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

《菊豆色彩与构图的叙事性》一、画面叙述了菊豆天青关系转折(一)、天青和菊豆互生爱怜,红与黄的相溶天青把红色染料倒入黄色染池中搅拌,红色在黄色中逐渐散开,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刺激。

红,如鲜血。

黄,清淡的暧昧。

此刻的色彩正暗示着剧情将要走向反抗与乱伦。

之前表现天青和菊豆的都是黄色调,而此刻红与黄的结合预示着天青和菊豆距离的拉近。

是天青给正处于“淡黄忍受期”的菊豆添加了红色的诱因。

而构图上,整个画面红黄逐渐相溶,刺眼的鲜红逐渐散开,暗示了反抗将会进行下去,而且是以他俩结合为基础的。

剧情上,与前面菊豆得知天青不是金山的亲侄子对应,且暗示了后来剧情的发展,正所谓承上启下。

(二)、菊豆立场改变,肉体上诱惑,黄色菊豆在明亮的黄色调中走向另一个自己。

天青刀砍楼梯后的早晨,菊豆去马圈堵上偷看她的洞又揭开。

她出门时,明亮的亮色在阳光下,她的影子打在黄色的染布上,她逐渐走向影子。

这个画面从色彩上说是有诱惑性的,从构图上说,菊豆走向影子,暗喻了走向另一个自己。

这个画面使人预感到将来菊豆要采取措施的方向。

(三)、情感上拉拢,青与红菊豆哭着向天青求助的镜头,她放下自己手里的红布,抓住天青抛垂下来的红布。

这个镜头,色彩和构图共同表达了菊豆与天青关系的暗自转变。

天青在屋顶,菊豆在地面。

天青比菊豆更有忍受下去的理由,因为他受人养育之恩。

而且他是个男人,更有维护男权制度的倾向。

再做牛做马,也还能看不起天下的另一半人,女人。

所以,天青在这个宗法制度的森严屋宇下,比菊豆的位置更高。

菊豆是在向天青求助。

这一刻菊豆身着青衣,已非忍气吞声,轻佻魅惑的黄,她抓住了这上面垂下来的红。

也表示,是天青给了他反抗的机会。

后面的二人结合正说明这一点。

此刻的色彩正是天青搅拌染料时红黄相溶的发展。

(三)、走向野合,血红天青与菊豆第一次野合,鲜红的布匹滚滚而下动作上表示二人鱼水之欢。

而颜色上,正是继红黄相溶、红青结合后颜色的更浓更纯。

标志着二人正式结盟。

但是这个和画面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在天青被儿子天白棒打淹在血红的染池里,画面与此类似。

天青当时本来可以自救,他是被天白谋杀,簌簌而下的红布,层层叠在染池表层,将天青覆盖。

天白是这座屋子的继承人,同时继承了所有的世俗偏见和规矩,森严的男权意识。

天白对菊豆与天青的结合以及自己的身世都是彻底否定的,他几乎是无来由的承袭着祖宗的规矩,从小对天青抱着仇恨的态度。

所以,他谋杀天青,使影片的批判意义更加深刻。

所以,这个画面是男女结合的象征也是血的散漫。

血是生命之本,天青的生命出现转折,有了灵光是这个画面,被杀时淹在染池里是同样的场景。

二、协助叙述人物心理(一)、天青与菊豆对欲望的心理天青与菊豆第一次在楼顶吃饭时。

两人各在一端,均以染布为背景。

菊豆的背景是红色多,青色少。

而天青则青色多,红色少。

淡淡的青还是淡淡的压制欲望的规矩,红色则是进取和反抗。

颜色上的差异正好与剧情菊豆比天青更大反抗性相符合。

构图上,天青是侧背着菊豆,菊豆却转着头要面向天青。

二人姿势的一倾一侧,正把二人对待欲望一进一退的心理表现出来。

(二)、天青对菊豆的压抑的爱慕之情天青奉金山之命上楼叫婶子下来干活时,颜色烘托了天青的心境。

他上楼时,是土红的暖色,似乎有一股火焰呼之欲出。

与天青的内心对菊豆的欲望和爱慕正相符合。

天青对菊豆说话时,一串红色辣椒在其左侧,辣椒虽是生活的显现,但此刻与天青尴尬的形象同在,便有表现天青心理状态之感。

色彩与构图都为剧情服务。

(三)、金山对孩子的渴望金山过年买的大红灯笼写的是“儿孙满堂”。

他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生儿子。

但讽刺的是他性功能不行。

更可笑的是老婆生出儿子来他还以为是自己的。

这个画面中颓旧的灰和白、深红的灯笼、衣服的浓黑,孩子的玩耍和儿歌,将金山心中对孩子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将来眼睁睁地看着菊豆一家三口生活也是个极大的讽刺。

