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第12章 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

第十二章智能运输系统的效果评价12.1 概述评价是用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目的达到的程度。

而且,项目评价对项目本身的实施又可以产生一个有益的反馈作用,就是项目评价的结果可以对项目适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和修改来最终达到甚至超过原来的目标。

特别是,智能运输系统项目投资巨大,带来的影响也是广泛的,因此评价是其一个必要和关键的部分。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评价方法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定量的尽量给予量化,以其给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依据。

然而有些影响是难于量化的。

只有当评价的主体和目标明确才能取得最有效的评价。

引进ITS系统的效果研究才刚刚开始,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要对ITS进行评价,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下面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难点列举如下:第一,ITS所包含的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将不断出现新的系统。

在其发展初期,主要内容是交通信息提供、路径诱导和车辆运行管理等。

后来又考虑公共交通部门的联合、自动费用、防撞装置、自动驾驶、检测事故、预约停车场等多种系统。

可是所有关于这些问题的评价过于复杂,并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即使ITS的效果只限于路径诱导,也并没有关于正在行驶的驾驶员的反应行为的研究,并且正在行驶的驾驶员类型也是多样的,既有已经在路段上的,也有刚刚上路的。

另外,驾驶员考虑信息的灵敏度也不同,灵敏度又与提供信息的质量有关,对交通信息提供的反应也是复杂的。

第三,是网络交通流的问题,为了用交通模型评价信息效果,必须是能够再现时时刻刻交通流变化的动态模型,而且要把交通流按OD、驾驶员、发生时刻等分为不同的类型,这样就使得运算量增大,或者使运算发生障碍。

第四,是对灾害和事故等等的异常状态的交通管理系统的评价问题。

一般认为,当发生异常事件时,ITS具有更大的意义,但是现在关于发生异常事件时的交通行为和交通现象未知的东西还比较多,没有达到可以评价的阶段。

安德伍德和杰林(Underwood and Gehring)认为对ITS评价,必须将效益分为社会效益、个人效益、企业效益三种类型。

社会效益主要是从社会整体看ITS给社会带来的效益,如减少交通堵塞、提高安全性、改善环境、减少能源消耗等;个人效益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有利效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企业效益是由于物流的合理化,开拓出新市场而使销售量增加等。

效益的估计又可分为潜在效益、期待效益、目前效益、将来效益四种。

评价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费用效果比较分析法、数理模型法。

从广范围评价上述效益时,必须使用交通模型。

但以往的评价手段是基于静态交通需求和均衡交通状态。

假设所有车辆采取最佳行驶状态,交通流量的表现是宏观的,无法实现实时动态的交通诱导和恰当的交通控制。

因此,要求进一步开发能区别驾驶员特性的详细动态模型。

12.2 智能运输系统效果评价目的、意义1、评价的目的智能运输系统的评价是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对智能运输系统项目的经济合理性、技术合理性、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和风险做出评价,为实际的ITS 项目提供一个综合、全面的评价结果,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实施、效果以及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已有的系统运作优化提供依据,还可以帮助投资者对将来的投资做决定。

ITS评价,是指对ITS项目进行的评价,项目可以是规划中的、实施中的、完成后的。

本书中不限定评价使用的阶段,既可以是项目前评价,也可以是项目后评价,或是项目实施中的评价。

ITS评价与建设ITS项目要达到的目的有重要关系,在评价中首先要明确建设ITS项目的目的。

下面介绍ITS项目要达到的6点目的:(1)提高全国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伤亡的数量及其严重程度;●降低撞车的严重程度。

(2)提高路面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其容量:●减少由于交通事故所引起的局部交通系统不能正常运作;●改善提供给出行者的服务水平及其方便程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减少由于交通拥挤造成的能源和环境消耗:●降低单位出行(per unit of travel)造成的有害物质排放;●降低单位出行(per unit of travel)造成的能源消耗。

(4)提高目前的和将来的生产能力:●降低快速行驶的成本(reduce costs incurred by fleet operators and others);●减少出行时间;●改进交通系统规划和管理。

(5)提高个体流动性和路面交通系统的方便舒适度:●为出行前和出行中的信息获得提供途径;●提高出行安全度;●减轻出行者压力。

(6)为繁荣ITS的发展和实施创造环境:●支持ITS产业(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建立。

2、评价的意义ITS评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1)理解ITS产生的影响评价ITS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项目本身和与其相关的交通条件的改善之间的关系。

对交通系统及其使用者产生的影响,以及ITS导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综合起来构成了ITS评价的内容。

