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管理主要指(A)、(B)、(D)等。
A.货币流通总量的确定 B.货币流通量与结构的计量与测定C.货币流通的渠道与方式确定 D.货币流通调节手段的选择2.按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一般可分为(A)和(C)两大类。
A.银行性业务B.资产类业务C.管理性业务D.货币资金业务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不得(ACD)。
A.对政府财政透支B.给政府贷款C.直接认购政府债券D.包销政府债券E.购买国债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和负债的关系有(BCD)。
A.自有资本=资产+负债 B.资产=负债+自有资本C.负债=资产-自有资本 D.自有资本=资产-负债5.中国人民银行不得直接(A)、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A.认购B.购买C.买卖D.回购6.下列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中属于管理性业务的是(B)。
A.清算业务B.金融调查统计业务C.会计业务D.兑付债券业务7.下列不属于中央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的是(D)A.对中央政府的债权B.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债权C.对私人部门的债权D.发行债券1.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包括(ABC)。
A.发行的银行B.银行的银行C.政府的银行D.调控监管职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发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的意义(2)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的必要性(3)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基本职责2银行的银行(1)集中存款准备金(2)最后贷款人(3)票据交换和清算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7)金融监管(8)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作为国家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央银行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各种金融措施的总称。
3.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转让给中央银行。
4.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能够独立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干预、影响和控制,也就是中央银行具有金融调节方面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门,它不可能超过所隶属的整体。
(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的授权下进行的三、判断并改错题1.中央银行对黄金外汇拥有的经营管理权产生了黄金外汇的买卖业务,成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负债项目。
(×) 2.中央银行可以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3.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4.中央银行只要能有效地执行各种金融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则其经营获利与否无关紧要。
(√)5.当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总额大于负债总额时,若其他对应项目不变,其差额部分通常通过减少货币发行量来弥补。
(×)4.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等存款类型金融机构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
5.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就是中央银行在发行货币时,须以某种贵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的规定,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贵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的关系。
1.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它主要由(再贴现率)、(贷款)、(证券买卖)、(黄金外汇)及其他一些资产业务构成。
2.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应考虑(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数量)和(保持合理的外汇币种构成)两个问题。
3.构成国际储备的资产主要是(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及未动用的特别提款权。
4.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一般都是通过(市场)进行的5.按贷款对象划分,中央银行贷款可以分为:对(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放款、对非货币金融机构的放款、对(政府)的放款以及其他放款等。
1.大多数国家的再贴现利率是一种基准的官定利率。
(√)2.再贴现和贷款业务也是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重要途径。
(√)3.在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多的时期,提高再贴现利率可以抑制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势头,从而减少货币和信贷增加额,(√)4.作为国际支付手段,要求国际储备必须具备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
(√)5.中央银行用自己发行的货币买人证券实际匕是通过市场向社会投放货币;反之,卖出证券等于将流通中的货币收回。
(√)四、选择题(含多选、单选)1.中央银行在外汇储备经营中,主要面临(ABC)三种风险。
A.市场风险B.商业信用风险C.主权风险D.流动性风险2.国际上一般认为,一国外汇储备持有量应该保持在该国()个月的进口用汇水平上,并且不少于该国外债余额的30%。
(C)A.1~2 B.5~6 C.3~4 D.7~83.再贴现利率是一种(AC)利率。
A.基准利率B.短期市场利率C.官定利率D.长期市场利率4.一张票据面额为1000元,离到期还有30天,在年贴现率为7.2%时,再贴现实付金额为(C)元。
A.1000 B.928 C.940 D.8205.中央银行也可以通过(BC)增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筹资成本,达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A.降低再贴现率B.提高贷款利率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贷款利率二、填空题1.结算与清算是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两种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和(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
2.清算机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中介组织,在支付清算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票据交易所)是最传统和最典型的清算机构。
3.按照对转账资金的不同处理方式,银行同业间清算可通过(全额结算)与(差额结算)两种形式进行。
4.1773年在(英国伦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交换所,开创了票据集中清算的先河。
(1853年),纽约市成5.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是在国家级金融通信网(CNFN)上运行的我国国家级的现代化的支付系统,是集(金融支付服务)、(支付资金清算)、金融经营管理和货币政策职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系统。
6.跨国支付清算解决的是国际间的资金转移与债权债务清偿。
跨国支付的质量不仅事关本国利益,也涉及其他当事国,因此跨国支付具有(全局性)与(世界性)的特点。
7.支付系统风险既是(金融风险)的组成部分,又是(金融危机)的诱因之一,对一国的金融稳定构成重大威胁,一旦发生支付系统风险,其危害将难以估量。
四、选择题1.支付清算体系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社会经济往来提供各种清算服务的综合安排,它主要由(ABCD)构成。
A.清算机构 B.清算工具 C.支付系统 D.清算制度2.为了保证银行同业清算持续、有序地进行,中央银行通常对银行的(B)管理有所要求。
A.安全性B.流动性C.收益性D.创新性3.付款行首先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中央银行,待中央银行完成资金汇划后,再将完整的支付信息发送给收款行,这属于(A)。
A.V型结构 B.Y型结构 C.I型结构 D.T型结构4.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ABD)。
A.组织票据交换清算 B.办理异地跨行清算C.不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D.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5.中央银行()是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
(C)A.实时支付系统 B.小额支付系统 C.会计核算系统 D.大额支付系统6.跨国支付清算的特征包括:(ABC)。
A.具有全局性与世界性的特点 B.涉及不同国家货币和不同的支付清算安排C.需要借助跨国支付系统及银行往来账户实现跨国银行闯清算D.中央银行在跨国支付清算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7.美联储在CHIPS系统运行中的主要作用是(AD)。
A.提供支付清算服务B.经营管理C.提供资金支持D.风险管理8.在现代化支付系统运用的电子数据处理设备及通讯系统出现技术性故障或操作失误时,使整个支付系统运行陷入瘫痪的潜在风险属于(D)。
A.信用风险B.流动性风险C.法律风险D.操作风险国库制度:是指对国家预算资金的保管、出纳及相关事项的组织管理与业务安排。
一般而言,国家根据其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和金融体制,确立和实施相应的国库制度。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3.中介目标中介目标是介于最终目标和操作目标之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最终目标产生直接作用,为此,银行需要选定一些能够以一定的精度达到的变量作为观测指标,这些变量就称为中介指标。
4.操作目标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选定的能被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作用又与中介目标联系紧密的金融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或利率。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差或逆差。
金融稳定:是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行良好,能抵御各种冲击而不会降低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的一种状态。
金融稳定缘于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上、能有效提供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机会而不会产生大的动荡的金融体系。
它反映的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体现了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要求,服务于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10.单一目标论:担心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1.双重目标论:稳定币值和经济增长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12.多重目标论: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之一,其制定应该在总体上兼顾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目标,不同时期以不同目标作为相对重点。
1.货币政策是实现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目标的核心所在。
(√)2.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的是总需求,而非总供给。
(√)3.调整经济结构是货币政策的主要功能。
(×)4.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社会总需求影响社会总供给,社会总供给决定了真实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5.内生变量,又称政策性变量,所以货币供给量首先应该是一个内生变量。
(×)6.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产出、就业和通胀的影响显著。
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银根紧缩,产出减少,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较低;反之,当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时,银根较松,社会产出增加,相应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也会跟着上升。
(×)7.新凯恩斯学派认为,即便是公众完全预期到货币政策的变动,价格也不能完全调整,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影响实际产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8.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
(√)9.货币政策应该不断调整最终目标和灵活选择政策工具。
(×)10.货币政策是国家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
(×)11.货币政策目标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