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

总结句,也起概括本段中心的作用。总结句通常出现 在自然段的末尾。
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小结前文并启示下文 要讲的内容。
照应句,前面提出的问题,后文有所着落;后面出现的 情节,前文有所交代,前后照应,和谐统一。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理解重点句子?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 语。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 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也可以运用关键 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按要求写词语。 描写城市的词语: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描写乡村的词语: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鸡犬相闻 依山傍水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 霓虹闪烁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四通八达 十里长街 川流不息
农村生活: 山清水秀 湖光山色 雨后春笋 鸡鸭成群 草长莺飞 瓜果飘香
乡下生活状况
建筑位置
我发现
城市生活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乡下生活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鸡犬相闻 依山傍水
你能选其中的一组写一段话,描写乡下 或城市生活的情形吗?
示例:每当夜幕降临,整座城市一片繁华。 高楼林立的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是熙熙攘攘的 人群,到处闪烁着璀璨的灯光,红的,绿的,蓝 的,黄的,聚成一片,就像一簇簇绽放着灿烂光 华的鲜花。
诗歌赏析
这首词上阙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描 写梅花的美丽、积极与坚贞;下阕主要写梅花的 精神风貌,表现了梅花坚强不屈,不畏寒冷对春 天充满信心和谦虚的风格。“已是悬崖百丈冰” 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当时中国困难重重的状况 ,“她在丛中笑”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不怕 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注释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
的标题。“咏”,即抑扬顿挫地吟唱,含 有赞美之意。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犹]还。 [俏]俊俏。 [待]等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 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
学习目标 1、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 2、朗读并积累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第2课时
读句子,再选一幅图画照样子写一写。
①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 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 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3、本词的作者是 毛泽,东“卜算子”是 词牌,名“咏梅”是 题。目 4、本词主要运用的是 比喻的修辞手法。
6、拓展积累:1)关于梅花的古诗。
梅花
雪梅
王安石
卢樾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小结
同学们,透过文字我们能看到 画面,我们也能运用文字把精彩的 画面描绘出来,语言文字真奇妙!
日积月累

yǒnɡ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
xuán

崖yá 百丈冰,第y犹ó2u有课花时枝q俏iào。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
làn màn
cónɡ
山花烂 漫时,她在丛中笑。
• 有些词句特别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 • 课文的中心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想法。 • 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
的体现。
交流平台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作者对乡下朴素生活的喜爱之情。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梅花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又把春
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 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 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 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赏析:海鸥、沙滩、浪花是海 边的特色风景,以“飞翔的”“金 色的”“带着泡沫的”加以修饰, 画面感十足。
①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 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②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泛着泡沫的浪花, 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分总
草原图风光 山泉奔流图 校园课间图
示例:柔和的夕阳,绚丽的云彩,横卧在不 远处的天边群山上。坐落着依山傍水的一簇簇村 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炊烟袅袅。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城市或乡村的词语? 城市生活: 农村生活: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抓住关键词句, 学习了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同时也将 这种方法运用到刚刚学的词语中。大家 读出来的词语也有了感情、有了温度, 这就是汉字的魅力。
5、仿写片段
草原风光图 山泉奔流图
校园课间图
草原风光图
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高 耸的雪峰,奔驰的骏马,静立不 动的羊群,它们和碧绿的草地一 起,绘成了一副自然、和谐的草 原风光图。
山泉奔流图
陡峭的山峰,挺拔的树 木和着潺潺的溪水,多么 富有诗意呀,好一幅高山 流水图!
校园课间图
琅琅的读书声,清脆的歌声, 铿锵的跑步声------这些都展现了我 们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炊烟袅袅
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 随风而逝的景象。
依山傍水
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 形容环境优美。
鸡犬相闻
鸡鸣狗吠的声音 都能听到,指人烟稠 密。
我发现
城市生活
繁华 璀璨 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 灯火辉煌
总写 形容光彩
具体写城市生活、建筑
乡下生活
肥沃 静谧 炊烟袅袅 鸡犬相闻 依山傍水
描写田地
写作背景
的原题和原调做了这首词,但整首词体 现出的意境却截然不同,即为:“读陆 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对比阅读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zhuÓ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
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诗歌大意
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 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 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繁华

肥沃
cuǐ càn
璀璨 高楼林立
mì chuī niǎo
静谧 炊烟袅袅
车水马龙 依山傍水
huánɡ
灯火辉煌
quǎn
鸡犬相闻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高楼林立
高高的房子像树林 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车水马龙
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 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肥沃
(土地)含有较多的适 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6)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璀璨)
7)(土地)含有较多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 (肥沃)
2、把上题中的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句子通畅。
1)宽阔的马路上, 车水马龙 热闹极了。 2)香港是我国的一颗 璀璨 的明珠。 3)他回头望望小山村,远处 炊烟袅袅 ,看看脚下 肥沃 的土 地,心想:这里的景色真让人流连忘返。
二、词句段运用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
(高楼林立)
2)人们做饭时徐徐轻烟回旋上升,随风而逝的景象。 (炊烟袅袅)
3)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指人烟稠密。
(鸡犬相闻)
4)所处的位置靠着山,挨近水,多形容环境优美。 (依山傍水)
5)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车水马龙)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 作者对乡下人家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看看下面的句子,你能体会出什么?
①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②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 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有什么作用?
一篇文章总有一个中心主旨,作者往往会用 较为凝练概括的语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集中表达 出来,像这样的句子就叫中心句。
交流平台
1、从关键语句中感受作者的想法,填一填。 1)学习《天窗》一课,我从“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 句话中,体会到 天窗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2)《乡下人家》的中心句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
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从风这景句话中我感受到作者 了 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3)我从“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感受到了作者对 乡下朴素生活 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来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联系语境,展开想象,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生活。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课文?
《古诗三首》 《乡下人家》
《天窗》
《三月桃花水》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呢?
交流平台 自由朗读三位同学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 读训练。
读下面的片段,找出其中表达作者情感 或想法的句子。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 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 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 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 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课后作业
1、“词句段运用”中的三个片段描写。 2、积累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3、积累毛泽东的诗词两首。 4、积累写梅花的诗两首。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语文园地”指引着我们发
现了许多学习语文的奥秘,我们在探索的 过程中,也提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其实,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还有许多值得探寻的 文化宝藏在等待着我们,让我们在今后的 学习中继续探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