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斜面》教学设计-12页文档资料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斜面》教学设计-12页文档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纪录;能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数据,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与他人交换意见。

2.愿意合作与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对象及教学内容分析
《斜面》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机械》的第七课时,属于物质世界——运动与力部分简单机械的内容。

在前几册零散地认识了各种“常见的力”的基础上,集中探究有关简单机械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物质世界中的“运动与力”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体验并意识到物质运动与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斜面是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机械,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与认识机械的第一课,因此教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探索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很重要的。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知道斜面的作用,本课将由生活现象引入探究问题的原则,按照“问题——思考——假设——验证——应用”的思路,指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

本课教学内容有: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四个板块组成。

其中活动过程由“组装斜面,认识斜面”和“研究斜面的作用”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组装斜面,认识斜面”。

从生活现象引入,让学生形象地认识“斜面”这一简单机械。

并在组装斜面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斜面的不同受到长度和高度两个重要因素的控制。

第二部分:“研究斜面的作用”。

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活动,分别是斜面是否省力、对不同斜面省力情况的研究。

有了导入部分的情感铺垫,绝大多数孩子会感受到斜面的省力作用,当他们面对不同的斜面时,可能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斜面都会省力吗?他们的省力多少会不会一样呢等等,这一部分要留个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斜面省力多少的不同,学生会有很多自己的猜测,其中包括高度与坡度。

将研究是否省力与省力大小与斜面高度的关系两个实验有机结合在一起,面对这样复杂的研究问题,并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实验方案的制定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在经历了高度变化的研究后,在对长度变化研究就可以放手给学生了。

在这两个实验后通过梳理学生不难发现影响坡度大小的两个因素(斜面的高度和长度)都会影响斜面省力的多少,最后得出坡度越小越省力。

这节课中分析实验数据是很重要的,数据除了能够给予我们一个结论,它还可以帮我们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法。

自由活动中让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拿出螺丝钉模型让学生研究,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现实中的斜面并不都是一个简单的斜坡,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运用斜面过程中,会创造性地把斜面变形或隐藏起来使用。

六年级是学生进入高年级的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期。

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个探究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培养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螺丝钉模型材料、数据统计表、课件。

学生准备:长短不同的木板、同样的小木块若干、弹簧测力计、小车一辆、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附:实验报告单(一)
我们的问题:斜面省力吗?高度会影响省力多少吗?
我们的猜测:
需要的实验材料:木块三块,木板一块,弹簧测力计,小车,记录单我们的实验方法:
我们的实验记录:
我们的结论:通过比较数据我们认为:
实验报告单(二)
我们的问题:斜面长度会影响斜面省力多少吗?
我们的猜测:
需要的实验材料:
我们的实验方法:
我们的实验记录:
我们的结论:通过比较数据我们认为:
教后反思
选课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试讲,自认为环节流畅的设计出现了严重超时。

高晓莉老师及时对设计做出修改建议,同时对课堂语言等细节也做出了要求,下面结合评课老师的建议以及自己的思考反思如下:
1. 教学环节的处理
原来的思路:导课
研究“斜面是否省力” 分析数据, 发现问题,引入研究不同斜面的省力作用(高度和长度) 梳理 发现坡度越小越省力 应用
开始时,我发现青岛版教材没有单独研究省力,但又觉得加上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从一下表格中发现斜面省力,同时不同小组的省力情况不一样,然后猜测可能与什么有关系,自然地进入下一个研究活动。

但是三个大的活动确实很费时。

做出的修改:导入搭个斜面(发现斜面不同)研究斜面省力吗?省力多少与高度有关吗?两个活动合在一起研究
研究省力多少与斜面长度的关系梳理发现坡度越小越省力应用
修改后的设计肯定会缩短教学时间,但内心还是觉得第一种思路好!
2.对斜面省力情况的研究
关于对省力情况的研究,我一直很困惑,两种教材有不同侧重点,教科版重在研究与坡度的关系。

青岛版设计了两个大的活动(研究与斜面高度、长度的关系)最后再总结到与坡度的关系。

在试讲中,当我的学生在猜测“斜面省力多少可能与什么有关”时,五年级的孩子大都提到了坡度,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哪个角是坡度。

我是用这样的话进行引导“影响坡度的因素有很多,刚才我们是怎样改变坡度大小的?”这样学生会提到高度,然后进行后面的研究。

可是自己也很纠结,为什么学生提到坡度了,还要硬把学生拉回来?但是青岛版教参上写到“引导学生分别改变斜面高度与长度进行实验,并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结论,坡度越小越省力”。

我们能否研究斜面坡度对斜面省力的影响呢?这样在比赛中听课教师会不会提出质疑呢?纠结中……
3.对语言的锤炼
高老师多次教育我“要设计有思考、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组织教学
活动”“重点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清晰、到位”。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初稿后发现活动前设计的问题太笼统,不具体,这样对于学生的思考没有任何指向。

所以又重新进行了修改。

开始选课时,我觉得这节课应该不难上,现在越想越难。

尤其是几个大环节的处理,一直犹豫不定。

期盼领导能够尽快给予指导!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