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院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标准
医院临床护理安全质量检查标准
XX科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标准(100分)
检查时间: 年 检查人签字:
序号 检查项目
月
日
得分: 科室负责人签字:
检查标准 分值 考核方法 跟踪1名护士执行医嘱、用药过程;查看5 位患者腕带佩戴情况;查看医嘱查对本; 提问1名护士腕带管理制度落实要求。 1.身份识别未使用姓名、ID或未反问式提 问-1分。 2.未执行“三查七对”、未双人核对医嘱 -1分。 3.不熟悉无名氏患者身份识别方法-1分。 3.医嘱记录本记录不规范-1分。 4.腕带使用不规范-1分。 5.护士对腕带使用范围掌握不全-2分。 6.护士对腕带特殊识别标识掌握不全-1分 。 7.护士对腕带更换及处理方法掌握不规范 -2分。 扣分及原因 得分
8
9
妥善处理医 疗安全(不 良)事件
8
输血管理
9
查看1名压疮高风险患者评估单;提问1名 护士。 1.压疮风险评估不规范-2分。 2.护士对压疮预防措施掌握不全-2分。 3.发生压疮或压疮评分≥9分的紧急处理 和报告程序掌握不全-2分。 4.如有发生压疮的案例,无分析及改进措 施-1分。 查看科室不良事件分析讨论记录;提问1名 护士不良事件知晓情况、防范措施、流程 再造。 1.无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记录-3分。 2.护士未参与不良事件讨论-1分。 3.护士不知晓不良事件上报流程-3分。 查看抢救车、抢救车月清点本及交接登记 本。 1.除颤仪监测不规范或漏检-1分。 2.抢救车未加锁管理-1分。 3.抢救车物品或药品放置不规范,1项-1 分(共3分)。 4.抢救车月清点本或交接登记本记录不规 查看相关资料,追踪和现场查看护理措施 落实情况。提问1名护士相关知识。 1.未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1项-1分(共2 分)。 2.未观察患者的输血情况-1分。 3.输血前后冲管及输血器使用不规范-2分 。 3.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DAR记录不规范2分。 4.使用后血袋处理不规范-1分。 5.不知晓输血反应应急处理措施-1分。 查看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及记录;提问1名护 士相关知识。 1.无应急预案演练记录-2分。 2.护理人员防护措施不到位-3分。 3.不知晓停水、停电、火灾的应急预案1 项-1分(共3分)。
9
查看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查看1名护士手 卫生执行情况;提问1名护士职业暴露及隔 离患者处置流程。 1.手卫生设施不全或不规范,一项-1分。 (共3分) 2.手卫生执行不规范-2。 3.职业暴露防护及处置流程、隔离患者处 置流程掌握不全,一项-2分。(共4分)
13
8
8
查看科室备用药品(包括冰箱药品);查 看备用药品备案表、药品交接登记本、麻 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登记本;提 问1名护士。 1.备用药品与备案表不符-1分。 2.药品未分类放置-1分。 3.药品交接登记本书写不规范-2分。 4.低温药品未放置于冰箱或放置不规范-1 分。 5.各类药品标签不清晰或无相应 “警示标识”-2。 6.药品未按照效期进行管理-1分。 7.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未按要求管理-2 分。 8.过期药品处理方法不正确-1分。 查看“危急值”报告登记本;提问1名护士 危急值相关知识。 1.“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书写不规范-2分 。 2.护士对本部门危急值项目不知晓-2分。 3.危急值记录方法及报告流程掌握不全 查看1名跌倒/坠床高风险患者评估单;提 问1名护士。 1.跌倒/坠床风险评估不规范-2分。 2.护士对跌倒/坠床预防措施掌握不全-2 分。 3.发生坠床/跌倒的紧急处理和报告程序 掌握不全-2分。 4.如有发生跌倒/坠床的案例,无分析及 改进措施-1分。
10
7
查看2名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有交接病人 时现场查看交接过程;提问1名护士口头医 嘱执行制度。 1.交接双方未共同交接患者或未体现人文 关怀、保护患者隐私-2。 2.转运护理交接记录单填写缺项-1分。 3.护士口头医嘱执行制度回答不全面-2分 。 4.抢救结束医嘱补录及空安瓿处理不规范 -2分。 有手术患者,查看1名手术患者;提问1名 护士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不全-1分。 2.手术部位标识方法不知晓-1分。 3.手术安全核查记录单书写不规范-1分。 4.护士对“三步安全核查”、核查三方及 “Time-out”规定掌握不全一项-1分。
8
防范与减少 患者压疮发 生的管理
1.护士掌握压疮预防及处理规范。 2.入院2小时内完成压疮风险评估并记录。 3.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有记录。 4.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告知患者或家属,鼓励患者参与相关护理措施落实。 5.落实压疮预防各项护理措施。 6.无非预期压疮事件发生,发生“非预期院内压疮”后,科室应及时上报。 7.对发生院内发生压疮的案例有分析及改进措施。 8.对压疮高风险(≥9分)者、带入压疮及时上报护理部,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及治疗 1.护士知晓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途径及上报流程。 2.护士参加科室“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分析”,有记录,知晓相关内容。 3.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后,护士应按照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主动、及时、规范上报。 4.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有成因分析和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及时进行追踪评价 。 1.人人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技术,操作熟练,反应敏捷。 2.抢救车内外清洁、物品齐全、标识清晰、定位放置、加锁管理。 3.抢救车分区合理,物品、药品分类放置准确,有示意图。 4.抢救车每班交接,检查编码锁及除颤仪,确保完好备用,有记录。 5.抢救车至少每月全面检查一次,检查者及护士长签名。 6.抢救车内物品、药品用后及时(2小时内)补充,确保处于备用状态,近效期有记 录。 1.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输血前应了解患者血型、输血史及不良反应史。 2.输血前和床旁输血时均应双人核对输血信息,核对无误后方可输注。 3.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 血液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血液制品不应加热,不应随意加入其它药物。 4.输血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监测,认真填写“输血安全护理记录单”。 5.输血完毕应记录DAR,空血袋应放入黄色垃圾袋,24小时内送回输血科。 6.输血前后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应在前 一袋血输注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 7.输注全血、成分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连续使用4小时以上,必须更换新的输血器 。 8.护士发现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 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 1.有患者用药、输血、治疗、标本采集、围术期管理、安全管理等重点环节的应急预 案。 2.应急预案有培训,相关岗位护理人员知晓,每月至少演练一次,有记录。 3.护理人员配制化疗药、锐器处理、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防护措施到位。 4.护理人员知晓停水、停电、火灾的应急预案。
