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简述企业的含义及特征,它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2.企业的经济运行是怎样的?简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3.简述企业的分类。
4.什么是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它有哪些职能和任务?5.简述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内容。
6.简述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组织结构。
7.简述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含义。
8.什么是企业一套表制度?二、单选题1.农业属于三次产业的()。
A.一次产业B.二次产业C.三次产业D.四次产业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B )。
A.单产业法人单位B. 单产业基本单位C.多产业法人单位D. 多产业基本单位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 B )。
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4.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 D )。
A.3个大类,6个中类B.3个大类,18个中类C.6个大类,6个中类D.6个大类,16个中类5.企业销售产品的发票是( D )。
A.企业的原始记录B.企业统计台帐C.企业厂内报表D.企业外部报表三、多选题1.企业的特征是()A.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B.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C.集团企业形式D.国家财政拨款E.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2.关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法人单位应包括多个产业活动单位B.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C.法人单位都应该分解为产业活动单位D.位于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E.多产业法人单位至少应包括两个产业活动单位3.工业企业按规模分类分为()四种类型A.特大型B.大型C. 中型D. 小型E.微型4.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A.从业人员数B.资金利税率C.营业收入D.资产负债率E.资产总额5.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职能是()A.提供信息和传输信息职能B.综合评价职能C.诊断职能D.决策职能E.监督职能6.统计台账的特点是()A.数字来源的多渠道性B.记录时间的连续性C.统计台账指标的系统性D.指标数字的可比性E.便于计算机数据处理。
第二章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企业产品的概念,它必须同时具有几个特性?2.企业产品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哪两类产品?3.如何区分企业的成品、半成品、在制品?4.什么叫企业中间产品?什么叫企业最终产品?5.企业产品实物产量的概念及统计的原则。
6.企业货物产品实物产量有哪两种形式?7.粮食产量统计的范围及方法。
8.贸易企业一般采用什么来反映其产出的服务量?9.货物产品标准实物产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0.什么叫企业产品劳动产量?它一般在哪类企业计算?11.什么叫直接废品工时,什么叫间接废品工时?间接废品工时在哪一级计算劳动产量时扣除?12.企业总产值的概念及价值构成。
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方法和内容。
14.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方法和内容。
15.企业增加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6.中间投入的概念及计算的原则。
工业中间投入由哪五部分组成?取自什么资料,如何计算?17.工业增加值收入法的计算内容和计算方法。
二、单选题1.企业产品按表现形态不同分为()A.信息产品B.货物产品和劳务产品C.中间产品D.最终产品2.在车间内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入库的产品属于()A.原材料B.在制品C.成品D.半成品3.运输业包括货物运输和()A.旅客运输B.专门运输C.企业运输D.商业运输4.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是()A.工厂法B.产品法C.部门法D.国民经济法5.工业总产值是计算()A.本期生产本期已经销售的工业产品价值B.本期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的价值C.本期销售工业产品的价值D.本期工业生产自用的工业产品价值6.贸易业总产值是按()计算A.本期商品销售额B.本期销售商品的毛利额C.本期销售商品的毛利额扣除外购的运费和装卸搬运费D.销售人员的工资7.工业中间投入必须是()A.本期自产的中间产品价值B.本期生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C.本期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的价值D.本期外购固定资产的价值三、多选择1.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不同可分为()A.成品B.半成品C.合格品D.在制品E.不合格品2.运输量统计的主要指标有()A.货运量B.客运量C.货物周转量D.旅客周转量E.换算周转量3.企业产品,必须具备的特征是()A.本企业的劳动成果B.本企业转卖的产品C.直接成果D.有效成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余料4.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的要求是()A.以整个企业为单位计算B.以工业部门为整体计算C.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不能重复计算D.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之间允许重复计算E.将企业各车间的产品价值相加5.以下应计算工业总产值的项目是()A.自制自用设备的成本价值B.自制产品用于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消耗C.本期生产工业产品用于本期工业生产消耗D.对外企业工业生产设备修理收入E.对外运输收入6.房地产业总产值包括()A.房地产开发总产值B.物业管理总产值C.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产值D.其他房地产经营(管理)活动总产值E.城乡居民自有住房总产值7.工业中间投入,应根据以下哪些会计科目的内容计算()A.制造成本B.制造费用C.销售费用D.管理费用E.财务费用8.下列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是()A.工资B.向银行贷款的利息支出C.固定资产折旧D.应交增值税E.营业盈余四、计算题2.某运输企业在报告期完成了四批货物运转,第一批400吨,运距300公里;第二批600吨,运距200公里;第三批500吨,运距600公里;第四批800吨,运距450公里。
要求:计算该企业报告期完成的货运量、货物周转量。
3.某机器制造厂机械加工班组某月共加工1号零件100件,每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本班组加工情况如下:要求计算:(1)完成上表的计算,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2)该班组的工业产品劳动产量。
4.某机械制造厂某月生产情况如下:(会计上确认在制品差额忽略不计)(1)用自备原材料的成品价值(2)用订货来料生产的刀具150件,每件加工费15元,材料费40元;(3)自制零部件价值260000元,本期工业生产上自用182000元,出售9000元,余下的留作下期加工使用;(4)本企业完成的对本企业机器设备的大修理价值38000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厂该月工业总产值。
