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简答题一、(教育电视节目)电视画面构图的特点1.运动性:被摄主体和摄影机本身的运动将不断改变画面的结构;2.整体性:系列镜头构图时应注意整体性;3.时限性:因画面信息量大,时间长度不一样,电视画面构图应当简洁、明确;4.多视点:电视画面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变化方位、角度和景别;5.一次性:电视节目的画面固定性和构图处理要求一次性完成。
二、电视摄像中斜侧面方向拍摄的特点斜侧面方向即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方向。
特点:能使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在电视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斜侧面方向拍摄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有利于突出主次关系,因而是摄影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三、试说明电动变焦距200M的作用当开关被摄定为SERVO时,才可以使用电动变焦距。
按压W端,可以拍摄广角图像:按压T端,可以拍摄长焦画面。
用力按压焦距变化快,轻轻按压焦距变化慢。
四、摄像中仰摄的拍摄特点1.景物的地平线在画面中处于下部或下部画面以外;2.仰摄地面的景物时,近景景物高耸于地平线上,十分醒目突出;而后景被前景遮挡,得不到表现。
仰摄有净化背景的作用,当有后景出现时,有被压缩在地平线上的感觉;3.画面中竖向的线条有向上透视集中的趋势。
用广角镜头仰摄拍摄某些景物时,高耸的近景和被压缩的远景可造成强烈的透视对比。
五、瞬时光圈的调节方法使用“瞬时光圈”时,应该先将光圈控制开关置于“手动”位置,并将目标图像位于所拍画面的中心,然后再按下“瞬时光圈”键,调整摄像机的位置,使所拍摄的主要目标充满寻像器。
此时,摄像机依据寻像器内的图像信号水平自动调节光圈,使得信号峰值电平达到预定的标准。
释放“瞬时光圈”键后,光圈即停留于此位置上,并恢复手动方式。
六、教育电视节目的种类1.按性质任务分:思想品德、社会教育、教育新闻、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教学参考等;2.按内容长度分:系列片、专题片、教学片段等;3.按表达方式分:讲授型、图解型、示范性、表演型、综合型等。
七、决定镜头景深的因素1.光圈的大小:在镜头距离、拍摄距离相同时,光圈越小,景深范围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范围越小。
2.焦距的长短:在光圈系数和拍摄距离均相同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范围越大。
3.物距的远近:在镜头距离和光圈系数均相同时,物距越远,景深范围越大;物距越近,景深范围越小。
八、电视摄像的拍摄要点1.平:拍摄画面的水平线要平。
如果发生歪斜,会给观众造成错觉。
2.稳:要求在拍摄所有镜头时都坚决消除不必要的晃动。
3.匀:施加技巧的速度要匀。
4.清:力求电视画面清晰,或者根据内容的需要模糊到所需程度,以表达某种气氛。
5.准:要求技巧性镜头成为落幅画面时一定要准确无误。
九、电子快门使用的注意事项1.使用电子快门的任何一档拍摄时其增益开关应该置于0dB档上,否则会影像画面的清晰度;2.对环境和目标物的照度要求高些,应大于300lux;3.日光灯是不连续发光的频闪光源,他所发的光带有周期性闪烁;4.根据拍摄目标的运动速度,选择适当的快门级数;5.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时,在常速下放像,运动画面不如正常拍摄时;6.运用高速快门时,需要增加光通量,光圈开大,使景深变短。
