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
收集处理现状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
2010-12-17 10:14 环卫科技网作者:姚伟曲晓光
摘要: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不同类型的垃圾产生量及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为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于2006—2007年开展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点,对调查村领导进行问卷调查,数据资料使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生活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收集堆放的生活性垃圾以填埋方式处理的占%;农村人均日生产性垃圾量为,生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生产性垃圾中养殖业垃圾占%,秸秆杂草垃圾占%;收集堆放的生产性垃圾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的占%,以高温堆肥方式处理的占%。
结论随意堆放的生活性和生产性垃圾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收集堆放的垃圾因类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垃圾分类对垃圾处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垃圾;产量;收集;处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做好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工作,是改变农村脏乱差状况措施之一,也是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必要条件。
2006—2007年,笔者通过对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堆放方式及处理方式进行全面的现状调查,了解农村人均日垃圾量、垃圾收集堆放的比例和垃圾主要的处理方式现状,为制定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提供基础数据。
1、材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建设兵团项目村的村干部。
调查方法
每省(区、市)随机抽取25%的项目县,每县随机抽取10个行政村,通过对村干部进行调查并了解整村的垃圾产生和收集处理情况,采用询问与观察结合的方法填写调查表。
统计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双录入的方式以Access2000数据库形式进行录入,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全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共调查了657个县,6590个村。
不同来源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方式
全国的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随意堆放占%,收集堆放占%;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焚烧占%,高温堆肥占%,直接再利用占%。
生产垃圾性垃圾随意堆放占%,收集堆放占%;收集堆放的垃圾中进行填埋占%,焚烧占%,高温堆肥占%,直接再利用占%。
生产性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垃圾和其他垃圾,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分别占%和%;工业垃圾占%,其他垃圾占%。
其中工业垃圾和其他垃圾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分别占%
和%;养殖业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方式处理,均约占48%;桔杆杂草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占%(表1)。
生活垃圾产生量、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按统计局分类方法,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图1):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东部地区为,中部,西部,东北。
生活垃圾收集堆放东部占%,中部%,西部%,东北%。
东部集中堆放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填埋,占%;中部主要为填埋和再利用,分别占%和%;西部主要为填埋,占%,其他三种方式均约为20%。
东北主要为填埋和高温堆肥,分别占%和%。
表1不同来源垃圾的堆放和处理方式的构成比
图1不同地区人均日生活垃圾产量及收集堆放垃圾量
生产性垃圾种类及比例
按统计局分类方法,分为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各地区生产性垃圾均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为主。
东部地区的两种垃圾类型分别占%和%,中部为%和%,西部为%和%,东北为%和%。
见图2。
图2不同地区生产性垃圾的主要类型
3、讨论
垃圾收集与处理的重要性
我国农村人均日生活性垃圾量为,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为,按照2006年底全国有亿农民计算,一年内产生生活性垃圾接近3亿t,其中约1亿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
我国农村人均日生产性垃圾量为,其中随意堆放的垃圾为,一年内产生生产性垃圾接近7亿t,其中约1亿t垃圾属于随意堆放。
垃圾是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收集、运输和处理过程中,垃圾所产生的有害成分会对大气、土壤、水体等带来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而且威胁人民身体健康,成为社会公害之一[1]。
垃圾的产生量和堆放方式直接影响农村的环境,垃圾产生量越多,以随意方式堆放垃圾比例越大,对农村整体的村容村貌的影响越大。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其中“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条件。
“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
目前,我国农村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尚未完善,要改善农村居住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居住条件,就需要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农村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工作,从而在整体上改善村容村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必要的条件。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及处理方式
本次调查显示,全国的人均日生活垃圾量为,按统计局分类方法,东部地区最高(),西部最低为()。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本次调查把生活垃圾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从垃圾的分类和实际调查结果来看,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生活垃圾的产生量相对较高。
全国生活垃圾的堆放方式中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按统计局分类方法,东部以集中堆放方式收集垃圾比例最高,中部、西部和东北比例都偏低。
目前,我国垃圾的收集运作模式为“户负责盛
放,村负责收集,乡镇(街道)负责中转,市负责处理”,垃圾以何种方式堆放不仅与地方政府的工作支持、资金的投入相关,同时与农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相关。
垃圾堆放方式和垃圾产生量一样都与生活水平直接相关,生活水平高、经济条件好的地区,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相对较高。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填埋。
填埋方式不仅存在着浪费土地资源、处理不彻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向题,而且还将生活垃圾中的有用物质一埋了之。
虽然相对而言填埋处理方式简单易行,短期投资成本较低,但从长远来看,回收再利用、焚烧处理、堆肥等资源化处理措施能在更大程度上降低生活垃圾所造成的污染[2]。
焚烧是一种较好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垃圾量,但如果采用小型焚烧炉,由于燃烧温度较低,对“白色垃圾”如塑料、橡胶、泡沫材料等不能充分燃烧,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都能将垃圾进行废物利用,不仅减少垃圾量,更能节约能源,在我国农村应提倡使用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的方式进行垃圾处理。
生产性垃圾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
生产性垃圾主要分为工业垃圾、养殖业垃圾、秸秆杂草垃圾和其他垃圾,全国的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
养殖业垃圾主要指规模养殖厂饲养的畜牧和畜禽产生的垃圾和家庭散养的禽畜随地产生的垃圾。
秸秆杂草垃圾主要指随意丢弃和
散落的部分,不包括作为饲料和燃料的秸秆,也不包括在耕地直接粉碎入田地作为肥料的秸秆。
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比较容易收集并进行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有效地处理好生产性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将有助于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
生产性垃圾收集与处理方式
全国农村生产性垃圾的堆放方式中以收集方式堆放的占%;按统计局分类方法,生产性垃圾收集堆放在东部最高,西部最低。
总体来说,生产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较高,生产性垃圾与生活性垃圾相比,产生地点相对固定,可利用价值较大,容易进行收集和再利用。
应进一步提高生产性垃圾以收集方式堆放的比例,减少随意堆放垃圾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生存条件。
我国农村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高温堆肥和直接再利用,生产性垃圾的类型决定着垃圾处理的方式,工业垃圾和其他类型垃圾均主要以填埋方式处理,养殖业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方式进行处理,秸秆杂草垃圾主要以直接再利用方式处理。
目前我国的生产性垃圾主要以养殖业垃圾和秸秆杂草垃圾为主,所以我国农村生产性垃圾采取的主要有效处理方式也为直接再利用和高温堆肥。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居住环境,如何有效治理农村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有效处理好农村的垃圾问题,是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有效手
段,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的关键环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杨佳财,孟凡勇,陈丽春.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工程环评主要问题探索〔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0):183-187.
[2]刘勇,吕军.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产业的发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