5.假设某企业建筑工程公司2013年12月用于支付建筑工程直接费75200元,其它直接费1000元;按预算,间接费为直接费的5%,企业管理费用为工程合同成本的6%,企业财务费用为工程合同成本的2%,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5%;平均税金为工程含税造价的3.3%。
试计算该建筑工程公司2013年12月建筑工程产值。
6.我国2012、2011、2010年当年价格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99670.7亿元、188470.2亿元、160722.2亿元,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2011年的98.3%,201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2010年的106%,要求计算2012年按2010年可比价格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我国2012年比2010年工业生产发展速度。
第三章思考练习题一、思考题1.什么是产品质量?可从哪些方面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2.请解释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的含义。
3.考察企业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指标有哪些?举例说明。
4.企业产品统计质量控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5.控制图的原理是什么?怎样判定一个控制图是否处于控制状态?二、单选题1.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基本阶段,其中统计质量控制图是产生于( ) A.传统的质量管理阶段 B.以工业检验为主的质量管理阶段 C.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D.现代质量管理阶段 2.控制图的上、下限可以用来( )A.判断产品是否合格B.判断过程是否稳定C.判断过程能力是否符合技术要求D.判断加工中心和公差中心是否发生偏移 3.计量数据通常情况服从( ) A.二项分布 B.正态分布 C.泊松分布 D.均匀分布三、多选题1.我国采用的产品质量标准有 ( )A.国际标准B.国家标准C.部颁标准D.企业标准E.进口标准2.常规计数值控制图包括( )A.pn 控制图B.p 控制图C.x R -控制图D.c 控制图E.u 控制图3.如果控制对象只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两种结果,则可以采用( ) A.x s -控制图 B.pn 控制图 C.p 控制图 D.c 控制图 E.u 控制图四、计算题要求计算: (1)产品等级率;(2)产品平均等级,判断产品质量的升降; (3)由于产品质量变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2.已知某铁板生产车间,每隔2小时则得一次铁板厚度,一天共测5次,报告月共生产25天,其测得的数据列入下表。
试作:(1)x R -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当n=5时,2A =0.577,3D =0,4D =2.115)。
(2) S x -控制图,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当n=5时, 3A =1.427, 3B =0, 4B =2.089)。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一、思考题1.企业人力资源投入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2.简述企业从业人员的概念及统计的原则。
企业新增和减少从业人员的统计原则是什么?3.企业职工平均人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统计一般统计哪几个方面?5.企业劳动时间利用统计的内容包括哪些?6.劳动生产率的概念及各种表现形式的劳动生产率的应用场合。
7.企业劳动生产率指标通常计算哪些?指标之间有何关系?8.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分析?你会分析吗?9、企业生产定额的概念及完成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10、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的概念及统计分析方法。
二、单选题1.企业新增职工人数()A.从报到之日起开始统计B.从领取劳动报酬之日起开始统计C.从报到后的第5天起开始统计D.从报到后的第10天起开始统计2.年平均人数()A.指年内365天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B.是四个季度的平均人数之和C.是1月1日的人数D.是12月31日的人数3.某工业企业全月工业总产值100万元,月初全部职工人数990人,月末全部职工人数1010人,则全员劳动生产率是()A.1010(元/人)B.990(元/人)C.1000(元/人)D.10000(元/人)4.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B.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C.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劳动生产率×实际工作日平均长度D.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人在全部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工人劳动生产率5.实际工作月平均长度等于()A.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报告期生产工人平均人数B.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报告期生产工人平均人数C.报告期生产工人平均人数÷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时数D.报告期实际工作工日数÷报告期生产工人平均人数三、多选题1.劳动生产率的正指标是()A.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来表示B.=劳动成果劳动生产率劳动消耗量C.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D.=劳动消耗量劳动生产率劳动成果E.用劳动成果与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乘积来表示2.企业总劳动生产率的变动()A.受各单位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的影响B.受劳动生产水平不同的各单位产量变动的影响C.受劳动生产水平不同的各单位产量在总体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影响D.受劳动生产水平不同的各单位劳动量在总体中所占比重变动的影响E.受劳动生产水平不同的各单位劳动量变动的影响3.企业新、老职工的工资水平都上升,而企业总的工资水平却下降的原因是()A.工资水平低的一组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B.工资水平低的一组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下降C.工资水平高的一组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上升D.工资水平高的一组职工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下降E.工资水平高的一组职工人数上升4.企业人力要素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A.劳动力现状统计B.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C.劳动生产率统计D.职工劳动报酬统计E.工人劳动生产率统计四、计算题1.某人在2013年1月1日在银行存款1万元,在5月10日取出3000元,在8月6日又存入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