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综合管廊运营模式的考察报告

关于综合管廊运营模式的考察报告

关于综合管廊运营模式的考察报告为了进一步了解综合管廊的运营模式,我们选择对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佛山东平新城综合管廊、杭州西湖区220KV高压线上改下等五处典型管廊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概况1、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城建设由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决策,当时的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主抓。

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是珠江围绕的小农业岛,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总人口35-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与花桥商务城有较大的可比性。

据了解,当时大学城的总投资规模达300多亿元。

根据林树森的要求,大学城市政设施按高标准由市重点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建设,其中就包括了综合管廊。

大学城综合走廊是广东规划建设的第一条共同管沟,也是目前国内距离最长、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一条共同管沟。

该管廊与大学城建设紧密相关,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布线的方式,集中铺设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市政管线。

自2003年开始,到2005年共建设综合管廊18公里。

大学城主线三仓综合管廊规划在小谷围岛中环路中央隔离绿化地下,沿中环路呈环状结构布局,全长约10公里,沟宽7米,高2.8米;支线管廊8公里。

2、佛山东平新城佛山新城综合管廊由现广东政协常委,当时的佛山市长梁绍棠市长决策兴建。

佛山市东平新城与花桥类似,也是新城区,也是主要发展服务业。

梁绍棠市长要求按照“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高标准,将新城区建设成为具有岭南特色的现代都市中心。

本着这一战略目标,新城区开始设计建设佛山首个综合管沟,开创佛山市政建设的新局面。

佛山市综合管沟环状布局,全长共9.8公里。

综合管沟宽3.2米,高2.8米,而作为中轴线的大福路南延段则是宽4米、高2.8米。

进沟管线为自来水、直饮水、强弱电。

综合管沟包括监控系统(控制中心)、消防系统、排水系统、通风系统、动力设备的配电和控制。

3、杭州220KV上改下工程杭州220KV上改下工程由原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决策推行。

杭州市规定绕城以内架空线必须全部上改下。

目前在绕城以内35KV以下线路均已入地。

此次考察的上改下工程,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涉及三条沿路的220KV高压线入地,总长度7.8公里,是专门的电力管廊。

高压线入地后城市景观得到改善,也整理出了很多可开发土地。

除上面三处综合管廊外,我局还考察了苏州工业园区月亮湾综合管廊和上海安亭综合管廊。

园区月亮湾综合管廊0.98公里,含强弱电和供冷管道。

安亭管廊总长6.5公里,含35kv电力、信息、给水等管线。

所有管廊建设均有政府强力推进的背景。

二、各地对管廊的评价此次考察选取的地下管廊情况对我区综合管廊的建设极具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各地综合管廊的管理部门无不对管廊建设带来的优势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一致认为是“好东西”。

汇总各地管廊管理单位对综合管廊的意见,主要有以下三条:1、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管廊建设十分必要,优势明显,这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城市管理部门的一致肯定。

特别是对城市新区,定位高,管廊可以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水平;2、项目建设相对容易,但对各部门的协调难,长期管理难。

管廊必须由政府牵头、政府建、政府管。

3、管线单位必须承担一定的管理责任,不能让管线单位完全无偿使用。

免费会造成不管不问,交钱意味着承担责任。

三、被考察综合管廊建设资金的运营模式在投资方面,五处被考察综合管廊都采用了政府投资的模式。

投资主体是纯国有性质,由政府直接投资或以国有公司为载体,资金通常来源于三方面:政府财政无偿投入、经营资源融资(如佛山杭州以土地批租为重点,广州大学城和园区月亮湾以集中供冷供热运营来补偿)、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如银行贷款),各管线单位基本没有参与到综合管廊的投资中来。

管线投资除供电外,一般由管线权属单位自理。

供电部门一般不投资电缆,大学城管廊内的110KV电缆由供电部门出资铺设是个别情况。

在建成以后的管理方面,我们总结类为三种模式:1、模式一:广州模式广州模式是管廊由国有公司委托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

1)广州大学城大学城管廊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由政府主导建设。

由财政拨款,建成以后作为资产注入广州大学城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公司)。

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大学城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高校后勤基础设施以及在大学城城市公共资源范围内相关项目的投资、经营管理及资本运营。

公司投资项目涉及大学城的能源供应、市政设施和商业设施。

如分布式能源系统、中水厂、信息枢纽等。

公司主业是大学城供冷供热系统和中水系统经营,是盈利的。

在共沟管理方面,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大学城投资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再委托广钢下属的一个机电设备公司进行管廊管理。

管理人员约二十多人,实行24小时三班两倒。

每年用于维护管理的收费约200万元。

其中人工100多万,电费50多万,其它(耗材等)20-30万元。

2)佛山东平新城佛山新城管廊由管委会(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下属的新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该公司负责东平新城核心区内新建项目物业管理前期介入工作、市政设施设备日常维护、环境卫生质量监督、闲置地物业出租、广告经营等工作。

新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再委托专门物业公司管理管廊。

每年费用约120多万,管理费100万直接给专业管理公司,耗材费约20万单独由新城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支出。