6
4
执行手卫生 规范,落实 医院感染控 制的基本要 求
5
加强药物管 理,提高用 药安全
6
危急值管理
7
防范与减少 患者跌倒、 坠床等事件 发生管理
1.按照手卫生规范,正确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包括流动水洗手池、 洗手液、干手用品、相关操作规程图示。 2.流动水洗手设备均为感应式。 3.外科洗手与手消毒应配备计时器、指甲清洁用品等。 4.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①认真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按照标准预防的概念,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②按照标准7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时间不少于15秒钟。 ③掌握手卫生指征。 ④手卫生正确率≥95%,手术室、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手卫生正确率达100%。 5.落实职业暴露防护、上报及处置流程。 6.掌握隔离患者处置流程。 1.根据科室情况可备用一定备用药品,备用药品保存一定基数有备案表。 2.根据药品种类、性质分别放置,定数量、定位置,标签清晰。 3.建立药品交接登记本,班班交接并签名。 4.抢救备用药品应摆放于抢救车(箱)内。 5.需要低温保存的药品应置于冰箱中的冷藏层(2℃~8℃)。 6.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 品、易燃易爆品(含酒精、碘酊)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存放区域、标识和贮 存方法符合规定。 7.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有标识,贮存方法正确。 8.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 识”。 9.每月检查备用药品有效期,做好记录,近效期药品有明显标识。 10.对药品的取放有明确规定,遵循近效期先用、左进右出、后进前出原则。 11.过期药品由护士长确认后,交药剂科统一销毁,各病区不得自行销毁。 12.患者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床头、病历、腕带有记录及标志,标志醒目。 1.护士知晓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 2.护士熟悉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危急值。 3.护士接到非书面危急值报告时,应准确登记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包括 接收时间、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报告者及接收者信息,按照流程回读无误 后,及时向主治或值班医生报告。 4.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时间小于10分钟。 1.护士掌握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规范。 2.入院2小时内完成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记录。 3.根据患者病情及用药变化进行动态评估,持续追踪有记录。 4.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有防滑设备和防滑警示牌,走廊、洗手 间装配扶手,患者可能使用的物品如眼镜、防滑拖鞋、床旁呼叫铃等置于随手可及之 处。 5.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如警示标识、语言提醒、搀扶或请人帮助、 床挡等。 6.加强安全教育,主动告知患者及家属跌倒/坠床风险及防范措施,鼓励患者参与相 关护理措施落实。
1
正确识别患 者
2
增进有效沟 通
3
确保手术安 全
1.至少同时使用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姓名、ID),核对时反问式提问,让患者或 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不得诱导提问。 2.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有医嘱核对及处理流程。 3.双人核对医嘱,班班核对有记录,护士长每周一次参与医嘱总核对,有记录。 4.所有住院患者均须使用腕带,新生儿实行双腕带管理(右手、右脚)。 5.对门、急诊等非住院患者,如无名、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的患者,需行高风险 检查和治疗的患者,如手术、介入、血液透析、其他需要中深度镇静、全身麻醉方式 下进行的检查治疗,抢救、留观及无法进行口头沟通的患者必须使用腕带作为诊疗活 动时医护人员识别患者身份的一种必备手段。 6.新入院患者在住院处打印腕带,入住病房时,护士核对身份无误后,为患者正确佩 戴。 7.若腕带模糊、损坏需更新时,需重新打印,经双人核对、佩戴新腕带后,剪掉旧腕 带,确保准确无误。 8.护士知晓无名氏患者身份识别的方式及书写方法。 9.对药物过敏、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跌倒风险、已签署《拒绝抢救和维 持生命治疗协议书》的患者有识别标识。 10.护士应注意观察佩戴腕带部位的皮肤情况及肢端血运,出院时由护士取下,一般 腕带按生活垃圾处理,特殊感染患者的腕带按照医疗垃圾处理。 1.患者医疗交接过程应使用SBAR模式进行交接,患者交接过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 护隐私,体现爱伤观念。 2.患者交接流程执行正确,由接患者人员与护送患者人员完成,正确使用各种患者转 运交接单并完整填写,双方在交接单上签字。 3.除紧急抢救及手术外,不执行口头医嘱。 4.正确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或手术过程中,医生下达口头医嘱后,由记录护士立即记 录在《抢救记录单》上并复诵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抢救护士方可执行医嘱;如在紧 急情况下,护士可口头重复一遍,得到医生确认后可先执行,后期补记在《抢救记录 单》上。 5.抢救结束后,医师及时补记医嘱。 6.两人核对空安瓿、医嘱及用药记录。 1.择期手术患者在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病情、风险评估和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后方可下 达手术医嘱。 2.正确落实手术部位标识流程,包括标记方法、标记颜色、标记实施者及患者参与。 3.正确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并记录。 4.实施“三步安全核查”,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 5.手术安全核查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对患者 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 6.做好“Time-out”工作,即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共同实 施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并正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