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管线及周边设施保护方案

地下管线及周边设施保护方案

地下管线及周边设施保护方案1.工程概况xx广场周边管线主要为: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通讯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

xx广场场地鸟瞰照场地南面青衣江路2.管线保护2.1组织措施我局将设置负责地下管线调查及保护事宜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以部门经理为主要负责人进行协调、管理现场保护工作,实行责任制工作制度。

各组员准确、及时完成各负责的主要工作内容,确保对管线的保护工作。

2.2准备工作2.2.1工程开工前,先会同管网埋设、管理部门进行沟通确认,必要时进行现场试挖确认,并在上面作好标记,以便施工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

2.2.2进场后,还须与相关管理部门协商、研究,进一步摸清地下管线走向的情况,做好管线位置标志,以确定其准确位置。

并与其共同研究制定更为具体、完善、切实可行的改移及防护措施。

2.2.3施工前,认真对施工人员做详细交底,尤其对容易被破坏的部位作详细说明。

2.2.4加强管理,提高施工人员自觉保护管网的思想意识,保护管网人人有责。

2.3地下管道安全监测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20,结合本基坑工程实际情况,在基坑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周边环境和支护结构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降水、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

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的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作到工程可预控性。

2.3.1地下管道变形检测项目地下管道变形监测包括周边环境监测、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如下:(1)周边管线位移。

(2)周边管线的沉降。

(3)基坑周边主要道路的沉降。

监测报警值基坑监测警戒值的大小应根据基坑等级(重要性程度)、设计要求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来确定,报警值包括两个部分:总的允许变化量和变化速率。

为此参考地质状况较为相同的有关基标规程或标准,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和施工经验,确定的报警值如下:地下管道、道路和构筑物的水平位移或沉降达到 20mm 时,沉降或位移速率超过 2mm/d 可提出报警。

2.4监测点布置及监测周期:通常基坑开挖时的影响范围为开挖深度的 1.5~2.0 倍,从基坑边缘以外1~2 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的物体或建筑物均应做监控对象,而且观测点布置应在两个方向均布置。

监测点布置:(1)管线观测点的数量宜是2~3节度设置一个观测点。

(2)构筑物的观测点布置一般是根据其结构形式进行布置,应在建筑物四周全部对称设置。

(3)位移观测的测点间距宜为 1~3m,而且应根据理论预测的分布规律来布置,变化越大的地方,测点布置越密;离基坑越近,测点也越密。

(4)监测周期是要求在整个基础工程施工之内进行基坑所有项目的监控。

基坑工程的监测应与施工过程紧密配合,根据施工速度、监测结果、环境状况(如雷雨天气等)的绝对数值及变化速率来调整监测时间间隔,必要时进行跟踪监测。

2.5管线保护措施2.5.1明确保护构筑物和管线工作的责任人和专职构筑物管线保护监督员,熟悉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情况,并在施工平面图上详细标明,同时根据施工需求提出具体的搬迁及保护措施。

2.5.2发现不明管线应及时报告相关单位,并会同相关管线单位专业人员实地鉴定确定相关施工方法和处理办法。

2.5.3对需要进行加固保护的管线,召开管线协调会,拟定加固方案。

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确定管线加固方案进行实施。

并有管线监护人员和施工单位2.5.4进行信息化施工,加强对因施工而影响范围的构筑物和地下管线动态变化的监控,根据监测数据变化的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道路与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及构筑物的稳定。

2.5.5施工过程中发现管线有异常现象或管位有差异,如果对地下管线的安全和维修产生影响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同时与相关管线单位联系,落实保护管线的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5.6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向一线直接操作人员作好保护地下管线的交底工作,如因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当而造成管线事故的有关人员,公司将进行严格处理,以确保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

2.5.7对于纵向平行的管线,如中心线距基坑边距离较近,则在开挖基坑时,该部位的基坑支撑必须加强加固,必要时管线搬迁。

2.5.8通讯管、电力导管等,因这种管线的导管长度较短,安全可靠的方法是采用下托、上吊的措施。

2.5.9施工区域附近的架空线,在施工期间将采取加固电线杆及派专人监护,防止挖土或大型机械操作时危及线路正常运作。

悬吊措施示意图光缆、天然气管采用槽钢分段将光缆(天然气管)托起,并按照间隔 1m 的间距布置拉杆将钢丝绳与槽钢连接,将管线进行悬吊保护;电缆、电信电缆、通讯电缆采用钢丝绳悬吊,悬吊拉杆按 0.5m 间距布置,悬吊拉杆与管线接触部位采用柔软的泡沫材料包裹,防止拉杆将电缆损坏并起到绝缘的作用;高压电缆采取绝缘保护后进行悬吊保护,施工方法与电缆悬吊保护相同。

架空线防护架搭设立面图防护架采用三排钢管脚手架进行搭设,立杆横向间距1.2m,纵向间距1.5m,大横杆步距 1.5m,第一步杆距地 0.2m,顶部上层防护,上下层间距0.5m。

