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调查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社会调查教程期末复习材料

一起奋战在书海,我们也可以组队一起游玩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

社会调查作用:(1)识世之途。

正确认识社会的根本途径;(2)善政之基。

科学决策的客观基础;(3)正风之策。

端正党风政风学风的重要对策;(4)育才之道。

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基本道路;(5)悟人之术。

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

第二章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1、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调查,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机构出于行政管理等目的而进行的社会调查;另一类则是学者们为学术研究而进行的社会调查。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割据和混战,再加上缺乏科学的调查方法,因而政府主持的位数有限的社会调查大多缺乏科学价值,而且往往半途而废。

2、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在社会调查理论上的贡献(P44)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调查取得的成就表现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思想上更加重视。

(2)理论上更加彻底。

(3)方法上更加科学。

(4)组织上更加健全。

(5)工作上更加开展。

第三章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1、社会调查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1)准备阶段:选择调查课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设计调查方案,组织调查队伍;(2)调查阶段:按照调查设计要求,采取适当方法做好现场调查工作;(3)研究阶段:审查、整理资料,统计分析和思维加工;(4)总结阶段:撰写调查报告,评估和总结调查工作。

2、调查课题的类型,怎样选择调查课题按照调查目的,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按照调查深度,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和预测性课题;此外,按照调查课题内容,可分为综合性课题和专业性课题,其中,专业性课题又分为经济性课题、政治性课题、文化性课题、社会性课题等;按照调查课题来源,可分为上级下达的课题、其他单位委托的课题、自己研究中发现的课题等等。

3、初步探索意义初步探索的主要目的是为设计调查方案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为正确解决调查课题探寻可供选择的方向和道路。

它的任务包括:正确选择调查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形成解决调查课题的研究假设,研究社会调查的社会指标、调查指标、调查方法和调查工作的步骤和安排。

初步探索是直接为设计调查方案做准备的,它是选择调查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之间不可缺少的步骤。

4、研究假设在社会调查这的作用(1)假设是设计调查方案的指南。

(2)假设是搜集社会信息的向导。

(3)假设是探索客观真理的桥梁。

5、正确选题的基本原则(1)需要性原则,即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选择调查课题。

(2)科学性原则,即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选择调查课题。

(3)创造型原则,即按照新颖、独特和先进的要求选择调查课题。

(4)可行性原则,即根据调查主体和客体的现实条件选择调查课题。

第四章调查方案设计1、设计调查方案的内容(1)调查目标。

(研究成果目标、成果形式目标、社会作用目标)(2)调查类型。

(深入与不深入、全面与不全面、次数、范围的大小、直接与间接)(3)调查内容和工具。

(4)调查方法,包括收集信息和研究信息的方法。

(5)调查对象,指实施现场调查的基本单位及其数量。

2、遵循的基本原则(1)实用性原则。

(评价调查方案优劣的首要标准)(2)时效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最大的调查效果)(4)一定的弹性原则。

(有一个调整的幅度,适应与客观现实存在的差异)此外,对于重大、复杂的调查课题,需要设计出几套不同的调查方案或者在不同地区采用不同方案实施调查,对不同方案的调查结果对比研究,最后得出总的调查结论。

3、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的方法、各自特点(见下一题)(P75)(1)逻辑分析,用逻辑方法检验调查设计的可行性。

(2)经验判断,用以往实践经验来判断调查设计的可行性。

(3)试验调查,通过小规模实地调查来试验调查设计的可行性,并根据调查结果来修改和完善原调查方案。

4、为什么说试验调查是可行性研究的最重要方法逻辑分析和经验判断这两种方法简便、易行、有效,它们是调查方案可行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但是,他没有很大局限性:逻辑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对调查指标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而对其他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却很难适用,另外,有些调查指标的设计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在实际调查中却行不通;经验判断也只能判断那些比较熟悉的东西,而对于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就很难单凭过去经验做判断了。

显然,仅仅用逻辑分析和经验判断方法,还不能最终说明调查设计的可行性。

实践证明,只有试验调查才是对调查设计进行可行性研究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5、社会调查的类型广义的社会调查,分为“走马看花”和“下马看花”两种基本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社会调查可作许多不同的分类:(1)按照社会调查的对象,可分为全面调查(普查)和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抽样调查等)。

(2)按照社会调查的时间,可分为一次性调查、经常向调查和追踪调查。

(3)按照社会调查的空间,可分为区域性调查、全国性调查、国际性调查等。

(4)按照社会调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

按调查调查对象划分的普遍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最基本的调查分类。

6、普查:是普遍调查的简称,是指对调查对象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意义:(1)对国家来说,普查一般都是对某些重大国情国力进行的调查。

