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

《国际金融》教案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课程是面向金融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

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已经简单掌握金融学基本应用知识的学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物流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国际金融》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结构、基本程序、分类的基本知识,造就国际金融人才。

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金融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国际金融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书共十章,包括: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外汇交易、国际结算、国际融资、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组织等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国际金融十个篇章的基本内容。

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金融学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3~4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二、教学媒体(一)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手段1.文字教材:《国际金融》,王文青任本书主编,乔立娟老师和于树会老师任本书副主编。

2.网上课堂:本资料包中的PPT课件(二)教学环节1.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总教学时数为6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表所列:2.教学研讨为保证《企业物理管理》课程授课效果,保证教学质量,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应以研讨的形式不仅解决课程中的问题,还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讨。

3.集中辅导每两周一次集中面授辅导,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学时数的50%。

4.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完成一次期中考试,至少两次作业,辅导教师应认真批阅,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占期末考试一定比例的分数(10%)。

5.考试考试是对教和学质量的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考试内容应覆盖全面,符合大纲要求,要体现重点、难度适中、题量合适。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90%。

第一章国际收支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际收支的产生过程;2.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3.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内容和编制原理。

4.能够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5.能够分析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6.能够提出解决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措施。

二、课时分配共四节,每节安排2个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贬值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四、教学大纲第一节国际收支概述一、国际收支的产生与演变二、国际收支的一般概念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第二节国际收支平衡表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含义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1. 经常账户2. 资本和金融账户3. 储备资产4. 错误与遗漏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与记账规则四、国际收支平衡表记账实例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分析与调节一、国际收支的平衡与不平衡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类型1. 周期性不平衡2. 货币性不平衡3. 结构性不平衡4. 收入性不平衡5. 投机性不平衡6. 季节性和偶然性不平衡三、国际收支不平衡对经济的影响1.国际收支顺差对经济的影响2.国际收支逆差对经济的影响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1.自动调节机制2. 政策调控机制3. 内外均衡的冲突与政策搭配第四节我国的国际收支一、我国国际收支概况二、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项目分析三、我国国际收支的调控五、主要概念1. 国际收支2. 国际收支平衡表3. 国际收支不平衡第二章国际储备一、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储备的含义与构成;2.了解国际储备的作用;3.掌握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4.理解我国国际储备构成的特点;5. 能够分析一国国际储备构成的特点。

二、课时分配共三节,每节安排2个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 国际储备的构成2. 国际储备的决定3.国际储备的规模与结构管理四、教学大纲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一、国际储备的含义二、国际储备的构成三、国际储备的作用四、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第二节国际储备的管理一、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第三节我国的国际储备一、我国国际储备的概况二、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管理三、我国外汇储备的结构管理五、主要概念1. 国际储备2. 黄金储备3. 外汇储备4. 特别提款权第三章外汇与汇率一、教学目标1.掌握外汇的含义与特征;2.掌握汇率的含义和标价方法;3.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概念;4.理解决定汇率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5.理解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6.掌握外汇风险的含义和种类。

7.能够分析一国选择某种汇率制度的理由;8.能够预测汇率的变动趋势。

二、课时分配共五节,每节安排2个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 外汇的含义2. 汇率的标价方法3.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主要因素4.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5.汇率预测6. 外汇风险管理四、教学大纲第一节外汇与汇率概述一、外汇概述1.外汇的含义2.外汇的特征3.外汇的种类4.外汇的作用二、汇率概述1.汇率的含义2.汇率的标价方法3.汇率的种类第二节汇率制度一、汇率制度的基本类型1.固定汇率制2.浮动汇率制3.其他汇率制度二、影响一国汇率制度的主要因素1. 本国经济的结构性特征2. 特定的政策目的3. 地区性经济合作情况4. 经济条件的制约第三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一、决定汇率的基础1.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2.纸币流通制度下决定汇率的基础二、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1. 国际收支状况2. 通货膨胀3.利率水平4.心理预期5. 重大的国际政治、经济或军事性突发事件三、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2. 汇率变动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3. 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四、汇率预测1. 基本因素分析法2. 技术因素分析法第四节外汇风险及管理一、外汇风险的含义二、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三、外汇风险的种类1.企业的外汇风险2.银行的外汇风险四、外汇风险管理1.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2. 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的一般方法第五节外汇管制一、外汇管制的概念和目的1.外汇管制的概念2.外汇管制的目的二、外汇管制的机构和对象1. 外汇管制的机构2. 外汇管制的对象三、外汇管制的内容1.对贸易外汇的管制2.对非贸易外汇的管制3.对资本输出入的管制4.对汇率的管制5. 对黄金和现钞输出入的管制四、外汇管制的经济影响1.外汇管制的积极作用2.外汇管制的消极影响五、主要概念1. 外汇2. 汇率3. 外汇风险4. 外汇管制第四章外汇交易一、教学目标1.掌握外汇交易的含义和参与者;2.掌握外汇市场的层次和种类;3.理解即期外汇交易的报价和计算;4.理解远期外汇交易的报价和应用;5.了解掉期交易、套汇交易、套利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和外汇期权交易的含义和应用。