三、构建人物形象(一)、菊豆的反抗菊豆被性虐时身穿红肚兜,此刻红色代表不安分、反抗、热血,使菊豆将来撕碎黄色的外衣,露出红色反抗的实质顺理成章。

在出现菊豆红肚兜之前,菊豆都是身着黄衣。

在最受压迫的时候,产生最强的反抗性。

红色即是一个标志。

(二)、天青的懦弱夜晚有三次天青听到婶子痛苦的喊叫,画面都是一副阴冷的暗青色。

这座染坊大院在片中本是中国封建宗法制男权意识的象征,阴冷的色调正显示他的严酷。

天青多次笼罩在这种色调之下,如金山带马看病不在的晚上,紧锁着门。

正是对他冲不破这"老规矩",为他不愿意出走,不愿意对天白挑明,不愿意害死金山,误会菊豆害死金山并打了菊豆一巴掌的情节做了铺垫。

天青是个没有血性的人,他对于个人生活的尊严和作为男人的责任都没有多少意识。

他的条件是,他是个男人和他有体力。

所以,在忍受不了菊豆害死金山(他误以为是这样,菊豆讽刺他是好侄子,孝顺侄子时,他的愤怒是缘于他被揭穿的恐惧。

他既恨金山,但又怕,害怕所谓“妇道人家遭报应”之类的老规矩。

他不满于自己做孙子,爷爷死了他又满是失去了主子的恐慌,所谓贱)带来的压力时,他打了菊豆一巴掌。

他能做的只是在自己痛的时候打女人,这是宗法制男权意识给他的唯一权力——虐待女人。

在乱伦这件事上,他只是菊豆的跟随者,而非红色对抗的创造者。

虽然抡起了刀,最终只是砍在了楼梯上。

构图简洁,空阔的屋子,一把刀一个男人,拍天青正面脸时,两个楼梯的木档正好夹在头上,显示出天青想有所为而又有所阻挡的心理矛盾。

这一个画面,将天青这一形象与其在后文中所有行为奠定了合理性。

(三)、杨家族长的威严杨家族长和前辈们在金山兄弟死后商量为其处理后事。

族长站在正中央,两张桌子,各位前辈围在两侧。

按照习惯,位于封闭空间中央的人具有话语权。

族长在这里不仅树立自己的威严,而且强调着杨家祖宗的规矩。

镜头内容为族长前辈按老规矩用死去的金山让天青菊豆尽孝守节挡棺。

这一系列不合理的行为和规矩通过这个画面构图撑起来。

四、重复出现的画面的叙事性(一)、对染坊大院的俯视画面一个俯瞰镜头,染坊大院的全景,晾着红黄相间的染布。

这个镜头在片中三次出现,是对菊豆与天青爱情的隐喻。

第一次出现是天白在婴儿期,趁金山不在,偷偷与菊豆幽会时,天青仰天躺着,出现了这个镜头。

第二次是天青抱着小天白唱那首儿歌时金山生气时出现的。

第三次是菊豆向天白挑明天青是他生父后,悲伤地站在门口哭泣时出现,并且后接菊豆独守空房咀嚼悲哀。

三次出现仿佛三次叹息,对这场婶侄偷摸的爱情不断思考。

第一次是菊豆与天青的共同想象。

他俩对这个画面是期待。

二人难得一次在一起,只能偷情,有夫妻之实却不能光明正大。

这红黄的染布简直是二人罪孽的象征。

第二次是金山的叹息。

他对于这个画面是仇恨。

正是因为这场景所寓意的事实,他终生的愿望破灭。

他无时不刻不想着摧毁这个场景。

所以他后来点火烧房子,也是揪扯下来一条条红黄的染布堆在一起,一把火放上去。

金山的叹息还有延续,天白手受伤后,天青执意帮他啄一下,被一脚踹到血流半张脸。

天青父子在红黄的染布间争抢,天青被踹倒后布盖在身上,红黄布下露出来的是一张带血的脸。

进一步的延续就是天青被杀,他终于为自己的所谓罪孽付出了血的代价。

金山的仇恨到此有了结果。

这三个画面相承接,形成了对天青命运叙述的画面线索。

第三次是菊豆对过去的回想。

她为此感到悲哀。

这个反抗的女性直到最后还是没有挣脱这座大院。

人在染坊里,也就是一块布,被染成什么色就是什么色,永远没有选择颜色的自由,更没有为色彩重新定义的权力。

自从菊豆晕倒在青色的染布上,片中再没有出现过除红黄之外的染布。

剧情上,是天白认金山为爹之后,电影显明转为悲剧,二人偷情生出来的儿子认敌作父。

红黄染布多次出现,是二人在承受命运对爱情的惩罚。

菊豆这一回想,是对一生反抗的最后一缕轻微叹息。

