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宏伟的历史转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水平
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宏伟转折。
2、说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给农村社会带来的变化。
3、了解对外开放的步骤,掌握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
1、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例外,探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宏伟意义。
2、通过材料分析,明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宏伟转折。
知道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强国之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宏伟意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
难点:如何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一个宏伟转折。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改革开放前后吃、穿、住、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强大的变化?
生:改革开放。
师:什么是改革开放?又是谁提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习《宏伟的历史转折》,引入本课。
图说历史: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让学生说)
师:四人帮倒台后,左倾错误结束了吗?展示图片:两个凡是
指出“两个凡是”的提出,实质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国家要想有出路,必须纠正左倾错误,实行改革。
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严重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改革开放的春雷
播放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学生看书填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意义,巩固基础知识点。
议一议: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被全党和全国人民共识为“社会主义时期的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宏伟转折
过渡: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二)在希望的田野上
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教师注意引导)
(1)为什么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安定,政治局势就不安定。
(2)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制度存有什么弊端?
人民公社制度危机影响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集中劳动,吃大锅饭,缺乏经营自主权)
在中央没有出台详尽政策的情况下,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村民实行了一次大胆尝试:包产到户(大包干),并取得成功。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P60歌谣,归纳总结: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用农民们的话简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
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的给与支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对外开放的窗口
(1)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归纳总结:生活水平低(或政策有问题),中国的发展需要对外开放。
(2)自主学习,完成P61—63的填空。
教师结合《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简述对外开放格局。
教师能够合适的联系本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蓬勃发展,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坚持改革开放。
(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