6.能够利用即期、远期、套汇、套利、期货、期权等外汇交易方式进行投机;7.能够利用远期、套汇、套利、期货、期权等外汇交易方式进行外汇保值。

二、课时分配共四节,每节安排2个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 外汇交易的参与者2. 远期外汇交易3.掉期交易4. 套汇交易5.外汇期货交易6. 外汇期权交易7. 互换交易8. 远期利率协议四、教学大纲第一节外汇交易概述一、外汇交易的含义二、外汇交易的目的1. 满足国际贸易结算的需要2. 满足回避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汇率风险的需要3. 满足国际投资的需要4. 满足金融投机的需要5. 满足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需要三、外汇交易的参与者1. 外汇银行2. 外汇经纪人3. 中央银行4. 客户四、外汇交易的场所——外汇市场1.外汇市场的层次2.外汇市场的种类3.现代外汇市场的特点五、外汇交易的种类第二节即期外汇交易一、即期外汇交易的概念二、即期外汇交易的应用1. 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即期外汇业务2. 银行同业间的即期外汇业务3. 进行外汇保值、分散风险4. 进行外汇投机三、即期外汇交易的报价四、即期外汇交易的计算第三节远期外汇交易一、远期外汇交易的概念二、远期汇率的报价1. 直接报价2. 远期差价报价三、远期外汇交易的种类四、远期外汇交易的应用1. 保值性远期外汇交易2. 投机性远期外汇交易第四节其他外汇交易一、掉期交易1. 掉期交易的概念2. 掉期交易的交易方式二、套汇交易1. 套汇交易的概念和条件2. 套汇交易的类型三、套利交易1.不抛补套利2.抛补套利四、外汇期货交易1. 外汇期货交易的特点2. 外汇期货交易的基本操作原理五、外汇期权交易1. 外汇期权的特点2. 外汇期权的类型六、互换交易七、远期利率协议五、主要概念1. 外汇交易2. 即期外汇交易3. 远期外汇交易4. 掉期交易5. 套汇交易6. 外汇期货交易7. 外汇期权交易第五章国际结算一、教学目标1.掌握国际结算的概念以及国际结算与国内结算的区别;2.掌握各种国际结算方式;3.熟悉国际结算中的各种单据;4.能够辨认并填写国际结算的各种单据;5.能够绘制各种国际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图;6.能够对国际结算的相关案例进行评析。

二、课时分配共四节,每节安排1个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 国际结算的各项单据2. 国际结算各种方式的业务流程图四、教学大纲第一节国际结算概述一、国际结算的概念与范围二、国际结算与国内结算的区别三、国际结算的产生与发展四、我国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现状第二节国际结算的工具一、汇票1.汇票的定义与内容2.汇票的种类3.汇票的使用过程二、本票1.本票的定义与内容2.本票的种类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三、支票1.支票的定义与内容2.支票的种类第三节国际结算方式一、汇款二、托收三、信用证第四节国际结算中的单据一、商业发票二、运输单据三、保险单据四、其他单据五、主要概念1.国际结算2.国际结算工具3.国际结算单据第六章国际融资一、教学目标1. 掌握国际融资的含义与特点;2.了解国际融资的各种方式;3.了解BOT融资方式的含义与过程;4.了解国际租赁融资业务的基本程序;5.掌握国际债券的种类;6.理解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发行程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