爱情在延续,爱情生存的空气却越来越稀薄。

(二)、红色染料池中的倒影片中红色染料池中倒影共出现三次。

第一次是幼年天白染草第二次是金山帮助天白染草,第三次是天白背着天青。

这个染池的红在此时是血,是残忍和恐怖。

天白倒映了一下,接下来倒映进去的两个人便都失去了生命。

一次失手,一次谋杀。

一个名义上的父亲,一个生父,两人都死在红色中,死在“共同的儿子”手下。

三个倒影步步相连,第一次是天白人性的死亡,所以看到金山的倒影时,我们可以预感他的危险,而天白背着天青倒影出现时,则天青必死无疑。

画面的深刻含义使其对叙事有了内在的交待。

(三)、对整个村落的俯视画面这个画面共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天白生日酒中,天青痛哭被杨家前辈耻笑时出现的。

第二次是菊豆独自坐在炕上伤神出现的。

两次都是夜景,铺满画面的是一簇簇屋顶,夜的阴冷的青色。

第一次是天青反抗的彻底结束,第二次是菊豆反抗的失败。

两个画面都是对人物境况的描述。

单薄的力量不足以对付强大的紧密连接的老规矩。

第一次出现是天青公开认子为弟,标志着他作为父亲身份的彻底不可承认。

第二次是菊豆为天白残害父亲伤心,归结到这个画面。

这个画面的两次出现确认了悲剧的不可逆转性。

(四)对晾晒的红黄染布的仰角拍摄片中共两次次对单独的红黄染布仰角摇镜头拍摄。

前文已经提到,红黄染布是菊豆天青爱情的隐喻。

而二人始终没有得到名正言顺的机会,所以影片两次用对爱情的仰望展示悲剧。

第一次是摇镜头,是天青菊豆二人野合之时,描述他们美好的感觉。

第二次是二人在地窖做了一回夫妻之后将要窒息之时出现,描述将死呼吸衰微的感觉。

两次出现都与二人结合直接相关,一次是第一次,一次是最后一次。

反抗带来的希望与绝望在这两个镜头里显现。

是对二人爱情的开始与终结的表述。

夜晚金山试图谋害菊豆母子揪扯下来用以放火的是“青菊”的爱情,结尾处,菊豆将他们点燃。

五、特定画面对主题的叙述作用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意义深刻。

黄色的浓浓火焰,没有一丝红色。

正好符合菊豆的彻底崩溃。

扑满画面的浓黄有力度的诠释了“毁灭”。

菊豆在天白杀死天青后精神彻底崩溃。

她点燃了那高高垂下的染布,点燃了染坊的一切。

一生忍辱吞声只为别人的眼光和祖上的规矩。

她的不幸福是源于规矩的责难。

她的爱情本来就苟延残喘,现在却是彻底毁灭。

以天白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胜利了,她失去了任何生存意义。

张艺谋安排这个画面是对泯灭人性的宗法制的控诉,是对世界重生的渴望。

电影的整体风格:悲剧的重复电影《菊豆》中杨金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他丧失了身为男人基本的能力,将二房妻子折磨至死都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天青是一个“老实人”形象,他习惯了逆来顺受,即使是因为愤怒砍在楼梯上的刀,在面对金山问话的时候仍旧装做毫不知情的样子问:“婶婶没有事吧,是不是病了”。

虽然也有和菊豆厮守的时候,但他的身份终究是不见天日的,对着自己亲生骨肉也只能以兄弟相称。

菊豆有着对生活的反抗精神。

所以当她无法忍受金山非人的虐待时她将求助的手伸向了天青,对于男性的依靠,使她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天青和天白身上,觉得他们的存在会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