它对于正确认识国情、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搞好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一个社区、一个单位来说,普查也是正确认识自身现状、科学规划未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普查应注意的问题/原则:(1)普查项目必须简明。

(2)调查时间要统一。

(3)调查的期限不宜过长。

(4)普查应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

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资料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局限性:(1)工作量大、费时、费力、费钱;(2)调查内容有限,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而且很难对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7、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周密调查,深入了解情况借以由此及彼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

优缺点:(P83)8、重点调查、个案调查与典型调查的相同点和不同的(见另一份)第五章抽样调查及其方法(P87)1、抽样调查:就是运用一定方法在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并以对样本调查的结果来推断调查总体的方法。

2、非随机抽样:又称非概率抽样,它是指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方便或主观判断抽取样本的方法。

方法:(1)偶遇抽样。

优点:方便和节省;缺点:代表性差,有很大偶然性。

(2)判断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抽取样本。

(3)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特点:抽取的调查样本分布均衡一些,代表性强一些,但工作量也大一些。

(4)雪球抽样。

特点:调查对象总体模糊不清、变动不居,很难使用其他抽样方法抽取样本。

3、随机抽样:又称概率抽样,是指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方法。

随机抽样的具体方法及特点(92)(1)简单随机抽样:就是从抽样框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若干抽样单位作为调查样本的方法。

它是随机抽样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优点:完全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干扰,简单易行;缺点:适用的数量不多;代表性差;比较分散,给调查工作带来困难。

(2)等距随机抽样:从抽样框中每隔一定的数目或距离一个个抽取样本。

优点:较高的代表性;抽样误差较小;简便易行;缺点:调查单位不能太多,要有完整的登记册,否则就难以实施。

(3)分类随机抽样:先将抽样单位按一定标准分类,再根据比例确定各类抽取样本的数量,最后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随机抽样从各类中抽取样本。

优点:适用的数量较多;误差较小;缺点:必须对总体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

(4)整群随机抽样优点:样本比较集中,调查比较方便,可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缺点:样本分布不均一,代表性差;抽样误差较大(5)多段随机抽样优点:适合于调查总体范围大、调查对象单位多、情况复杂的调查课题;有利于把各种随机抽样方法的优点综合起来;对调查总体各单位情况了解程度要求低;缺点:抽样误差较大。

第六章社会指标和调查指标1、社会指标:会成员的感受、愿望、倾向、态是指反映社会现象的质量、数量、类别、状态、等级、程度等客观特性和社度、评价等主观状态的项目,相对于自然指标而言,社会生活一切领域中的社会现象都可以用社会指标来反映。

社会指标的特点:可感知性或具体性、可量度性或计量性、代表性或重要性和时间性。

2、社会指标的类型和功能(P109-111)类型:(1)客观指标(反映民意)和主观指标(反映社情);(2)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3)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利弊得失);(4)肯定指标、否定指标和中性指标;(5)投入指标、活动量指标和产出指标;(6)具体指标和抽象指标。

(看得见与否)社会指标功能:反映功能、监测功能、比较功能、评价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

其中,反映功能是基础,评价功能是核心。

3、调查指标:是指调查过程中用来反映调查对象的特征、属性或状态的项目(包括询问项目、回答项目以及有关说明)。

5、调查指标的两种定义:设计调查指标,必须以研究假设为指导思想,以体现研究假设的社会指标为依据。

首先,必须以一定研究假设为指导,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其次,必须根据研究假设要求设计出一套社会指标体系,力求用一组最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指标来证明研究假设;再次,根据每个社会指标设计出明确的抽象定义和操作定义。

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研究假设到社会指标,再从社会指标到调查指标的设计过程。

7、设计调查指标的要求(P121-122)注意例子的理解。

1)必须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原则,即科学性。

2)必须全面、完整地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即完整性。

3)必须准确,有统一计算方法,即准确性。

4)必须简单、明了,以说明问题为原则,即简明性。

5)必须充分考虑实际调查的可能性,即可行性。

(主要考虑被调查者)8、设计操作定义的方法及原则方法:1)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设计操作定义;2)用看得见、摸得着的社会现象来设计操作定义;3)用社会测量的方法设计操作定义。

原则:遵守对称性原则,即设计出来的操作定义必须与有关抽象定义的内涵相对称,而不能过宽或过窄。

如,“农业总产值”的操作化定义应该是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总产值的总和。

仅种植业产值—过窄,加上工业,交通运输业则过宽。

第七章社会测量1、社会测量:是指运用一定测量工具、按照一定策略规则对社会现象的特征进行测算或量度并赋予一定数值的过程。

(p127)社会测量的构成要素:测量工具(调查问卷、量表和卡片)、测量规则、测量对象、测量数值。

2、社会测量的四个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

P1283、抽象社会指标:4、信度:是指调查结果反映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的可信程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