搭设高度高出电线杆 0.5m。

2.5.10开挖范围内的给水管等刚性地下管线采取支撑防护方法。

支撑架采用脚手架搭设,管线露出一截,支撑防护一截。

进行土石方施工时,在靠近地下管线处,不得用大型机械进行挖掘施工,应采用人工挖土、凿石或用风钻。

在进行分段开挖作业时,必须在支撑架前不超过2m处重新搭设一组支撑架,然后才能将此支撑拆除,并在施工一段后再马上搭设下一段支撑架防护。

防护架采用双排钢管架进行搭设,立杆横向间距 1.2m,纵向间距 1.0m,扫地杆高度 0.2m,顶部上层防护满铺竹跳板,上下层间距 0.3m,搭设高度不超过 1.5m+管道直径。

2.5.11针对开挖区域外,开挖过程影响范围以内的管网,拟采用注浆加固措施予以防护,减少开挖对该处的扰动。

2.5.12对需要进行管沟保护的,设置管沟并加盖盖板防护,穿路处设置厚钢板或钢筋砼结构保护。

2.5.13定期召开与有关管线产权单位的协调会,随时掌握有关管线的情况,为顺利施工提供服务。

2.6应急处置措施2.6.1应急事件发生后,项目部一方面立即向有关管线单位和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另一面立即召集现场管线小组准备抢险以控制事故扩大。

2.6.2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伤害行人或事故再次发生扩大。

2.6.3项目部及时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配合公用管线单位,全力以赴投入抢险任务,尽量缩短抢险时间,使管线尽快恢复,减少财产损失。

2.6.4分析事故原因,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整改措施,对有关事故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以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

、3.周边建构物的保护3.1周边建构物现状北临荆州东路、西临东泰路、东临东裕路、南临龙锦路。

周边交通和市政设施较为成熟。

3.2影响建构物安全及周边环境的因素3.2.1不规范的施工生产行为基础施工阶段,多余土石方的开挖可能会产生土石方坍塌、滚落的现象;施工阶段材料的运输、堆放;施工人员的违规及野蛮施工行为等均会对相邻建构物、人员、车辆等造成威胁。

3.2.2机械设备使用因本工程施工面积较大,所以施工过程中有大量的机械设备进场进行施工,运输车辆的输运路线是影响周边道路通畅的主要因素,塔吊、起重机、挖掘机等操也是影响周边建构物的主要因素,合理布置机械设备平面位置是我局的重点工作之一。

3.2.3噪声、尘埃及水污染项目施工阶段周边道路、建构物将会保持正常运行,并且有较多的人流、车流,所以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尘埃及水污染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3.2.4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大量施工人员进场施工,施工人员在邻近建构物周边现场作业的不规范操作、野蛮施工、高空作业也是影响周边建构物、车辆、行人安全的因素之一。

3.3保护周边建构物采取的措施3.3.1施工阶段采取的措施1)邻近建构物周边基础施工时,若有土石方需要进行开挖,禁止使用爆破方式,尽量采取人工开挖,避免爆破产生的冲击力对周边建构物产生裂缝、倾斜、震动等破坏。

根据实际土质情况,判断是否需要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

2)主体结构施工时,靠近居民楼或已有建筑一侧立面采用全封闭防护且满挂密布网,防止施工过程中材料等坠落物对邻近建构物造成破坏。

全方位保护示意图3)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场地,禁止将钢结构等体积大、重量大的材料堆放在邻近建筑物处,防止运输时对邻近建筑物造成破坏。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向周边抛扔建筑垃圾等,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

若发现以上情况,应及时进行制止,并对行为人(单位)给予严厉处罚。

5)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识。

6)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操作规程、施工程序及我局的要求进行施工,服从现场质检员、安全员、技术员的指挥,既要保证施工质量也要保证施工安全。

3.3.2机械设备管理措施1)合理规划场内塔吊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布置,对在基良广场周边的塔吊进行限位设置。

塔吊司机及指挥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塔吊机械操作规程和塔吊“十不准、十不吊”的要求进行操作指挥,不得违章作业、野蛮操作,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2)夜间作业要有足够的照明,且配备足够的塔吊指挥员。

3)挖掘机、起重设备现场施工时,我局将配备专门的安全员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严令禁止在邻近建筑物周边施工时进行滥挖、滥填等危险操作行为。

4)夜间施工时,禁止将照明设备射向周边建筑物影响居民正常作息。

5)提前制定场内、外施工车辆运输路线,保证施工阶段施工车辆与周边社会车流的顺畅通行。

组要措施如下:设置警示、分流标志将施工与社会车、人流分离开,避免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及堵塞。

派保安人员协助交管部门对各种车辆及行人进行指挥协调,保证周边道路交通的顺畅。

必要时在道路两侧设置安全通道提供市民使用,保证使命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通道采用钢管架进行搭设,搭设高度为 3.2 米,宽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立杆横向间距 1.5m,步距 1.5m,剪刀撑每 3 跨布置一道,顶部上层防护满铺竹跳板,上下层距离 0.5m,底部满挂安全密目网。

3.3.3噪声、扬尘、水污染控制措施1)减少扬尘污染的措施(1)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工地的扬尘治理工作,配备洒水设备,做好压尘、降尘工作。

(2)车辆离开现场前应对车轮进行冲洗,不得带泥上路。

运输车辆不得满载,应留有余量,用彩条布覆盖严密,严防遗撒,并设专人沿路途巡视,一旦发现遗撒及时组织人力清扫。

(3)对主要施工道路及材料堆场进行硬化处理,每天派人打扫、浇水,非硬化区域采用花草绿化,尽可能减少裸露地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