管理人员约13-14人。

2、模式二:杭州模式杭州模式是管廊由管线单位直接管理。

杭州地下电力管廊建设完全是为了将220KV和110KV高压线入地,以达到节约使用土地和美化城市景观的效果。

此次考察的杭州地下电力管廊位于西湖区,但已属于郊区,地面很多道路尚未建设,管廊先建。

在设计的时候,电力局即参与,由电力局生技科提出监控要求,监控手段先进,设施非常到位,可在监控中心实现监控,现场无人化管理。

因为杭州管廊是电力专门管廊,电力管廊建成后由西湖区政府无偿交杭州市供电公司管理维护。

3、模式三:上海模式上海模式是管廊由政府部门直接委托专业物业公司管理,即政府建政府管。

如世博会的管廊已移交市政管理局管理。

安亭新镇的管廊也由市政主管部门委托专业公司管理。

在广州模式中,国有公司为收费的事一直很“痛苦”,不但针对管线权属单位的管理费收取困难,审计上还会一直来检查,责怪他们没收到钱。

可见管廊的后期管理收费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广州市也吸取经验,在亚运城的共沟管理中改变国有公司管理模式,直接交市政园林局管理,管理费用纳入城市管理费支出。

可见依照目前我国公用事业未实现市场化运营的现状来看,上海模式是综合管廊管理的最切实可行的选择。

四、管廊建设管理涉及的费用收取情况1)管廊本身的建设费用管廊本身建设的投资模式无非三种,一是由政府投资,二是由国有公司投资,三是由管线公司组成项目公司投资。

第三种模式从国情来看不现实。

从考察情况来看,都是第一、二种投资模式,或两者的混合模式。

国有公司的资金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方面是政府财政拨款,另一方面来自土地出让,还有来自国有公司的准经营性质项目收益。

2)管线材料和安装费管线材料和安装费一般由管线单位出资,供电部门出全资的可能性小,需要更大的协调力度。

在杭州是本着“谁受益谁掏钱”的原则上改下,最终由获得土地利益的区政府出资。

3)管线入沟费管线入沟费与直埋施工费用挂钩。

大学城与直埋费用相同,佛山取直埋费的120%,均需经物价部门核定。

原则上应由管线单位出资,但收取困难。

4)长期管理费长期管理费按管线占用管廊空间分摊,涉及管线占用长度和截面面积,需要制定细则。

原则上应由管线单位出全资,但实际收费困难。

五、综合管廊运营模式的建议建设综合管廊毫无疑问可以为花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优势。

各地具体情况不同,本报告仅针对花桥综合管廊的运营模式提出建议。

综合管廊的投融资模式是应该和城市发展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能力等因素相适应的。

鉴于花桥还处于城市发展初期,考虑管廊的社会性和公益性,管廊投融资及管理的运营模式还只能采用“政府建政府管,企业租用”的上海模式。

以后花桥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了,才能实行政府与管线单位共同出资模式,项目融资BOT、TOT、PPP模式,甚至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下的市场运作。

一)资金来源1、管廊建设资金政府可以通过在财力可承受范围内的财政拨款、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向相关上级部门争取扶持资金、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集资金。

可以建立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专项资金制度,用于管廊建设并作为政府贷款还本付息的保障。

也可以在政府投资主导下,适当尝试市场化融资,以减轻财政压力。

经根据方案估算,该部分费用约1.8亿。

2、管线材料及安装费除供电外,由管线权属单位自理管线材料费用并负责安装,规建局协调施工。

供电情况特殊,费用较大。

根据目前情况,供电部门只能按架空线造价出资约7000万元。

扣除该部分资金,花桥在电缆方面还需出资约2.6亿。

由于数额较大,宜争取市政府协调,由市供电公司向省公司申请承担更多的电缆费用。

3、管线入沟费建议请主管部门协调管线权属单位按管线直埋的费用的120%出资,该部分资金可用于补贴管廊建设费用。

涉及管线单位包括电信、移动、联通、文广和供水。

如按每家通信单位5孔算,直埋施工成本3万/孔·公里,通信管线直埋施工费用约180万元,可回收资金约220万元。

给水管直埋施工费用按40万/公里(约400口径),可回收资金150万元。

综上所述,本工程政府需出资约4.4亿。

供电部门如支持,投资可降低。

4、长期管理费建议由管线权属单位按管线所占空间按比例分摊,由财政部门收缴后拨付给管理单位。

二)管廊建设推进方面1、确立建设和管理主体在项目开展之前,应确定好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主体。

按照目前的运作模式,以资产经营公司名义承担管廊建设任务。

还可考虑组建城市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综合管理花桥的市政基础设施。

对广告牌、路灯、市政养护、雨污水泵站、综合管廊、自来水、排水设施等实行统一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

公司可学习园区经营,发展集中能源供应,作为盈利增长点。

2、完善前期准备尽快完善规划和管廊方案,编制完成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报告,组织专家评审后,作为我区2011年创新项目,向市政府汇报。

经市政府批准后,由市供电公司向省公司汇报,争取政策扶持。

3、控制好管廊建设时间节点对管廊的施工、设备安装和管线敷设应列出详细的时间计划。

对施工前期工作应考虑好项目资金争取、立项、环评、招标、勘察设计、动拆迁、土地平整和地基加固等步骤的时间。

尽管管廊施工工期短,如果前期工作延误,会延迟管廊投入使用的时间,影响周边企业用电。

管廊建设涉及多部门协调问题,各管线单位与规建局的配合十分重要。

如何促进各部门对建设共同管沟的配合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问题。

六、附表:投资估算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