B重合之前,根据题意得出函数解析式.
考点:1.图形旋转的性质;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函数的图象.
2.汽车的“燃油效率”是指汽车每消耗1升汽油行驶的最大公里数(单位:km/L),如图描述了甲、乙、丙三辆汽车在不同速度下的燃油效率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相同速度行驶相同路程,甲车消耗汽油最多
B.以10km/h的速度行驶时,消耗1升汽油,甲车最少行驶5千米
【答案】B
【解析】
一般情况下是把最大的一对数据代入函数关系式后通过比较得出最接近的关系式.
解:当m=4时,
A、v=2m﹣2=6;
B、v=m2﹣1=15;
C、v=3m﹣3=9;
D、v=m+1=5.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