十、白平衡的现场调解方法1.将光源统一成白光光源;2.将光线统一或室内光的色温;3.采用遮挡法达到面部色温一致;4.采用强制法达到人物面部准确还原;5.使景物准确还原是基本标准。
第二章论述题十一、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中常用的越轴方法1.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可以越轴2.通过场面调度可以越轴3.间隔一个正面或背面正拍的镜头可以越轴4.通过大动作的剪辑点可以越轴5.间隔一个景物或人物的特写镜头可以越轴6.拍摄对象仅为一个单元(如一个人或一组人)的特写镜头可以越轴十二、电视摄像中白平衡的现场调节方法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调节方法:1.选对合适的滤色镜(进行粗调);2.检查光圈是否在自动位置,白平衡钮选择A或B(不能选择P);3.对准一张白纸或其它白色物体,搬动调白开关,等录像器出现OK!(白平衡完毕)。
问题:1.正确还原景物色彩需用白纸调白。
白纸具有不同的色度,有偏青的复印纸,也有偏黄的白报纸,不同的色度对画面色调有不同的影响,其规律是白纸的色度和画面的色度成补色关系。
2.白纸的色度确定之后,在同场戏中不应随意更换,更不能随便找一个白色物体就调白,否则画面色调不统一。
3.除了白纸的选择外,白纸放的方向也很重要,比如在外景调白,应和太阳成90℃角摆放,这样可以让白纸着一些天空光,若白纸对着太阳调白,画面中阴影部分将偏蓝色调。
4.环境色对调白影响较大,比如拍内景,室内铺的是红地毯,应考虑到地毯对画面色调的影响,有意让白纸着些红地毯的反射光,这样画面就不会偏青(红的补色是青)。
如果有意让画面偏色,可选择浅色纸调白,用浅黄色调白可以使画面呈现蓝色调,这是拍夜景经常用的方法。
相反选择蓝青色纸调白平衡可获得暖色调。
但要强调说明不能用很饱和的色纸或物件调白,这样对机器调白电路会有损伤。
一般是用调白专用色卡即白平衡色谱进行调白。
总之,利用调白平衡控制画面色调应时刻注意白纸的色度(白的程度)和照射在白纸上光线的色度(色温指数)。
十三、举例说明电视摄像中变焦与移动拍摄的特点和区别变焦距在画面上给观众造成一种空间纵深感,这是由连续改变透镜距离的拍摄方法熬成的。
在一个静态画面中,只是由于焦距的变化便可以将观众的视线从前景转移到后景,通过观众注意力的集中转移,产生三维空间的视觉。
在摄像机运动的过程中变焦距,可以造成一种更为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获得的画面效果是机位运动与焦距的变化的合二为一,从而产生一种人们生活中不常见的、流畅的、多变的运动画面,增加画面造型表现的随意性和灵活性。
变焦距:变焦距的推拉镜头,缺乏生活的根据和体验,它只是用改变焦距的方法,把视野范围内的景物局部放大或缩小,具有人为、主观的强制性特点,没有生活的根据。
它不像移动机位的推拉拍摄,视角没变,有如我们走进或远离观看景物一样,具有生活的体验。
比如在移动机位摄影,推的过程中,原先视野中较近的景物依次向后退去,而被挡住的一些景物逐渐显现,落幅中的景物,因距离近而变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机已进入千家万户,看电视早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观众对电影电视节目欣赏水平的提高,变焦距的推拉镜头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它为变焦距的推拉镜头存在和发展,在美学理论上提供了依据。
要想把变焦距的推拉镜头拍好、用好,应该对它的特点有深入了解,它的优势是:1.对于场面很大,场景复杂,无法用移动机位拍摄的推拉镜头,变焦距能轻而易举的实现前进式或后退式蒙太奇句子的效果。
比如,要想在莽莽群山中突出某一局部奇景,不用分切,一个镜头表现,因距离太远,山中又无法铺设很长的移动轨道,用变焦距镜头拍摄,就能一气呵成。
