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双基达标)自然地理 第十讲 水循环和洋流 湘教版(1)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解题技巧+双基达标)自然地理 第十讲 水循环和洋流 湘教版(1)

第十讲水循环和洋流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上图a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审题视角]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流域水系图、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以及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具体如下:(1)暴雨过后,地表水迅速汇集到河流,使河流形成洪峰。

(2)甲水文站的洪峰时间较乙水文站提前,且变化大。

(3)甲水文站在流经湖泊河流的上游,乙水文站在流经湖泊河流的下游,湖泊对由甲水文站到乙水文站的河段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解析:第(1)题,由图b可知,甲水文站在此次暴雨12小时后出现洪峰,且流量变化较大,故此次暴雨出现的地点是④地;若在①、②、③三地发生局地暴雨,因甲水文站在流经湖泊河流的上游,不会产生洪峰。

第(2)题,从甲水文站到乙水文站流经湖泊,在河流出现洪峰时,河流会补给湖泊,从而使下游乙水文站的峰值变小;河道淤积、河谷变宽对峰值影响不大,此时是河水补给湖水,不是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1)D (2)C[方法技巧] 1.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当河流水位高于湖面或地下水水面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地下水;当河流水位低于湖面或地下水水面时,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河流。

如下图所示: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以区域图考查水循环知识(2013·安徽文综卷)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

完成(1)~(2)题。

(1)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②④⑤(2)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解析:第(1)题,伏尔加河流域纬度较高、蒸发弱,①错误。

虽然距大西洋较远,但仍然会受到西风带来降水的影响,②正确。

伏尔加河是内流河,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正确。

伏尔加河落差小,流速慢,冬季结冰,不会影响东欧平原总体上的高低不平,④错误。

伏尔加河流入里海,会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⑤正确。

第(2)题,石油、天然气、水能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A错误。

石油、天然气存在于伏尔加河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平原之下,B错误。

伏尔加河有丰富的水资源,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C正确。

石油、天然气是流体,主要通过管道运输,伏尔加河是俄罗斯境内南北向的内河航运干道,D错误。

答案:(1)C (2)C以区域图考查洋流分布(2013·江苏卷)图a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

图b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1)~(2)题。

(1)图a甲处的洋流与图b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径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解析:第(1)题,马达加斯加岛以东的甲处是暖流,并且是南半球的暖流,依据这两个条件分别对图b中的四幅图进行解读。

根据a>b>c可判断,①②图洋流属于寒流,不符合条件;③图的水温南高北低,属于北半球的暖流,不符合条件,只有④图符合上述两个条件。

第(2)题,如果轮船逆流航行,则不会加快航速,A项错误。

甲处是单支暖流,没有寒暖流交汇,因此不会形成渔场,B项错误。

洋流可以扩大污染范围,加快净化速度,D项错误。

暖流能够对沿岸大气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答案:(1)D (2)C根据海水等温线判断洋流,首先,由等温线温度数值向北递增(递减),判断出南半球(北半球)来,然后依据等温线弯曲判断出寒暖流来,最后结合实地位置确定洋流的名称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表述了河流径流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

具体判读步骤如下: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单位及方法,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以及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3.运用实例简要分析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1)地区(2)天气(3)气候(北半球)4.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1)流量是由河流来源决定的。

(2)洪水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出现在冬春的河流,一般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3)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4)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5)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雪不融化,没有冰雪融水补给所致。

(6)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是( )A.①——冰川融水补给B.②——湖泊水补给C.③——雨水补给D.④——积雪融水补给解析:我国东北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春季来源于冬季的冰雪融水、夏秋季节来源于降水补给。

同时图中显示河流的源头是湖泊,故也有湖泊水补给,一般河流都有地下水补给,并且地下水补给较稳定。

故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是地下水、积雪融水、降水、湖泊水补给。

答案: C2.与淮河相比,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水位季节变化大 B.泥沙含量大C.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 D.冬季封冻断流解析:淮河冬春季节既无湖泊水补给也无积雪融水补给,故水位季节变化大于东北的河流;同时东北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而淮河只有夏汛;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河流含沙量小;由图知,该河冬季未断流。

答案: C一、单项选择题(2014·洛阳二模)下图为某观测站某年8月1日至3日雨量及河流水文过程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段易出现险情的时间为( )A.8月1日6时至12时B.8月1日9时至8月2日18时C.8月2日6时和8月3日3时D.雨停后15小时至36小时2.未来在相同降雨状态下,如果图中水文过程线( )A.洪峰水位升高,可能是由于上游大量退耕还湖B.洪峰水位降低,可能是由于下游修建大型水库C.洪峰点向右偏移,可能是由于上游植被恢复较好D.洪峰点向左偏移,可能是由于下游开挖泄洪通道解析:第1题,河水超过流量警戒水位就易出现险情,图中显示8月1日15时左右雨停,8月2日6时至3日3时流量超过警戒水位。

第2题,若洪峰点向右偏移,说明洪峰出现的时间滞后,则反映地表径流汇入河流速度变慢,可能是上游植被恢复较好的结果(植被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洪峰水位升高反映上游调节作用减弱,可能与围湖造田有关;洪峰水位降低说明上游的调节作用增强,可能是上游修建了水库。

答案: 1.D 2.C(2014·试题调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下图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水循环与洋流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分别代表水循环中蒸发和升华环节的是( )A.①⑤ B.③④C.②④ D.③⑤4.水循环⑥环节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降温减湿B.形成“U”形谷地C.形成冲积扇D.促进全球能量交换解析:第3题,③为海洋水经蒸发转换为大气水;④为冰雪经升华交换为大气水。

选B。

第4题,⑥为冰川运动,对地面的刨蚀作用可形成“U”形谷地。

选B。

答案: 3.B 4.B读右图,完成5~6题。

5.该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纬度B.南半球中低纬度C.北半球中高纬度D.南半球中高纬度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处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有关B.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的影响C.③处洋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作用D.④处洋流与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性质相同解析:图示为以回归线所在海区为中心的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该洋流系统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位于南半球。

①处渔场的形成是受上升补偿流影响的结果;②处洋流的形成受东南信风的影响;③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④处洋流为受西风吹拂形成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而另一半球同纬度海区的洋流属于暖流。

答案: 5.B 6.C二、综合题7.(2014·成都一模)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虚线所示的洋流朝________(方向)流动,在乙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海区中,甲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________海区。

(2)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按时针方向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流动的方向。

(3)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涌升流现象,在乙图所示①②③④四海区中,最可能出现涌升流的是哪一海区?解析:第(1)题,由甲图可知,该洋流为暖流,向南流,而在乙图中①处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

第(2)题,南亚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及风带的移动。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流动,冬季逆时针流动。

第(3)题,涌升流现象主要受海陆风的影响而形成。

答案:(1)南①(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

顺时针流动。

(3)有些沿岸海区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十分强劲,导致沿海表层海水随风流走,海平面降低,此时附近海区的海水就会从深层流过来补充,在沿岸形成涌升流;有时密度差异也会造成某一海区与邻近海区海面高度的差异,从而形成涌升流。

②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