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厦门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厦门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A
2.C
【解析】
1.沈阳位于东北老工业区,德国选择在沈阳建设首条“工业4.0”示范线,主要是因为沈阳工业发展的早,工业基础雄厚,A对。与其它大城市相比,沈阳在交通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B、C、D错。
2.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措施是支持投资和贸易自由化。机会平等的增长,有利于加强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的建设。加强各阶层人员的技能培训可以实现平等的增长。鼓励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阻止了中小企业的增长机会,说法错误。据此选C,A、B、D错。
5.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25℃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A.山脉的延伸B.植被的稀疏
C.沿岸的寒流D.河流的流向
2.图中①、②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
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同一区域内,畎与亩之间的差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B
2.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
1.畎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作物种在沟里,而不种在垄上,采用图1,这叫做“上田弃亩”,有利于抗旱保墒;在地势低的田里,将作物种在垄上,而不种在沟里,采用图2,这叫“下田弃畎”,有利于排水防涝,且有利于通风透光。故选B。
6.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推冰”奇观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其中以湖泊的西岸和南岸地区最为壮观。
2.下图中沟是畎,垄是亩,畎亩法是北方地区的一种抗旱保水耕作方法,包括“上(地势高)田弃亩,下(地势低)田弃畎”两种方式。完成下面小题。
1.对于这两种耕作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处采用图1,利于减少蒸发B.地势低处采图2,利于排水防涝
C.地势高处采用图1,利于维持热量D.地势高处采图2,利于通风透光
2.同一区域内,纬度、经度和垂直高度相差不大,故畎与亩之间的差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地方性分异规律,故选D。
【点睛】
畎亩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一种以蓄墒保墒为中心的抗旱耕作方法。
3.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16年中德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在沈阳落地,该示范线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包容性増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厦门市重点名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从四周流向中心B.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坦开阔
C.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D.图中南北跨度约为90km
1.德国选择在沈阳建设首条“工业4.0”示范线主要是因为沈阳
A.工业基础雄厚B.交通运输便利
C.消费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
2.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是
①反对投资和贸易自由化 ②加强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的建设③加强各阶层人员的技能培训训④鼓励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
2.该区域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铁路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地势平坦,修建成本较低,与用水无关,B正确,A错;该区域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运条件较差,C错;该区域铁路修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资源外运,并不是因为河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且该区域位于东北山区,人口密度较小),D错。故选B。
3.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我国长白山区附近,林业资源丰富,农牧产品少,因此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向外运输原木,A正确,D错;橡胶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该区域经济落后,电子工业较少,且电子产品轻薄短小,不需要修建铁路向外运输,BC错。故选A。
2.铁路沿河谷分布主要是因为( )
A.用水方便B.河谷地区地势平坦
C.为实现铁路和河运联运D.河谷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
3.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为了向外运输( )
A.原木B.橡胶C.电子产品D.农牧产品
【答案】1.D
2.B
3.A
【解析】
【分析】
1.读图可知,图示地区河流呈放射状,以及结合图示中山峰及高程等信息可知,河流从中心流向四周,且该地区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AB错;该区域表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C错;根据图中比例尺信息可知,该图南北跨度约90㎞,D正确,故选D。
【答案】1.C
2.A
【解析】
【分析】
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自然带的考查。
1.图中25℃等温线从非洲北部经过,而25℃等温线向较低纬度突出的地方为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沿海,其等温线出现了低值,应为寒流流经降温作用导致的,C正确。故选C。
2.结合图例可知,图中①地年降水量值为500mm-1000mm,②地年降水量值大于2000mm。则可判断①地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②地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故①②两地自然带分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热带雨林带,A正确。故选A。
4.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和南天山山脉之间的赤沙山中分布有我国最大的盐丘,图甲为盐丘形成示意图,图乙为盐丘上独具特色的“石芽”。读图,下列有关盐丘形成过程中所受作用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甲
图乙
A.岩层受到张裂作用B.岩层受到风化作用
C.岩层受到侵蚀作用D.岩层受到挤压作用
【答案】A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盐丘形成过程中岩层受到内力挤压作用,而非张力作用,因此盐丘形成过程没有受到张力作用,故A项错误;盐丘形成过程有可能是受到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的影响,岩层向上拱起,同时盐丘因盐层上覆盖的岩层被风化剥蚀而出露地表,接着盐丘“刺穿”上覆岩层溢出后向低处流动,最后形成现在盐丘的形状,B、C、D项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