而且,对ITS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也有助于其他ITS项目的实施。

(2)对ITS带来的效益进行量化投资者决定要投资一个项目,都必须能够量化自己投资的效益,也就是量化ITS的效益,从而决定采用ITS还是不采用ITS。

并且评价ITS要全面考虑它所涉及的各个领域。

(3)有利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ITS评价所提供的信息(关于具体实施的理想条件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等等)可以帮助政府部门优化投资,同时也可以对将来项目的投资和实施作出决定。

(4)优化已有ITS系统ITS评价可以帮助已有的交通设施和交通系统识别需要改进的方向,从而使管理者和设计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调整、改进和优化系统运作和系统设计。

评价复杂交通系统常用的方法包括确定达到预定交通目标所需的过程以及各因素在此过程中的作用,而这些因素又通过选择各种评价方法来加以量化。

ITS评价可以分别从经济、技术、社会、环境影响、风险等几个不同的方面进行。

下面介绍ITS的经济、技术评价。

12.3 智能运输系统经济评价1、ITS经济评价的目的智能运输系统(ITS)经济评价就是从经济角度分析计算ITS项目所需投入的费用和获得的效益,以及ITS系统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将产生的影响。

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的角度研究ITS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以判断ITS项目的合理性。

财务评价是从ITS项目的财务角度, 分析测算ITS项目的财务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对ITS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评价。

对ITS系统的经济评价应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

2、经济评价的原则智能运输系统的经济评价应遵循以下五个原则:(l)整体性原则ITS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它的经济效果是在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因此,对ITS系统的经济性评价应从总体出发,进行系统总体评价。

(2)层次性原则对ITS系统的经济评价要从不同的层次上进行,这主要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ITS的不同投资主体的经济效果分别进行评价,即国民经济评价、项目财务评价和用户投资效果评价。

(3)实用性原则对ITS系统的经济评价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4)一致性原则对ITS系统的经济评价,主要是分析、比较系统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因而,对于收益与费用的汇集应保持范围一致。

(5)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ITS系统的效益是全方位的有些可以定量评价,而有些只能定性说明,因此定量评价的同时还必须作定性评价。

3、ITS经济评价对象和内容ITS系统的经济评价可以从国家投资、企业投资、个人投资三个层次上进行。

个人投资效果的评价与企业投资评价类似。

(1)国民经济评价的内容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虑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货物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的净贡献,评价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对于国民经济评价来说,重要的是评价ITS 项目的投资将对国民经济产生多大影响。

因而,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波及效果分析所谓波及效果分析就是分析ITS系统的投资将对相关产业产生多大的带动作用。

在投资ITS之前,了解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影响,即由此而引起的各产业部门的增产需要达到什么程度,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投资乘数分析投资乘数分析主要是分析项目投资的增长将对国民收入、税比、工资等指标产生的倍增作用。

对ITS进行投资乘数分析是要确定ITS的投资对国民收入等的提高有多大影响。

●综合就业分析分析、计算随着ITS产业投资的增长而最终需要投入的就业人数,其中包括直接需要和间接需要。

(2)财务评价的内容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投资者或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及外汇平衡等财务状况,据以判别项目的财务与商业上的可行性。

项目财务评价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具体的ITS项目的企业投资者,而对于国家投资来说,更注重整体效益。

项目财务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效益分析①①:静态指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等。

②:动态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等。

●清偿能力分析包括: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

4. ITS经济评价的方法(1)国民经济评价方法ITS系统的国民经济评价主要用来分析ITS系统的发展将对国民经济产生的总体影响。

可以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它是利用投入产出表及相关系数表进行产业关联及产业间相互影响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ITS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它的发展势必对其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正面影响,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那么,各产业间的相互变动关系如何定量地衡量,就为投入产出分析法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机会。

投入产出分析在使用手法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可叫作结构分析;另一类可称为因果分析。

所谓因果分析就是把握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又可叫作波及效果分析。

具体到分析ITS产业与其相关产业的相互影响,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投资乘数分析乘数是说明某一经济变量对另一经济变量的倍增作用的一个参数指标值。

乘数分析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到投入产出分析中,主要包括:①净产品乘数效应分析。

净产品乘数可解释为:在现在产业结构条件下,某部门每增加1个单位最终产品,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的国民收入。

②最终产品乘数分析。

最终产品乘数是指每一个部门单位最终产品需求所要求调入产品的数量。

它表明了不同产品部门最终产品需求量变化时,整个国民经济系统对调入产品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依赖程度。

2) 波及效果分析对波及效果进行分析和计算,需要使用三个基本的工具:①投入产出表;②投入系数表;③逆阵系数表。

大规模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之前,了解它们本身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影响包括直接和间接发生的影响,可以用波及效果分析模型来计算,即()1-=。

相关主题