2.变焦距的推拉,操作灵活方便,改用手动的话变焦速度快,用急推或急拉,有一种震惊的效果,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过农村姑娘看花灯的节目,摄像师用变焦距镜头,忽而急推一个演员的静态造型,忽而急拉成姑娘们的群像,既让观众看到局部演员的优美姿态,又能看到姑娘们的整体形象,这种变焦距的推拉,和舞蹈形式及欢快气氛相吻合,节奏感非常鲜明。
3.用变焦距推拉镜头追随动体拍摄,容易保持画面景别不变,能够让观众较长时间观察主体的姿态和动作。
比如,在运动场拍百米赛跑,摄像师可在对面选一个高角度,用长焦距部分拍运动员全景,随着运动员跑近,变焦距逐渐拉,直到终点。
这样可以始终保持拍摄运员的全景,让观众看清他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姿态和动作。
再如拍摩托车比赛,摄像师可在某一弯道设机位,随着赛车驶近和远去,摄像用拉、推的摄法,始终保持赛车的全景,观众可以较长时间看清赛车在弯道飞驰的全过程。
在一部电视片中,变焦距的推拉镜头用好了,可以为其增添光彩,若用的不好,也能降低电视片的艺术质量。
因此,编导和摄像师对变焦距推拉镜头的使用应该慎重:1.对变焦距推拉镜头的使用不要过多过滥,要根据电视片的内容和节奏统筹考虑,在一个镜头中不要重复推拉的拍摄方法2.变焦距的推拉应该和其他运动摄影相结合,使内部蒙太奇更为丰富流畅,同时使它的强制性缺陷得到弥补或掩盖。
比如在移摄时,使用变焦推,可以把演员表情看清楚,拉开后演员的形体表演展现在观众面前。
两种摄法的结合,后者的缺陷被前者所掩盖,观众就不太注意这种主观的改变景别。
3. 在变焦过程中,起幅、落幅、中间暂时停顿的画面构图一定要美,变焦过程中也要尽量使画面符合构图的要求。
4.变焦的启动和停止不要突然,应该有缓慢加速和减速的过程。
中间的变焦过程,其速度应该稳匀。
5.跟随动体变焦应该注意:(1)根据动体的方向与速度,决定变焦的方向与速度。
如:动体由远而近用拉;由近而远用推。
变焦的速度与动体的速度要协调一致。
(2)按照剧情要求,确定推拉方向。
如:紧张激动时用推;放松低落时用拉。
进入剧情时用推;退出或小结时用拉。
(3)摄像师最好用肩扛,便于灵活掌握。
若用三角架,应提前把旋钮松开。
拍摄中,要求摄像师有预见性,根据被摄体运动方向、速度的变化,变焦距的操作也应有相应的变化。
总之,摄像师对变焦距镜头的操作要多练习,熟练掌握。
平时多观察生活,了解人的各种姿态动作,不论被摄体处于何种情况,都可以拍摄出符合剧本要求的、质量较高的、观众喜欢的变焦距推拉镜头。
移摄:用“移摄”手法拍摄出来的镜头极富临场感,有着单靠推拉、摇摄不可比拟的视觉效果,运镜更能贴近拍摄目标,非常适合长镜头的拍摄。
在拍摄移动的目标时,我们可以用摇摄或推拉镜头的方法也可以用移摄的方法去表现。
但拍摄同一个目标,运用的拍摄方法不同,其效果会迥然不同。
在介绍较大的场景时,如果采用移摄法,就可以靠近所欲拍摄的目标;就可以在同-片段中显示出不同角度的几个画面;就可以拍出移摄无法拍出的细微处。
而对静止目标的拍摄——例如要拍一组表现走近一座大楼时的情景时,这时使用移摄法向前移动拍摄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这会让人真正感觉到画面在动,其效果比较自然。
虽然变焦镜头和这种移摄法有点相似,但要是换个方法:利用变焦镜头来拍这个片段,拍出的画面就会让人觉得不真实。
利用变焦镜头把画面拉近,是很不好的权宜做法,因为这无法产生移摄像机前进或后退相同的感觉。
十四、试说明在大三角形布局中各机位的作用一个场景中两个中心演员之间的关系线是以他们相互视线的走向为基础的。
在关系线的一侧有三个顶端位置,一般不能越过关系线到另一侧拍摄。
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线平行的三角形。
三角形原理最典型的应用是在拍摄二人面对面交流的场景中。
如前所述,场景中有两人出现的时候,连接他们两之间的那条直线就构成了这个场景中的关系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