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学第一课校长寄语

开学第一课校长寄语

开学第一课校长寄语
开学第一课,总少不了校长的谆谆教导和壮志豪语。

“校长
寄语”正掀起一股热潮,谈责任,论理想,校长们的开学寄语,
有内容,有力量,更像是一堂堂丰富的课。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大学校长如是,中、小学校长
亦如是。

很多时候,校长们选择了什么样的道路与价值,选择以
怎样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公共交谈,往往也意味着这所学校的老师
与学生,将沿着什么样的道路前行。

开学第一课,校长将以什么
样的方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开学礼上的致辞是传统的套话还是接
地气的亲近?校长们的不同姿态不仅将激发起学生对未来的不同
期待,若干年后,这更会成为一代代学子温暖的集体回忆。

寄语应展现办学之魂
开学第一课,学生大多期待校长来一番精彩的“寄语”,这
些话不仅要展现学校的办学之魂,更能激励学生在新的学期里奋
发努力,真正做到“每日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渐成材”。

校长要能讲出让学生难忘,又能深受启迪的话并不容易,这
既需要校长平时全身心投入到办学之中,又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而在演讲时,还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习惯,多讲接地气的话,有
个性的话。

像苏州市十中首创“诗性教育”,重视美育对学生的
熏陶功能,校长在各种场合积极推动,他的“寄语”自然就别具
一格,令人回味。

当然,校长的讲话要真能让人记住,还是离不开一定的思想性。

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它在平时的教育中
不断践行。

诚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一个开学典礼上说的,大
学精神比有多少院士、多少博导、多少sci文章、文章引用率多少、得奖数多少更重要。

他这样的话,就很好地展现了复旦办学
求实、创新的追求目标。

要看到,千篇一律的校长讲话,正是办
学缺少鲜明个性的反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更多勇于改革、积极探索育人之道的校长涌现。

说到底,教育改革要更有活力,校长的角色极为重要。

他们
的见解,他们的说话风采,都能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水平。

所以,一次校长讲话从某个角度看,也是一次学校“品牌效应”的
释放,所以更要看重它的影响力。

套话让校长离学生有点远
你们的校长什么样?朋友圈聚会的场合,问起几个在读初中
的孩子,个个一脸茫然。

不只是孩子,在座的大人们也不例外。

记忆深处里,代课老师、班主任历历在目,其中不少毕业多年依旧保持着密切联系。

但校长呢,想来想去,能把不同时期校长的尊姓大名说出来都算
难能可贵。

这似乎并不奇怪。

校长们一般不给学生上课,平常又为行政
事务牵绊,哪有时间和学生交流呢?学生,不是有班主任盯着吗?对学生而言,或者除了在开学典礼上能够远远地一瞥校长,听几
句千年不变的套话致辞,其余再没时间更无机会,和校长近距离接触。

这其实不太正常。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就像蔡元培之于北大,梅贻琦之于清华,张伯苓之于南开,竺可桢之于浙大……一般情况下,校长在学术、做人方面会有独到之处。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而学生能够有机会与之近距离接触,定然会受益匪浅。

校长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20xx年的那次演讲,没有严肃的说教,找不到高高在上的表达,“根叔”在学生们眼里就是“一位智慧又亲近的长者”,不仅现场得到了学生们30次的掌声,事后,“根叔”演讲模式还相继为各高校校长所效仿。

拉近校长和学生的距离,让开学礼不再是走过场的仪式,校长们应该把开学第一课变成师生互动的大课堂。

把最真诚的交流传递给学生,把最美好的祝愿送给学生,学生只有亲近了、喜欢了、敬佩了,学校的人文传统才会不断传承。

创新时代呼唤名校长
没有乔布斯,就没有苹果的今天。

没有人会怀疑,企业领军人物对于企业成长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国内外知名企业掌门人的更迭,从来都是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如果说,研发、营销、经营等各路人才都是“0”,那么企业领军人物就是前面的那个
“1”,只有有了“1”,后面的那些很多个“0”,才能形成合力、发挥作用。

其实,名校长之于名校的作用,也是如此。

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办学思路的名校长,其鲜明的个性、勇于创新的精神,引领
和影响的将是一大批名教师,以及一代又一代学生。

笔者曾接触
过一位四星高中的名校长,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更像是一个人生
导师,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生社团,在白手起家之中,锻炼
才干。

该校形成的“放养式”教学风格,从来不“逼”学生,而
是倡导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发展。

很多毕业多年的
学生回想起来,仍觉得受益匪浅。

名校长应当是可遇也可求的,关键要形成让名校长涌现的好
机制。

不久前,苏州市教育部门就推出了一套好机制:将在直属
的中小学校试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力图通过这一制度完善校长
考核管理,为校长的任用、考核、奖惩、晋升、待遇提供依据和
管理标准。

校长不再受行政级别所累,考评的也不再是简单化的
升学率,这将为教育家办校创造有利条件。

外因有了,还要通过
内因才能发挥作用。

接下来,能不能成为名校长,就要看校长们
自己的努力了。

能不能静下心来,从送往迎来中抽出身来,潜心
研究教育、做好学问?能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赢得教师团队
的尊敬,以及学生和家长们的爱戴?能不能成为一名难以替代、
难以超越的校长?校长们,努力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